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玉明 《北京观察》2015,(10):13-15
<正>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推动城市内部功能重组的关系。推动城市内部功能重组,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的一个重点工作。"十三五"期间,是北京贯彻落实"四个中心"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关键时期,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这既是"十三五"规划的方向,也是"十三五"规划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正>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我们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和主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首都城市管理好,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北京作为国家首都,承担着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这一战略定位要求城市管理工作按照更高的标准发展。2014  相似文献   

3.
正一、提出首都城市治理的目标和重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新版总体规划)第一次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把城市治理的重要性提升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高度,提出"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新版总体规划第五章以"提高城市治理水平,让城市更宜居"为题,全  相似文献   

4.
张涛 《北京观察》2013,(7):10-13
北京第二机场的建设可谓北京城市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如何抓住这一契机,通过临空经济区促进首都经济的发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北京市政协围绕首都城市发展中的若干问题开展联合调研的课题之一,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会同八个民主党派及市工商联组成联合调研组,针对"关于科学规划临空经济区,推动产业合理布局,优化首都城市功能"子课题深入调查研究。调研组亲赴一线调研,在反复研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意见建议,为首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正>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2014年12月14日在平谷区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时指出:"要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的自觉,不断完善思路、探索规律、形成经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超大型首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来。"在这里,郭书记强调了"北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超大型首都城市"的城市性质。北京的城市管理要适应这一城市的定位要求。北京应当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和优越性的城市。北京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城市,是真正能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2009年北京市委十届七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战略,北京进入全面建设世界城市的新阶段.在新形势下,北京城市环境建设如何推进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本刊对此进行了特别策划,<新形势下首都环境建设的意叉、途径和任务>一文指出:首都环境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到首都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满足"四个服务"的需要,必须满足人民群众对环境建设的需求. <以环境建设提升首都竞争力的战略取向与实践路径>一文则提出:首都北京在"十二五"发展中应当以"四化" (即环境建设的生态化、艺术化、人性化和信息化)为导向进一步加强环境建设,不断提升首都城市竞争力,努力为建设世界城市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7.
经过七版城市规划,确立了"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发展目标。面对首都发展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需要不断赋予首都发展新的内涵。立足"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全力推动首都发展,是北京未来发展的纲与魂。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北京必须展现出大国首都的风范和应有的担当,全面把握新时代首都发展形势与要求,推动首都发展内涵与时俱进,切实加强"四个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就北京的城市建设和管理等重大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了北京的战略定位,提出了疏解非首都功能、建设城市副中心、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等一系列重要任务,集中阐述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样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当前,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破解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难题、完善首都城市治理方式、抓紧推进疏解非首都功能是首  相似文献   

9.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确定,北京市域空间结构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其中"一核"即首都功能核心区(以下简称核心区),包括东城区和西城区两个行政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  相似文献   

10.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紧密围绕"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功能定位,进一步提高"四个服务"  相似文献   

11.
<正>从长安街一直向西,距天安门16公里,位于北京市西山南麓和永定河冲积扇上,这块自然环境优美的土地就是石景山区。石景山区是北京市的城六区之一,全区绿化覆盖率超过50%,是名副其实的"一半山水一半城"。2014年8月底,北京市委、市政府明确石景山区为全市唯一一家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区,赋予了这个美丽的城区改革先锋者的重要使命。这是北京市委、市政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首都城市管理提升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层面,以及习主席视察北京时提出的"四个中心"和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举措,事关北京市的城市管理工作格局和模式,事关首都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7月31日,在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北京携手张家口赢得了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北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举办夏奥会又将举办冬奥会的城市。筹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北京城市发展史上又一重大历史机遇,对于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建国60周年大庆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的环境和设施运行保障任务后,北京的城市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首都,北京城市管理的定位必须要高,要展现中国的城市形象,要满足新形势下做好"四个服务"的要求,要符合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方向,这对拥有超过2000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型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首都城市管理的新要求,满足群众对首都城  相似文献   

14.
<正>在全力落实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中,一方面要集中研究提升优化首都功能的路径,另一方面也不可忽略对北京城市经济功能的关注。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城市的经济功能,决定着有序疏解和协同发展的实现路径和目标成效。特别是发现北京城市在京津冀城市群的区域功能定位,更可以找到北京城市经济功能在新形势下的历史新担当。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作为首都的北京,则正处于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是北京市正在全力作答的时代命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提出的重大时代课题,也是关系北京未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正全力以赴用实际行动回答这个"时代之问"的北京市,在2019年将如何打造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首都样本?高质量落实城市副中心控规1月14日上午,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北京市市长陈  相似文献   

16.
正习总书记在北京的讲话对首都发展与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在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动员会上也提出了要加强对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研究,这就为社会各界开启了智慧之门,提供了建言献策的好机会。我认为首都的治理要有新思维和新战略:第一,要扩大首都的行政管辖范围。北京的城市病主要是由多种功能在狭小的范围内叠加造成的,现在,要想将这些功能在北京的管辖范围内"疏散"开来已经是力不从心了,或者说,如果将这些在核心区"拥挤"的功能"疏散"到北京的16区县,北京的纵深腹地支持空间就没有了。  相似文献   

17.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中确定了到2020年前发展目标定位是"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未来一段时间内,世界城市作为北京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北京水资源管理应围绕建设世界城市这一核心目标,确保水源安全、供水安全、水环境安全、迎汛安全,充分发挥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与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经过奥运的洗礼,首都北京的城市环境焕然一新。奥运留下的重要遗产,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升华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是将北京市"2008"奥运环境建设指挥部转化为"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编制了《"十二五"期间首都城乡环境建  相似文献   

19.
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中国建设现代社会的重大任务,也是中国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作为国家的首都,北京率先实现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责无旁贷。尤其当前面临社会、经济转型的挑战和城市病的压力,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更为迫切。今年2月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工作时,指示北京的发展管理要借助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北京解决城市病指明了方向。北京城市病治理有两个维度:一是市域;二是区域。北京面临的城市病主要是:车堵、霾重、水少、人多、公共资源紧张。这些城市病的直接原因是人多,人  相似文献   

20.
张涛 《北京观察》2020,(2):34-37
超大城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长期、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北京的超大城市治理核心是要处理好"都"与"城"的关系,要努力把北京的首都优势、制度优势、文化优势等转化为城市治理效能,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首都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