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文锋 《政府法制》2011,(34):24-25
近日,在江苏泰州姜堰市,一名86岁的许老太摔倒在地,两名路过的中学生好心将老人扶起,却反被说成是肇事者。幸亏周围有不少目击者,这两名中学生才得以脱身。现场有市民指认:这个许老太是专门"碰瓷"的。事情发生后,网络上谴责许老太的声音不绝于耳。然而,就在此时,网上又出现一篇回帖,  相似文献   

2.
李亮 《中国审判》2014,(2):94-95
"法律需要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在法官已成为法院、法律缩影的时代,如何让百姓相信法院、信仰法律,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民群众对法官的认同与尊重。法官不被认同和尊重的多重因素就直观因素来讲,表现为:一是"执行难"问题。不少群众认为法院执行不力,法官暗箱操作,或想吃拿卡要,将判决书贬称"法律白条",甚至"打折出让判决书",认为赢了官司输了钱的司法不如不要。二是人为放大冤假错案。  相似文献   

3.
森堡 《政府法制》2010,(20):6-7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法规是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根本,总是将这个社会向良性方面引导。有些出发点良好的法律,执行起来却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后果。美国《CRACKED》杂志网站上的一篇文章就总结了"好心办坏事"的六个法规。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商业秘密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虽然已经初步建立起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为中心的商业秘密保护法律体系,但由于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时,我国商业秘密的保护才刚刚开始,许多问题尚在探索之中,难免存在立法上的缺陷。从近年来的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实践来看,与之相配套的法律也有许多不完善、不适应时代要求的地方。通过分析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立法现状,结合司法实践,本文认为,我国现行法律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还存在不少问题,应对相关的法律制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法律与生活》2011,(1):10-14
一纸宜黄县人民政府为"甲方"的协议,使"宜黄事件"自焚伤亡者的救治等善后问题步入了法律途径。在法律的护佑之下,权威烧伤专家亲自将钟家母女接到北京疗伤,"甲方"也已为她们支付了300万医疗等费用。与此同时,那份作为强拆钟家楼房"合法依据"的裁定,也被归入"自行失效"之列。  相似文献   

6.
法律,作为一项对具体的行为进行合法或违法评判的活动,应当是确定的。"法律形式主义"和"规则主义"认为,只要是有确定的事实,就一定能够找出应适用的法律,也就一定能够得出一个正确的判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封闭的法律体系不断受到外界的冲击和诘难,在美国现实主义法学派的推动下,法律的不确定性被推向极致。  相似文献   

7.
美国拥有较完善的反就业歧视法律和制度,其中有不少值得思考借鉴之处。本文从禁止歧视的形态、禁止歧视的理由、救济方式、许可、法律机构等各个角度简要介绍美国的反就业歧视法规则并探讨对我国的启示。我国社会对就业歧视现象已发展到不容忽视的地步,借鉴美国的有关法律规则,结合我国的国情,我们应该尽早制定出中国的比较完善的反就业歧视法。  相似文献   

8.
专家辅助人出庭协助质证实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相关部门实施"两法"以及制定"专家辅助人出庭协助鉴定意见质证实施细则"提供参考资料,需要对"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的鉴定意见质证等六个亟待解决的实务问题进行探讨。"有专门知识的人"法律上不具有唯一性且未反映其身份和职责特点,宜更名为"专家辅助人";对"专家辅助人"的条件和资格确认提出主张;探讨"专家辅助人"出庭质证规则的四个主要问题;对"专家辅助人"在法庭上向鉴定人提问的内容与方式和参加鉴定意见辩论应掌握的要点提出若干规范性建议;对"专家辅助人"法庭质证意见的性质与作用发表评论性意见,并认为专家辅助人应依法进行统一管理,建立以司法行政机关管理为主、人民法院管理为辅的两结合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6月10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了《精神卫生法(草案)》全文,公开征求意见,26年十易其稿的《精神卫生法》终于有了实质性突破。草案的许多规定极大地保护了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然而,在"强制送诊","非自愿入院"和"扰乱公共秩序"等涉及人身自由的条款上面,诸多医学和法律专家认为并不能杜绝"被精神病"现象。  相似文献   

10.
法律专家认为,失物招领公司的出现,是因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部分缺失。招领公司是一把"双刃剑",有其合理性,但在法律层面也存在一些盲区。长远之计是,作为政府的一项公益活动,由政府予以补偿。  相似文献   

