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场邻里纠纷中,一棵历经近70载风雨沧桑、寄托着对亲人思念的梧桐树被人砍掉了。梧桐树的主人为此提起诉讼,不但要求砍树人赔偿树木损失,而且还索赔精神损失费。这棵树有什么特殊来历?为什么它被砍之后树主人会提出精神损害赔偿?法院会支持主人的请求吗?  相似文献   

2.
2000年 5月 22日,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就龚琦峰、龚琦凌 (又名大、小双 )与湖北省人民医院 (简称医院 )医疗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作出终审判决,判令湖北省人民医院分别赔偿大、小双后续治疗康复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及精神损失费等人民币 146万余元和 144万元,共计 290余万元,创我国医疗赔偿金额之最,并被某新闻媒体称之为“中国医疗纠纷第一案”。收到判决书时,我虽然对法院这一判决结果比较满意,但却并没有得胜后的喜悦,心情反而十分沉重。因为所有的不幸均由一个极不应当发生的小失误所导致。 被迫起诉   1999年 3月 18日…  相似文献   

3.
海轩  梁文珠 《法庭内外》2007,(12):34-35
车辆在行进途中难免发生机械故障,因故障停滞于道路上时应如何防范风险,这可能是被许多人忽视的问题,如果因安全措施不到位而引发事故,将难免其责.2007年2月6日,随着南通市中级法院终审裁定书的送达,一起因故障拌和机占道导致他人右腿截肢引发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尘埃落定。法院判决被告某公路养护公司赔偿原告田某医药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器具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计人民币15.3万余元.  相似文献   

4.
论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精神损害赔偿.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公布实施而在我国建立的一项新的民事法律制度.是我国公民权益的拓展。但这一制度在实践中,反映出诸多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已经成为司法领域的争论焦点,向理论工作者和立法部门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一制度的课题。本文试就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赔偿范围及赔偿标准提出浅见。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分析 精神损害赔偿出现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其完备的制度形态以《德国民法典》的颁布为标志。该法第523条规定:“因故意或过失侵害他人的生命、身体、健康、自…  相似文献   

5.
试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的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诉讼中,原告人往往在要求赔偿直接财物损失的同时,也要求赔偿精神损害。由于我国修正的刑诉法第七十七条只规定了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时,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所以司法实践中就出现了精神损害赔偿只存在于民事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不能对精神损害予以赔偿的观点。那么,什么是精神损害?在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件中到底存不存在精神损害赔偿?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与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有什么不同?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有什么构成要件?对这些问题,审判实践…  相似文献   

6.
秦淮 《法治与社会》2006,(12):33-35
民工在企业高空作业时坠落死亡,死者亲属在交涉赔偿时,数人被打伤,三人被刑拘,这是发生在全国文明乡镇江苏省兴化市张郭镇的集结人心酸的事。发生安全生产死亡事故后,如何建立快速赔偿通道,使死者亲属避免流血又流泪事件的发生?这是摆在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面前的一件十分急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为了取得证据,妻子赵艳红带人把丈夫与第三者曹妮娜抓了个现行,并拍摄了丈夫与曹妮娜的裸照,作为证据向法庭提供……不料,赵艳红的这一行为惹来一场官司,曹妮娜一怒之下以其行为侮辱人格、侵犯隐私权为由,向法院提起名誉权诉讼,要求赵艳红赔偿精神损失费2万元,交出全部照片及底片,并公开向原告赔礼道歉。对此,法院方面如何裁决?请看——  相似文献   

8.
对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精神损害赔偿是权利主体因其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使其遭受精神痛苦或精神利益受到损害,而要求侵权人通过财产赔偿等形式进行救济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我国目前关于这方面的法律规定很不明确,司法实践做法不一,理论对此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何完善精神损害赔偿是民法学上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本文试对完善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原则 精神损害赔偿原则是受害人要求侵权人赔偿的依据,对立法、执法和司法也具有指导意义。但我国目前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原则尚无明确规定,造成执法尺度混乱,影响了司…  相似文献   

9.
自诉案件的刑事部分被撤销后,其附带的民事部分如何处理?编辑同志:人民法院在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自诉案件时,如果对刑事部分撤案,请问:附带的民事赔偿部分如何处理?另外,如果一方当事人对法院的民事调解决定反悔,而向检察机关申诉,检察机关是否受理?江西省人民检...  相似文献   

10.
一次意外交通事故导致老太太命丧黄泉;岂料交警在处理事故现场时,一辆手扶拖拉机却快速闯入,并从死者的身体上轧过;本已痛不欲生,再遇雪上加霜,死者家属愤怒之余,向法院提起了民事诉讼,强烈要求拖拉机手赔偿尸体修补费和精神损失费。一场离奇官司由此展开。  相似文献   

