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船舶代理企业人才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构建船舶代理企业人才长效培养模式,并结合员工入职、成长及发展的不同阶段,进一步探讨了船舶代理企业人才长效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2.
目前,盛大网络发布了2010年第三季度《员工发展报告》,透露1600多名员工在3个月内获得了职级的晋升和薪资的增长,比例高达40%。此前盛大网络曾在2010年9月首次发布了《成长在盛大——员工发展报告2010年第二季度篇》。《员工发展报告》详细总结季度阶段人才发展情况,内容包括企业为员工创造的晋升发展通道、培训和文化等软性环境塑造,  相似文献   

3.
人才是企业发展非常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在以知识经济和学习型社会为特征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要保持持续的人力资源竞争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需要向员工提供合理的薪酬福利,还应该不断地为员工提供有效的培训,以提升员工的能力素质,满足其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并实现其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4.
鞠宏清 《群众》2015,(3):67
<正>在2014年春天启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红豆集团党委结合企业实际,对照民企党建先进目标,力求在"服务员工成长、服务企业发展、服务社会和谐"三方面走在前。服务员工成长走在前。员工成长主要是思想成长、事业成长、幸福  相似文献   

5.
《天津人大》2012,(5):49-F0003
天津市中小企业创业之星杨月春女士在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基础上,创建了企业文化一家文化。其核心是:企业是员工的家园,员工亲如一家。大家共同努力为企业的发展而奋斗,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也能够使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得以实现。在企业这个大家庭里,营造人人受重视,受尊重的文化氛围,员工与企业共成长,让员工对未来充满希望。该企业文化已被纳入全国MBA教材,并被天津市有关媒体报道,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威力。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人力资源开发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亲如一家”的人才开发哲学及其成效日本在二战后经济得以高速增长,日本企业经营大获成功,其“秘诀”不是理论、计划,或政府的政策,而是人、是人才。日本根据本国的资源状况、发展需要,特别是日本的传统文化背景和国民素质,奉行“亲如一家”的哲学。日本企业经理的重要和首要任务是发展与员工之间的健全关系,在企业内建立一种员工亲如一家的感情,一种员工与经理共命运的感情。日本大多数企业都具有相互尊重和相互与共的意识:企业是员工的财产而不是上层少数人物的财产。企业领导人有责任引导员工亲如一家,并关心每个“家庭”…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90后的成长背景入手,通过文献,调查观察等方法,归纳出90后员工的共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以期能为企业对90后员工进行有效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企业经营管理者既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实践者.又是社会主义企业经营活动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他们的成长过程既有别于资本主义社会里的企业家的“利益驱动”,也有别于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一般员工的成长过程。为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社会主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最近我们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成长规律。一、社会主义企业经营管理者成长的一般规律据调查,企业经营管理者成长的基本模式有三种:其一,学校——企业——企业中层领导——继续教育(党校培训)——现企业…  相似文献   

9.
翁晓雯 《浙江人事》2006,(10):44-45
所谓人才,是指企业不愿意失去的、有突出贡献的、能圆满完成任务的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流失,是指那些有利于企业运营和成长,属于留才养才范围中那部分员工的离职。  相似文献   

10.
《乡音》2012,(5):3-3
衡水冀州市金星橡胶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解立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视人才为核心资本,以"共创财富,公益社会"为企业使命,树立了"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企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高于企业价值"的核心价值观。在金星公司的跨越发展中,始终把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员工说话,为员工解忧,让员工当家。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企业中,人才的流动与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福利计划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方面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单纯依靠金钱已经无法确保吸引和留住优秀员工,如何为员工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软福利计划,成为越来越多的公司人力资源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样性、自主性、经济性三个方面是企业软福利机制实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李军  刘学 《湖湘论坛》2013,(6):43-47
新生代员工成长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使其具有不同于60后、70后的个性特征和职业特征。新生代员工具有价值观多元化、自我意识较强、心理缺乏弹性、创新意识较强等个性特点。新生代员工的职业特点体现在自我成就意识强烈、职业生涯规划清晰度低、心理需求多元化、等级观念淡化、可塑性强、兼顾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企业忠诚度低;等等。企业应根据新生代员工的个性特征与职业特征来管理和引导员工。  相似文献   

13.
人才是未来市场角逐成败的关键。对一个企业来说能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将直接影响到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人才的流失将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一是人才流失带走了企业包括商业及技术机密在内的无形资产,这对企企的杀伤力最大;二是客户因员工离职或对新员工信任度不高而丧失;三是团队协作任务因某些员工的离职而受到影响甚至被迫中断;四是员工流失会造成企业内部混乱,影响其他在职员工的心理情绪,挫伤团队士气等。企业为避免或减轻人才流失所带来的损失,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情境所作的管理措施及应付策略,我们称之为“企业人才…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学历员工越来越多地加入零售企业,如何适应这种员工结构性变化,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满足其需求,展示其才干,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的同时,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目标,这已经成为零售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观念一 :屋顶学说与土壤学说21世纪的企业与员工应该以什么关系相处?20世纪用的是所谓“屋顶学说”员工到公司上班 ,领公司的薪水 ,公司提供许许多资源 ,让员工在里面成长 ,公司替员工挡风挡雨。但缺点是员工不能高过公司 ,员工跟老板讲话也不能太大声 ,这都是过去的说法。在21世纪 ,员工跟公司的关系已经变成“土壤学说” ,公司有很多资源灌溉土壤 ,所有的员工在这片土地上自然地成长 ,接受风吹雨打 ,能够长高就继续长 ,长不高就矮矮的 ,这是土壤学说。进入21世纪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是从屋顶学说走向土壤学说。观念二 :资金资本与…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保安》2013,(10):68-68
核心员工是企业核心能力的主要创造者,是企业生产运营和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核心员工最主要的特点是高度的劳动力稀缺性,具体表现为劳动力市场上同类人才的数目相对较少,可替代性差,其招聘成本要高于一般员工。因此,如何有效地招聘核心员工成为许多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加入WT0,市场竞争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跨国企业更多更快地涌入中国抢占商机,其第一招就是找人才、挖人才、抢人才。如果说过去的人才竞争还属于“远距离接触”的话,如今已是直逼前沿,变为“零距离竞争”。而跨国企业考核人才的标准只有一个——能力。在人才竞争中,我国企业明显处于被动境地。这与我国企业中或多或少存在的重资历、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一个企业只给员工提供一个工作的岗位,而不给员工创造发展的机会,那么员工的真正潜力就不会得到充分发挥,企业就失去提升竞争力的源泉。2003年,《远东经济评论》…  相似文献   

18.
高技能人才为什么留不住 A公司是一家国有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员工近5000人,其中劳务派遣工400余人。在完成产业升级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企业经济效益及规模稳步提升。春节过后,正当公司上下为完成新一年的任务奋发进取之时,公司的高技能人才小何却第二次提出了辞职,这让人力资源部夏总大伤脑筋。  相似文献   

19.
八招管理“80后”员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的管理者们突然发现,眼前所面对的员工甚至骨干已经换成更具新思想、知识体系更完善的“80后“,一些原有的管理方法和技巧对他们变得不再有效了。但是,由于“80后“必将是支撑企业未来持续经营与成长的主力军,因此转变思维并调整方法来积极应对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陈晓千  李靖 《北京观察》2002,(11):50-52
人才、资金是现代企业的两大重要资源,而人才又是重中之重.如何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关系企业的进步和发展.笔者最近走访了一些企业领导人,他们在高度重视人才的同时,根据企业特点创造性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赢得了企业快速发展所必备的人才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