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与以往弱势、失意的情绪不同,有一种情绪,正弥漫在整个社会之中,即怨恨。越是长期置身于受伤害的处境,越是觉得这种处境超出自己的控制,怨恨就越深。这种怨恨情绪产生的结构性根源,主要是利益格局相对固定化,社会差异显明化,个人向上流动的机会受到阻滞,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等等。现在虽然  相似文献   

2.
社会怨恨与政治宽容——基于全面治理中的关系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国家社会双重转型期,价值差异、利益丧失、社会空间压缩及公共契约消退都导致个体的精神失落,并为社会怨恨的蔓延提供了心理支持.从表面上看,社会怨恨是一种物质不足的精神失落,但是从结构上看,社会怨恨的形成往往来自正义供给的制度不足.这种不足催生了弥漫性的政治不信任,也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催生了社会个体间的疏离感,并对社会共同体的融合起到撕裂性作用.社会怨恨遵循差异比较、隐忍和单项作用的过程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公共治理:从国家与社会关系来看,社会怨恨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事件,社会怨恨既积极整合社会,又阻碍政府变革.在国家治理转型的过程中,需要理性的政府,同样需要成熟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我国公民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制度化利益表达是指在正式的制度渠道缺乏或者不通畅的条件下,公民采用非制度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影响和推动政治系统的决策,从而使自己的利益得以实现的过程。在我国,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形成机制主要是由于正式制度结构的不健全和不均衡,政治表达主体的整体素质不高和经济地位偏低、政治效能感脆弱,以及政治参与的环境中社会结构的断裂三种因素造成的。而走向公民有序利益表达的对策是:提高制度化水平、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公民参与教育以及建立社会控制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王翠  张元 《理论视野》2014,(2):72-7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众的社会生活和内心世界,需要加强对主流媒体宣传阵地的建设,开辟民众参与和监督的平台,创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载体。在传播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作为主体的民众的现实利益诉求结合起来,确保社会成员共享社会改革和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成果,使主体在社会实践的动态发展和转化的过程中促进其自觉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马雁 《学理论》2012,(3):44-46
清末新政框架下,地方自治兴起成为社会思潮。从法律领域看,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清末新政及其相关法律制度的转型过程中的制度推进是复杂的。这个全方位的社会转型中实际上出现了双重制度化倾向,国家推进与地方知识的二次解读导致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的复杂化,法律的实际运行无法回避地方性知识的二次解读。清末民初的地方行政法律改革中,国家制度化进程与地方重新阐释的进程并行,共同参与了地方社会秩序的实际建构。法律的"初级规则"和"次级规则"构成的法律体系,双重制度化并行共存的过程,形成了地方社会的多重制度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社会的转型,可以视为一个将政治激情转化为利益追求的过程,但是利益并未彻底驯服破坏性的激情。从改革初期的嫉妒成风到目前重重郁积的怨恨,我们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情感基调的演变。随着利益格局相对固定化,社会差异显明化和向上流动机会受到钳制,加之社会性伤害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在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发生急遽变动,经济成分与利益格局发生重大颤变,思想与价值观念发生迅速分化的当代中国社会空间结构中,诱使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仇富、仇官、仇视社会、冷漠的“看客”、极端“偏执”等社会怨恨心态也逐渐凸显、蔓延和强化,并成为我们必须直面和审慎解决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本文的立意在于:通过对当前社会怨恨心态生成机理的多维审视,以期为有效的预防和化解当代中国社会空间结构中频发的群体性事件提供富有创建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制度化方式和非制度化方式都存在较大缺陷,这严重阻碍了弱势群体进行正常的利益表达和实现自身正当利益。在目前社会利益冲突愈演愈烈的形势下,完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制度化方式,进而构建一套适合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制度化机制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的舆论引导具有新的发展趋势与特征,同时也面临着结构化困境:消极腐败效应所造成的政府权威性下降和政治信任匮乏,导致舆论引导缺乏相应的政治心理基础;利益分化效应所形成的社会不公平感的蔓延,使舆论引导缺乏平和理性的社会心态环境;市场化改革给主流意识形态带来的巨大冲击,严重削弱了舆论引导的文化价值基础;改革过程中长期累积的社会民生难题,使舆论引导缺乏民众的情感共鸣。这样一种现实状况也决定了,网络时代的舆论引导,不仅需要适应信息传播革命的现实,创新工作思路并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技术手段,更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破除体制制度之弊并走出结构化困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转型期非制度化信访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当前,信访制度和司法制度在利益表达、纠纷化解和权利救济上出现了重叠,信访制度面临法律上和现实上的困境。解决信访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进一步改革信访制度,积极探索转型期信访与法治契合的可能路径,以实现信访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强化党的利益整合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益整合是执政党的重要功能。在中国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分化的今天,必须要强化党的利益整合功能。在利益整合过程中,要确立和坚持公平、公正、统筹兼顾、民主法治的价值理念。要从建立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均衡机制、利益冲突调解机制和利益观念导向机制等五个方面着手,来构建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利益整合机制,从而实现制度化整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 提出"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构 建和谐社会",具有很强的现实针 对性。在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过程中,利益多元化的趋势将更加 突出,产生的矛盾也将更加复杂、 更加尖锐。今天的中国,不仅已经 形成利益多元化的社会格局,而且 事实上已经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强势 群体,受雇方工人则处于相对弱势。 不少经济强势群体在追求自身利益 最大化的过程中,早已越过法理底 线,对经济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造 成直接的严重侵害,并集中反映为 劳资矛盾,进而上升为社会冲突。  相似文献   