11.
《法庭内外》2008,(5):59-59
我前些天到一家超市购物,将随身携带的手提包寄存在超市存包处,等到离开时我拿出存包牌准备取包,服争员却告诉我这个号码存的包已经被其他人取走了,因为超市服务员工作出错,我的包才被他人取走的,我要求超市赔偿我的包以及包里的物品损失。但是,超市认为他们是免费存包,不应该赔偿我的损失。请问,他们的说法是否有道理?  相似文献   

12.
吕静 《法制与社会》2010,(19):274-274
《侵权责任法》赋予了被侵权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但却未考虑到在权利主体死亡的情况下,实际上受到精神损害的其近亲属该如何获得赔偿,使得赔偿制度的填平损失这一目的无法完全实现。故在此种情况下被侵权人死亡时,如何保护实际受损害人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在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和总结国内司法实践的基础上,对于公司董事因执行职务造成他人损害而承担的赔偿责任作出了具体规定。公司法第191条规定,董事在执行职务时因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该对该他人承担赔偿责任;第232条规定董事作为清算义务人时,其未及时履行清算义务给公司或者债权人造成损害的,承担赔偿责任。这一立法结构与域外立法例相比存在较大差异。董事对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的法理基础是董事在执行职务时应该守法合规,其责任性质是一种特别侵权责任,该责任是因董事违反保护性法律法规而承担的特殊侵权责任。这一解释将合同法上违反强制性法律规范的合同效力和侵权法上违反保护性法律规范的行为效力统一起来。我国相关规则体系的构建与域外做法相比有较大创新。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2月1曰,是第19个世界艾滋病日,由此,艾滋病再次成为热门话题。早在2006年1月18日,黑龙江省农垦中级法院审理了一起艾滋病感染事件的民事赔偿案,黑龙江省北安建设农场的十多名艾滋病感染者,向法院提起了3000多万元的赔偿请求,此时,这起中国艾滋病第一案正式浮出水面。这一重大的艾滋病感染事件是如何被发现的?酿成这一事件的原因是什么?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追踪采访——  相似文献   

15.
河北山海关邹泉毅问:因口角被对方殴打成轻伤,如诉于法院,可否要求精神损害补偿,法院对此民事赔偿,是否考虑过错责任?本刊法律部答:因被打致伤,这属于人身损害赔偿的问题。根据民法通则第106条的规定,公民由于过错侵害他人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种民事责任是由民法通则第119条所规定的,即“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不存在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一般来说,在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等和精神直接有关的权利受到侵害的,才发生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丁春艳 《清华法学》2012,6(2):31-50
因他人的故意或过失行为而遭受精神病学意义上的伤害即为精神创伤。精神创伤赔偿旨在保护自然人的精神健康权,因此有别于现行法下"精神损害赔偿"之概念。直到晚近,精神创伤的可赔偿性方才获得普通法系和大陆法系法律的认可与重视。尽管我国司法实务中已经出现了诸多精神创伤案件,但是我国学界对精神创伤赔偿问题的研究甚少。本文则通过考察精神创伤赔偿的基本概念,结合普通法系和大陆法系主要法域的相关理论与实务,探讨在我国现行法下如何建构精神创伤赔偿理论,以期为实务界审理日益增加的精神创伤案件提供学理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损害赔偿是由于侵权行为或债务不履行而发生。本文论述的是前一种损害赔偿案件的问题。当行为人不法侵害他人的财产权利或人身权利,并造成他人财产、人身的损害时,受害入有请求赔偿的权利,加害人负有赔偿的义务。这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校学生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引发的论诉,学校通常会首当其冲被卷入,学校的民事责任问题如何界定,众说纷坛。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160条有明确规定“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该规定的精神显然是:学校只可能在确“有过错的”有限范围内承担“适当的”有限民事责任。但是司法理论与实践中,对这一规定的理解莫衷一是。一…  相似文献   

19.
5年恩爱却因妻子红杏出墙毁于一旦,丈夫难平心中之痛,湖南怀化市一男子在与妻子离婚后,大肆渲染前妻隐私,被前妻一纸诉状告上法庭,要求他停止侵害,并赔偿精神损失费5万元。  相似文献   

20.
保安半夜进民宅 物业公司被判赔 某住宅区张先生夫妇在凌晨被室内的响动惊醒,立即起床并打开卧室的门,发现有人已走到客厅和卧室过道处,这个人自称是物业公司的保安员。于是张先生夫妇把物业公司告上了法庭.并要求赔偿每人精神损失费各5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