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荣敏 《青年论坛》2008,(5):125-129
“理欲之辩”是中国哲学史、伦理思想史上重要内容之一。2000多年来,思想家们在理欲关系上是非争鸣。以孔孟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者,在“理”与“欲”的问题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提出的“欲而逾矩”、“以礼节欲”等思想,不仅是后世“理欲之辩”的理论基础,对于解决困扰现代社会的人贪欲过重的问题,也是一个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纳雪沙 《前沿》2012,(3):63-66
张岱年先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研究的开创者,他对价值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一时期他对价值的内涵、价值的层次、价值的标准、人的价值以及哲学价值观的核心等问题作了初步探索。20世纪八九十年代,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价值混乱,张先生提出“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在对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观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义利统一”“理欲统一”“德力俱足”的现代新型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程颢和程颐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义利观思想对当时及后世影响都很大.他们的义利观是在北宋王朝特定的背景下诞生的,当时商品经济发展迅速,阶级矛盾尖锐,同时还面临着深刻的民族危机,在理论上主张“王道”,反对“霸道”,发挥了孟子的“内圣”思想.在义利观的内容方面,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这一命题,从而把义利之辩、理欲之辩、公私之辩融合在一起,成为他们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二程的义利观思想对我们今天依然有很复杂的影响,我们要辩证看待.  相似文献   

4.
王船山的理欲合一思想是人所熟知的,但对它的评价却各不相同。我认为,在理欲关系上,王船山既是程朱“灭人欲,存天理”的反对者,又是李卓吾“虽大圣人不能无势利心”的猛烈攻击者。他在肯定的基础上否定了程朱的禁欲主义;在否定的基础上肯定了李卓吾倡人欲之说。王船山的理欲观并非侯外庐同志所说,是“唯物主义的理欲一元论”,和“本质上是近代市民阶级人文主义的自觉”,而是辩证唯心主义的理欲合一论,是我国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化浪潮中,机器和商品席卷而来,人如何安身立命?这是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作者认为;生命价值的实现,表现为一个在日常世界之中超越日常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中庸》中所概括的“极高明而道中庸”。只有以价值理论为主导,一方面超越世俗、迈向理想之境,一方面又始终植根于庸言庸行的现实土壤中,自我才能真正在价值层面上获得安顿,人生的内在矛盾——理与欲、天与人、群与己、生与死等等,才能不断得到化解。  相似文献   

6.
龚韬 《求索》2015,(1):97-100
基于朴素唯物辩证法的认知,王船山对宋明特别是程朱理学的"理"与"欲"辨析,展开了批判性的发展,形成了一系列体系化、成熟化的理欲学说。他所提出的"理欲合一"、"天理与人欲"均衡发展等思想,对于当前社会的道德化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着非常积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舆论宣扬“奉献精神”,批评“见利忘义”的错误思想是有其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的。我们在研究文化现象时,有必要回顾古代学者的价值观类型问题,以及它对文化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虽然,价值论的名词是近代才有的,但有关价值的思想学说,则不论中国和西方都古已有之。中国古代学者谈论价值观的问题,叫做“义利之辩”。所谓“义”、“利”关系有两方面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90年代国内理论界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展开了多层面的研究.张岱年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价值观精华和吸收借鉴西方价值观先进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建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价值观基本问题上,坚持义利并重、理欲兼顾、德力结合及德法统一;在价值观根本问题上,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统一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在人格价值问题上,提倡健全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人格价值观.张岱年提出并阐述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不仅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提供有效的文化资源,而且能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积极的价值支撑.  相似文献   

9.
关于"问题与主义"之公案的历史还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时期的“问题与主义”之辩,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上的一桩“凸显之案”。本文在反思历史的基础上,对当年的“问题与主义”之辩作出实事求是的评判,挖掘其真正的思想文化内涵,恢复历史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0.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十八大报告)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决定因素,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一、精神文明——怎样的精神才是文明的精神为人所专有:“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在有机物中产生出思维着的精神”就成了人。中国文化中相当于这种“思维着的精神”的概念,在古代就是“义”,在当代就是“主义”,“义”或“主义”的实质就是人的价值——人有什么用、对谁有用——关于人的价值的认识就是核心价值观。人能够思想,能够表达思想,能够理解别人的思想;人对于己有用的事物喜爱,对于己无关的事物漠然,对于已有碍的事物厌恶,人也因为自己有用而自豪;  相似文献   

