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在新时期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是实现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崔月琴 《新长征》2000,(1):15-16
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文化追寻中,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构成了国人探寻文化发展之路的一条主线,尽管人们分歧很大,主张各异,但总的文化趋向是一致的,即以现代化为旨归,向现代工业文明迈进。然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较之西方国家已落后了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后现代发展阶段,后现代文化也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涌进了中国大地。在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等重文化交织呈现之时,我们的文化取向就显得尤为重要。一 在即将跨入21世纪的当代中国社会,各种文化思潮纷然杂陈,但就大的趋向而言,它们可以归结为三类:第一,传统的或前…  相似文献   

3.
和谐文化是指倡导和谐价值取向、以和谐理念贯穿其中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形态。任何文化,其核心都是一定的价值观导引一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和谐文化作为和谐社会之魂,它的核心是和谐价值观,其基本价值取向体现了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科技价值与人文价值、自然价值与人的价值、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效率与公平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时代的潮流,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马克思主义是创新的理论,坚持文化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和应有的品质,也是我们党做到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键所在.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反映一定经济、政治的文化也要不断前进,我们应该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公共行政的基本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正兰 《探索》2005,(1):61-64
公共行政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对中国公共行政发展的意义,在于它为之确定了公共行政功利价值目标、行为价值准则、道德价值基础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实质上就是以人民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加强以人为本的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从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对策.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是文化发展和建设规律所确立的运行规范和约束方式,其价值取向表现为"四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完善一个体系,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有利于优化两个"对接",即古今文化的"合理对接"和中外文化的"合理对接";三是有利于体现突出"三个特色",即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四是有利于坚持"四个应用",即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经过几千年的优胜劣汰,文化涤荡,留给世人的瑰宝不胜枚举,极具价值。本文重点阐释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社会、艺术、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化产业既然是一种产业,其在生产流程、市场定位和价值目标上,就必然要蹈入作为产业而固有的辙轨之中,这无疑是保障其实现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之一。但文化产业又绝然不同于其他任何内容和形式的物质性产业,其在加工对象、效能目标和价值追求诸方面,都与物质性产业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就要求文化产业必须顾及文化的特点、符合文化的要求、具有文化的品质,在其产品和服务中鲜明而突出地传达出丰富的思想内蕴、正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实质上就是以人民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加强以人为本的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从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现代文化的历史基础是工业化。工业化带来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文化流成为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只要有网络连接,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信息交通,都是分分秒秒的情。古代的文化交流除了空间和时间的阻隔,经  相似文献   

12.
宣言 《学习导报》2011,(21):64-64
文化产品不同于一般产品,它直接作用于精神领域,关乎人的心灵世界,关乎民族的精神面貌,关乎社会的文明进步。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要进一步加强正确引导。导向正确了,文化就能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就能长期受益。  相似文献   

13.
文化价值取向是文化形态变迁的标志和前提,前文明时期中国文化具有鲜明的宗教意识取向,春秋以降的传统文化伦理取向成为其标志,近现代文化呈现的是文化选择取向,新中国成立后文化取向则经历了由政治取向到符合人类自由追求的先进性的转换.经分析归纳,导致这些转换的自然生态迁跃是外因,文化自身代谢是内因,生产方式起决定作用,文化同化有诱导功能,而社会结构发挥着较大的制约性.  相似文献   

14.
先进文化建设可以从价值坐标和科学坐标两个纬度加以考察。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正向价值坐标即价值导向,牢固树立和大力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推进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魏宁  李连中 《理论学刊》2008,2(5):22-24
邓小平新时期的文化观是一种大文化观,具有开放、发展、求实、进取的时代特性,而最根本的则是这种文化观所蕴含的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体现在邓小平对文化的社会定位、文化建设内容及文化功能的论述中.  相似文献   

16.
经世致用: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书堂 《理论学刊》2007,(6):114-116
作为中国文化价值核心的“经世致用”,在各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发展时期中都表现出持久的生命力,并主导着中国文化、文学的发展。这一价值核心应该从学理上给予正确的评价。经世致用传统将继续在我们的文化与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化认同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前提、基础和力量.要达成文化认同,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保持文化的先进性.当下,大众传媒的影响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在某种意义上,大众媒介是一种可以改变人类的难以置信的力量,其信息的流动或沟通影响着公民政治意识、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的形成.现代国民的文化建构与大众传媒的发展密切相关,大众传媒在国民文化认同体系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必然成为新时期我国公共政策的核心价值取向,它是对“以物为中心”的反思、扬弃和超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决策目标人性化,决策程序民主化,决策主体群众化,彰显公共利益价值,弘扬公平原则,探索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方法和渠道,都是人本思想在公共政策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更加自觉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精神价值、文化生态价值和综合国力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涛 《学习论坛》2022,(4):106-1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推动了乡村文化的历史转型。当前,传统乡村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的解释力、指引力不足,文化价值认同不够,乡村文化自信缺失。重构乡村文化核心价值,必须坚持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方向,紧密结合乡村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变革需求,推动人生追求从积累财富向创造价值转变、生活意义从过好日子向创造美好生活转变,使乡村居民人生意义建构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乡村社会相协调;推动讲仁爱从小我情感向公共意识拓展、行忠恕从基于个人人情向国家信仰和法律规则转变、尚和合从基于无争向包容逐利竞争转化、守诚信从道德要求向责任信仰提升,实现优秀传统乡村文化核心理念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