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和谐真好     
请教了一位文字学高手.得知“和谐”这词其实有着重于社会关系的意味:“和”者,从“禾”(指粟),从“口”,意即人皆有嘴要吃;而“谐”呢,从“言”,从“皆”,就是说人皆得言乐言。  相似文献   

2.
黄启学 《桂海论丛》2007,23(2):71-74
广西选择和实施“工业兴边”战略.必须加强固定资产投资,抓好电力资源开发,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非公经济.进一步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宏观调控。对接“M”型区域经济.促进“工业兴桂”。  相似文献   

3.
茶道     
和云 《人民公安》2011,(8):61-61
茶道之所以称之为“道”,我不甚理解.但在一次观看茶道时似乎明白了一些东西。所谓“道”.我想是一种享受,一份艺术吧。但后来我知道了“茶道”的深层意义.“道”与佛教的“禅”一样.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是一种大彻大悟。之前对茶道的理解虽没有达到七寸.但也不算是肤浅的。  相似文献   

4.
后勤直属分队在管理上呈现几个比较鲜明的特点:一是“小”,即不容易看清问题,有问题也较难暴露出来:二是“散”,即拢不紧,难以形成集中管理的模式:三是“远”.就是够不到.领导机关难以对其实施全程监控:四是“直”,直即亲,领导机关在执纪上容易“感情用事”.以情代法,出现执纪不严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吴若增 《人民公安》2006,(16):39-39
我们是谁?我们是“老百姓”——人家常常这样叫我们。我们自己也常常这样叫,从来不曾感到有什么不对劲儿。甚王,岂止是不曾感到有什么不对劲儿。我们还常常感到很舒坦呢。“文革”时,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这权倾一时.却谦称自己为“小小老百姓”,让我们听了,感动得热泪盈眶.觉得他真谦虚真平和真亲切.和我们真是一个战壕。然而今天.不知别人怎样.反正我却常常感到我已经不总是一个“老百姓”了。甚至我就不是一个“老百姓”,我感到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比方说罢。对于社会,我是一个“纳税人”,  相似文献   

6.
《中国保安》2014,(17):3-3
领头羊是在羊群内部的优胜劣汰中脱颖而出的,有着超越普通羊的能力、66性和威望.是“权”和“威”的象征它为羊群确定前行方向,遇到岔路,要作出选择,碰到豺狼虎豹,也要第一个面对,整个羊群的命运部寄托在它身上。  相似文献   

7.
徐平华  周国琴 《前沿》2010,(15):14-17
传统“和治”提出“和为贵”的治道目标、“尚中贵和”的治道方法、.“仇必和而解”的治道保障,对今天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成功”而言,“能力”和“机遇”缺一不可。一个不懂围棋的人,永远都不可能站在冠军的领奖台上。同样,一个棋艺高超的人,如果没有参赛的机会.也永远不可能站在冠军的领奖台上。  相似文献   

9.
法是人们普遍需要遵守的强制性行为规范.不管愿意不愿意.都要去遵守,否则就会受到相应惩罚。正因如此,人们对法都有所敬畏.其实这是好事。荀子说“畏法而尊绳”,然后“国常不乱”。只有畏惧,寸会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若无所畏,就可能无所不为.甚至无法无天。  相似文献   

10.
一个平日里身体强健的人,突然因出现“状况”而被疑为肿瘤转移病人的时候,一个对工作非常热爱且执着的人,突然被“告知”将远离工作静静休养的时候,一个刚知“天命”、热爱生活且有着众多亲朋好友的人,突然需要“强制思考”未来的人生之路还有多长的时候.这个人会怎么想、怎么做?  相似文献   

11.
管理,管理,“管”后要“理”,“管”后不“理”,会出问题。只“管”不“理”古已有之,“大禹治水”就是一例。鲧用堵截之法.未平水患。被舜处死于羽山。禹用疏导之法。治水成功,深得百姓感激。父子二人同是治水,但结果迥异。鲧被处死就是因为只“堵”不“疏”,即有“管”无“理”。而现如今,有些管理者没有吸取历史教训,还犯此类错误,当部属犯有过失时,往往暴跳如雷,方法过于简单粗暴,不讲理,不梳理,严厉批评一顿就不管不问.这势必会给管理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导致管理受阻,甚至事故频发。  相似文献   

12.
戴永夏 《春秋》2012,(1):30-31
那是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正席卷全国,我们这些被停课“闹革命”的大学生也响应号召.来到北京进行“革命串联”,在清华校园逗留了三天,亲眼目睹了一些“革命壮举”。  相似文献   

13.
刘红 《台声》2007,(4):41-43
当前.台海局势错综复杂.台湾政局正处于演变的重要时期,台湾当局通过所谓“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活动将进入实质阶段.“四要一没有”更是在为“法理台独”推波助澜,反对和遏制“台独”成为当前两岸同胞的首要任务.制止”台湾法理独立”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开年筹划民生,年底盘点民生、“十二五”开局之后,我们在做大“经济蛋糕”的同时,着力调整“蛋糕”的分配方式.锲入“民生”这一最重要的配比,让这块“蛋糕”散发出幸福的味道。从另一角度,也彰显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民生情怀”。  相似文献   

15.
李穆 《前进论坛》2008,(11):33-34
现在全国各地中医药都在实行“六名”战略.这个“六名’’到底是“名”还是“明”,它的内涵包括哪些?人们对此可谓是说不清、道不明。“明”与“名”从字义上来看,二字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如果从说法上来讲,就会出现“明”、“名”难分或“明”、“名”不分的现状。正是这种原因。人们对“明”与“名”不但在理解上出现错误,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出现误解,特别是在寻医问药方面更是啼笑皆非。因此,对“明”与“名”很有理顺不可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左闻 《今日海南》2008,(1):22-22
当一年一度的“海交会”恢复平静的一时候,我们来审视和思索一下“海交会”为何提出“变局”这个话题显得甚为必要。这是颇具意味的延伸.这是视角与思路的转变.这是理念创新与决策务实。透过“变局”不难看出.海南在极力追求“又好又快”的发展境界.并突出“好”字优先。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07,(4):48-48
台湾当局继大幅修改历史教科书后,近日又拿岛内民众日常使用的语言开刀.以“尊重语言平等”为名,大力推动“去国语化”。制订“语言发展法”草案,把现行的国语改称“北京话”,与闽南语、原住民语等十多种语言,都称为“国家语言”。阴定未来将去除“国语”、“方言“的概念.让上述语言“一律平等.禁止歧视”。如此.“国语”的提法将在岛内成为历史名词.其在台湾作为惟一“官方语言”的地位.正进一步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8.
“文化台独”此路不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立 《台声》2007,(4):44-45
最近,民进党当局把“去中国化”的毒手伸向教科书.岛内新版高中历史书内容遭到民进党当局大幅修改,原版本里的“本国”、“我国”、“大陆”等字眼均被改为“中国”.对许多史实的评价也与以往大相径庭。此外.对台北故宫藏品的文字说明也进行了修改。尤其是对南京大屠杀这一重要的历史事实.台湾的新版高中历史教材上却完全删除或极度简化。新出炉的台湾高中历史课本第二册“中国史”中.翰林版本只字未提。至于其它版本.三民版是有图无文.南一、龙腾版是图加简短叙述、康熹版是有文无图。  相似文献   

19.
《时事资料手册》2009,(1):19-2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支持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面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  相似文献   

20.
舒国增 《政策瞭望》2013,(12):19-21
改革的实质,说到底是一种权力再调整和利益再分配。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主要的问题是方向选择.于是有了姓“社”与姓“资”、姓“公”与姓“私”的争论,有了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