11.
现实生活中习惯与制定法之间的冲突屡见不鲜,在某些领域,制定法成了一纸空文,脱离现实太远。而当事人往往采取其他社会规范来规避法律的适用,形成了实质上的法律多元化倾向,这些"其他社会规范"中最为常用的就是习惯。与此同时,民法典制定过程中,关于习惯是否成为法律的正式渊源也存在争议。本文试运用法律经济分析方法,对习惯法律化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和比较,指出制定法与习惯的背离造成了法制资源的浪费,即用"反证法"来说明习惯的非法律化是不"经济"的,进而得出习惯应该法律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徐小飞 《法庭内外》2014,(10):23-23
正柏拉图认为:"如果在一个秩序良好的国家安置一个不称职的官吏去执行那些制定得很好的法律,那么这些法律的价值便被剥夺了,并使得荒谬的事情大大增多,而且最严重的政治破坏和恶行也会从中滋长。"司法实践中,有些案件在法律上似乎没有问题,但裁判结果却未必符合社会期待,不被舆论认可,导致这种情形发生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3.
1993年1月7—9日,国家工商局邀请了在京有关法律专家、学者,对《反不正当竞争法(征求意见稿)》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论证。在这次论证会上,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制定本法不仅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市场竞争基本规则的需要,而且也是使我国市场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因此,非常必要,并希望本法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尽快出台。 (一) 关于本法的名称问题。一种意见认为,用现在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就比较合适,因为该名称和现有的内容基本一致,比较通俗易懂,且  相似文献   

14.
赵娟 《法制与社会》2011,(19):208-209
本文指出提高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的整体质量是保障公正执法,从而实现"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这一永恒主题的基础性工作。提高案件质量是检察机关自侦办案工作的主要目标,也是做好反渎职侵权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建立对案件质量的规范化管理机制不仅是提高反渎职侵权办案质量的基本手段,也是检察机关正确履行检察职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5.
陈雷 《法制与社会》2010,(22):291-291
在很多对经济法产生的分析当中,多是讨论经济法产生的经济原因,即市场自身的失灵导致政府不得不通过"看得见的手"进行调节,而这时经济法也就应运而生了。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并表现为法律这种上层建筑,它的产生以经济在现实中的变化为基础不容质疑。但是本文认为除了经济上的原因,经济法的产生亦有其法律的原因与基础,而经济法的产生过程也表现为经济法被"发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孟加拉国:偷猎者最高将被判终身监禁孟加拉国官员日前表示,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该国将进行立法改革,未来非法猎捕野生动物的偷猎者将被最高判处终身监禁。据悉,孟加拉国目前的法律规定,对于野生动物偷猎者的最高惩罚是处以2000塔卡(合约30美元)的罚款,以及两年监禁的有期徒刑。立法者认为,在日渐壮大的偷猎者队伍面前,这项法律"过时了,而且太过仁慈"。因此,必须制定新的法规,  相似文献   

17.
吴韵玲 《政法学刊》2000,17(3):33-35
关于域名与商标发生的冲突问题,我国有关的行政法规虽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并没有得到执行。尽管法院在处理域名与商标的纠纷中适用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但也只是该法律中其他法律也适用的原则。基于商标与域名的本质区别以及国外法律和国际上的有关规定,笔者认为商标与域名发生冲突时,除“恶意抢注”和“滥用权利”外,处理时不应都简单地认为商标权优先。为了更好地保护商标权人和域名注册人的利益并促进国际互联网络的健康发展,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积极参与制定有关的国际条约。  相似文献   

18.
反渎职侵权工作是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一项重要职能。开展反渎职侵权工作,必须以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为着力点,从解决发现难、取证难、处理难、阻力大"三难一大"问题入手,提高发现、突破、惩治渎职侵权案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梁杰 《政府法制》2011,(31):44-45
近日,因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被指对妻子实施暴力,人们茸对反家庭暴力立法进程更为关注,一些法律业界人士呼吁反家庭,暴力法能尽早出台,但也有一些业内人士认为,  相似文献   

20.
杨婧  贾蓓 《法制与社会》2010,(20):181-182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在中国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中国法律对公民表达自由保障的缺失,是诱发"群体性事件"的根源之一。本文认为完善表达自由的立法和法律实施是解决群体性事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