11.
曾毅  ;滕新才 《求索》2014,(12):173-177
刘勰“辨骚”是从汉人的“骚辩”开始的,其目的不仅仅是要对之进行评论,更重要的是要在汉人“骚辩”的基础上树立己论。刘勰借汉代“骚辩”而立的己论主要有四个方面:肯定屈骚的文学价值与艺术成就,并高度推崇其意义和地位;肯定屈骚文学的巨大影响;对文学与经书(经学)的关系给予了较为正确的区分,且对文学创作原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较为科学的文学批评原则。这四点乃是刘勰屈骚批评的重点,亦是南朝屈骚批评的代表。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学问观经历了一个由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学问观向以“文理之分”为特征的新型学问观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曲折而艰难,但无疑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另一方面,学问观的嬗变也引发了“重理轻文”等新的问题。要树立科学学问观,必须摒弃源于经世致用思想的实用主义价值观和学术研究中的急功近利心态,坚持既重视科学素质的养成和人文精神的塑造,又注重科学事业本身的发展和科学传统的培植。  相似文献   

13.
启示录:现代西方学校的性道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西方的性教育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1912年,国际卫生组织首次使用“性教育”一词,希望将性教育纳入青少年教育大纲中。这一时期尚未系统地开设性教育课程,主要是针对性病传播和私生子等问题,提倡通过家庭进行以抑欲为内容的性道德教育,方式大多采用灌输规则、权威阻吓、压制惩罚等,注重教师对学生的日常管束。西方系统的性道德教育开始于50年代至70年代,它是随着西方学校性教育课程的开设和不断的检讨改进而发展的。随着战后经济迅速发展,引发了严重的社会价值冲突。传统的抑欲主义的性价值观受到冲击,出现了性自由、…  相似文献   

14.
儒家伦理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做人思想,如“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修养、“内圣外王”的人生理想等,体现了儒家注重个人德性和道德修养的特点。儒家伦理的这种特点对于当代大学生克服人生观价值观的缺陷,培养和塑造人生智慧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第五代人":自身特点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五代人”:当代中国的新族群 “第五代人”之优势与不足 “第五代人”之“后物质主义”的价值取向 青年文化对社会的“反哺”功能将大大增强 “第五代人”价值观的分化之势 “第五代人”价值观的趋同之势  相似文献   

16.
所谓积极合理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是一种以个人利益第一,他人集体利益第二,以个人利益为首要价值标准,同时兼顾他人集体利益的价值观,是一种先已后人,又私公兼顾的价值观。它与大公无私、先公后私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不同,也与一心为私,只顾自己,不顾他人集体的极端利已主义不同,也与视利已为全部目的、利他仅为手段的“合理的利已主义”不同,合理的个人主义由于其行为的首要价值标准是个人利益,因此它根本上属于个人主义价值观范畴,但这种个人主义它无论在主观上还是客观上在个人第一的前提下,又考虑到了他人集体的利益,因此,它具有积极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刘莉 《传承》2008,(4):94-95
"天"与"人"这两个哲学范畴在中国哲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贯穿中国哲学史的"天人之辩"则在先秦之前的奴隶社会已经发轫。本文试图就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与"人"这两个概念的产生以及先秦哲学中"天人"之辩的发展做一个简单的疏理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的历史也是一部寻求在中国建立民主的历史。但在民主思想观念中有四个基本问题一直困扰着近代国人,进而影响到中国民主进程。这几个问题是:中国建立民主是为国(群体)之富强还是为人(个体)之解放?在“低”的中国国民中能否建立“高”的民主?民主建设与中国传统的关系问题?全民主义与精英主义?一民主为国还是为人欧洲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与民主体制建立的过程,是先有对个体的人的价值、尊严和个性解放的肯定和强调,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社会契约论和分权理论的构建,然后才有分权、立宪民主政体的建立。显然,民主是为了确保个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追求是中国近代以来的主题,而现代化展开过程在相当程度上是民众的现代理念形成与变迁过程,故而,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民众现代理念变迁是深度理解中国社会的必要方面。现代理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观念等方面。通过1994与2014年采用同一调查问卷的城市居民横断调查分析显示:民众开始更加关注自身的经济与社会生活;自利理念与自我理念显著上升;传统及权威主义价值观上升,表明民众开始寻求心理与精神上的传统价值回归。现代理念变化同时也表现出世代和年龄效应。  相似文献   

20.
传统伦理价值观中的“仁道”观念、道德理想和自然观念均蕴含着有益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因子.其“修身”为本和“德治”观念的价值理性均指向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王道”工具理性目的,体现了追求价值理性的“善”、“美”和工具理性的“真”的融合与统一,可为解决当代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分割和断裂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