13.
郑毅 《行政论坛》2012,(2):16-20
地方利益、地方政府利益、地方人民利益三个概念既相互关联又彼此区别,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地方政府利益表达与地方人民利益表达之间张力的形成与扩大。这种制度的失范进而导致或加剧了上访、强制拆迁、部分群体性事件以及驻京办现象等一系列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情况和问题。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促使地方利益均衡的维系,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因地方各种利益表达机制不完善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社会变革时期的中国社会由于社会矛盾凸显而导致公众情绪不稳定,随着信息环境与现实环境间的界限不断模糊,互联网成为公众因现实环境中社会不公因素产生的不满情绪的宣泄平台。网络虚拟社会中的情绪传播由于互联网技术特性加持产生不同于现实社会的传播特征。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于网络传播领域的应用进一步使网络社会情绪在表达、聚合环节得以加强与优化,并在网络社会情绪引导与网络舆论生态治理方面展现优势作用,其中以算法技术、智能识别技术以及AR、VR技术尤为显著。人工智能在网络社会情绪传播应用中体现优势的同时也引发诸如群体情绪失控、主流媒体去权威化等新的传播问题,治理与引导领域的"一刀切"做法产生了新的负面情绪。这些问题产生于网络虚拟社会却作用于现实社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进而对网络社会情绪引导提出更高要求。打破人工智能治理网络情绪认知误区、强化媒体责任、提升"把关人"的地位和作用等是使人工智能治理网络情绪得以优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中国社会的群体性政治参与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群体性政治参与是社会利益群体在一定范围内通过社会组织或以临时集结的方式进行的政治参与活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经济领域的改革所推动,中国社会经历了一场与政治体制改革同步进行的全局性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新的历史时期,群体性政治参与体现为两种发展趋势:一是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的扩展,二是群体性政治参与行为的大幅增加。新时期影响群体性政治参与的因素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社会利益关系调整触发了社会公众利益表达的愿望和政治参与的热情。现有的公民团体和社团组织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渠道,但人们对这些组织化渠道的利用还并不充分。我国群体性政治参与的有序发展既离不开社会层面的组织建构和发展,也离不开国家层面的制度创新和供给,即以制度化的方式保证公民政治参与的规范运作,充分发挥其积极效能,形成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的利益群体矛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彭劲松 《理论导刊》2006,3(6):49-52
对利益群体矛盾的分析是把握当代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关系和社会结构的重要维度。当代中国由财产与收入差距、地域与空间差异、社会劳动分工差别、现实社会经济关系等所引起和表现的几对重要的利益群体矛盾,需要我们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7.
青年政治负情绪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冶负情绪,是现实社会中经常而普遍仔在的、对社会及政治的不满意或不满足,是对现实社会非完善性的一种消极反应。它并非一种简单的心理表现,而是包含着许多社会问题,并且很容易以不同的方式来表现和发泄,甚至诱发激烈性、冲突性行为的社会心理现象。政治负情绪在社会变革、动荡时期表现得较为明显。由青年的生理、心理等特点所决定,青年的政治负情绪往往较为突出。“谁都不满意”、“谁都有情绪”,这种严重的政治负情绪已成为目前社会的严峻问题之一。而人们在研究和解决社会思想问题的时候,又往往忽略对政治负情绪的重视。分析和研究青年的政治负情绪,对于调动青年积极性,稳定社会,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青年政治负情绪的表现形式情绪的表露——对社会的偏激认识、对政治的藐视、对政府的不信任  相似文献   

18.
反腐败之本:约束公共权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限制与约束公共权力是反腐败的根本措施,这是政治学中的一个基本定理。在原有的政治经济体制向新的政治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制约和限制公共权力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在我国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尤其如此。传统的社会价值观、行为规范、道德标准与社会现实的冲突,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和由此产生的心理失衡,经济体制改革所产生的矛盾与冲突,以及政府职能的变化,无一不为我国公共权力的合理运行带来新的问题。然而,在反腐败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信念,把公共权力限制在“应然”范围内,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19.
利益分化与冲突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矛盾最广泛、最深刻的表现。伴随社会转型和改革深化所带来的社会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社会利益分化与冲突现象日渐凸显,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研究当  相似文献   

20.
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可以起到缓和现代化对政治体系带来压力的作用。实现政治参与的自主、自动 ,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民主化、合法化需要政府具有能力。在推动有序的政治参与形成的过程中 ,政府要积极引导社会自治的成熟。从政府主导到社会主导是政治参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