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自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全党和政府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从政府管理的视角分析,和谐社会即是政府与公民之间和谐相处、共同治理的社会。建立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和谐关系主要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之下,通过公民参与的制度创新、实现透明和公开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等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探索实现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我国政府与公民之间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在复杂的内外环境影响下,我国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和谐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力图找出其深层次原因,并提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政府与公民关系实际上是以契约形式体现的政府与公民间的权力交换关系。霍布斯、洛克和卢梭都从人性的假设和自然状态的描述入手分析了契约的产生原因,奠定了政府与公民关系两分的基调;并通过对契约内容的设定进一步探讨了契约中政府与公民的权力,由此界定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内容;通过对抑制政府的权力分析了政府与公民关系的界限,也即契约失效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论公民与政府委托-代理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是人类社会分工发展出来的一种特殊职业——委托-代理职业,公民与政府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的契约关系。同时,政治又是一种十分特殊的委托-代理职业,正是这种特殊性决定了作为代理人的政府在政治活动中有可能背离公民委托人的意志和利益,因此,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民主制度和机制建设来完善公民与政府的委托-代理关系,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建设现代行政文化 构建政府与公民的新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行政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行政管理思想,政府管理组织与公民关系会有不同的定位。受传统行政文化影响,政府与公民关系出现了严重的错位与缺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行政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一体化倾向。政府与公民的关系转变为平等、协作、相互监督、相互推动的新型关系。这种关系的构建,将有效地保障公民的权力,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公民为本:政府管理的终极目标与价值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为民”已成为当前我国政府管理的目标选择,本文就其所蕴涵的公民为本的价值取向进行深刻而理性的思考,合理梳理公民与政府的关系,为政府改革和职能转变提供方向性思路。  相似文献   

7.
公民本位是政府管理的逻辑起点,同时也是其最终归宿,坚持公民本位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价值指向与根本要求。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公民本位很容易被虚化、形式化,为此,需要通过文化、体制、流程以及政策诸环节的制度安排给予保障。  相似文献   

8.
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是党和政府一贯倡导坚持的主导价值。当前,因为传统封建道德思想的影响,多元价值目标的冲击,公仆精神的培育和自我修养不够,干部选拔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以及具体监督制度不够健全导致少数党政干部公仆意识淡化,公仆精神缺失。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也是张思德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在奋勇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当代公民应当把张思德作为我们的好榜样,弘扬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汇聚精神的力量,立足本职,让人生在为人民服务中流金溢彩。  相似文献   

10.
服务型政府中的公民角色:积极公民而不是顾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和顾客是分属于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公民不只像顾客那样被动地选择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还有权参与对公共事务的治理,而服务型政府公民本位的定位说明,服务型政府中公民的角色只能是公民而不是顾客,而且是积极公民而不是消极公民。  相似文献   

11.
论公共精神是公民社会建设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精神以全体公民和社会整体的生存和发展为依归,体现民主、平等、自由、参与、秩序、公共利益和负责任等一系列最基本的价值目标的认肯与追求。公共精神是当代中国公民社会建设的核心与基石,公民社会的内在本质、功能以及其合法性基础都充分彰显了对公共精神的内在需要。公民社会建设应以法治为基础,以公民权利保障为起点,以公民参与为手段。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时代,和谐警民关系作为公安工作追求的理想目标,不仅要求存在于现实社会中,而且也应当包含在虚拟的网络社会里。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容易滋生网络谩骂、网络谣言和网络"群体极化"等现象,使公安机关在建设网络空间的和谐警民关系中面临挑战。因此,公安机关只有探寻引导网络舆情的有效方略,才能实现网络社会的警民和谐和现实社会的警民和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传统公共行政理念认为,政府是公共行政的唯一主体,在此范式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是一种“零和博弈”的竞争关系,二者在本质上是相互冲突的;治理理论认为非政府组织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治理语境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更多地进入理论界的视野。本文阐述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对我国传统公共行政理念的影响,对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公共行政领域的合作做了初步探讨,提出构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公共合作行政”模式的设想,发掘我国建构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合作行政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政府与公民的关系: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社会自主空间的扩大 ,对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政府必须主动应对新的挑战 ,采取适当的措施 ,构建新型的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我国在市场经济建立的初期,失信现象非常严重,尤其是政府信用不足。在经济生活中造成极坏的影响。没有良好的政府信用,就无法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当前建立社会信用的关键和核心是构建信用政府。构建诚信政府,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四大方面的内容构成。井冈山精神与这四大方面都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弘扬井冈山精神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延安精神博大精深,内涵极其丰富,它吸收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了党领导下形成的革命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与胡主席提出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一致的。我们确立和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更需要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集体主义精神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结互助是集体主义精神的灵魂,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集体主义精神的基础。当代青少年的自我中心意识强烈,人际关系的挫折感较强。应教育青少年建立良性互动的人际交往,培育集体主义精神,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志愿精神和公共精神在内容上体现了不同实践领域的各自内涵,具有内在的切合性。公共精神是志愿精神培育的内核,从个体间关系、责任伦理和实践模式三个方面促成了志愿精神的生成和深化,对于解决当前我国志愿精神生成过程中的现实问题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我国志愿精神中蕴含的私德成分和工具理性思维对公共精神的培育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