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盗窃犯罪作为传统的自然犯,不仅实践中多发,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盗窃方式方法呈现多样化,在认定上随之出现众多难题。为此,《刑法修正案(八)》在修正该罪时,将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规定为犯罪,两高也在2013年出台了《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这些新规定的认识和理解,实践中出现一些分歧。本期案例工坊选取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举办的盗窃案件适用法律疑难问题研讨会的成果,以期解答相关难题并对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为遏制日益泛滥的网络犯罪,立法者增设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但采取的扩张刑事法网及独立评价的策略给理论界、实务界带来了新的挑战。立法者一方面降低客观不法、主观罪过以及意思联络的要求以扩张刑事法网,另一方面又采取独立评价的方式限制处罚范围,但独立评价本身又有扩张处罚范围的一面。显然,如何限制处罚的范围是当务之急,但仅靠笼统的情节严重难以完成此任务,需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并建立可操作的类型化规则。客观说难以解释危险增量产生的机制,因而只能求助于主观不法论。在主观不法论的基础上,可建立类型化规则如下:偏重非法利用的帮助行为结合明知的心态可以成立帮助犯,无须意思联络,也无须其他旁证证明行为人具有主观故意;易于滥用的帮助行为结合故意的心态可以成立帮助犯,无须意思联络,但须其他更有力的证据证明行为人具有帮助的故意;偶被非法使用的帮助结合故意的心态并要求具有意思联络才成立帮助犯。  相似文献   

3.
正长期以来,在很多海内外学者的视野中,官当主要被看做是中国古代特权法的一个例证,是一个重要但却简单和清楚的制度,因而鲜有对其作深入的研究,尤其是没有很好地从法学和法律史自身发展的角度对其考察和分析。实际上,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官当的性质究竟是什么?官当为什么出现在刑律中而又在刑律中消失?官当存废与中国古代法律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对官当存废应如何作出法律史的解释?探讨这些问题,有助于  相似文献   

4.
逃税罪的处罚阻却事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修正案(七)》第3条对刑法第201条作了重大修改。修改后的刑法第201条第1款规定了逃税罪的罪状与法定刑,第4款规定: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  相似文献   

5.
胡继泽 《江淮法治》2012,(24):32-33
日前,旌德法院对自《刑法修正案(八)》实施以来该县首例“入户零盗窃案”进行一审宣判,依法认定被告人高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0元。  相似文献   

6.
张冬立 《中国监察》2012,(12):54-55
基本案情肖某,中共党员,某乡镇小学校长。该校教师转正录用过程中,代课教师向某有违法生育行为需通过县计生局审核方能办理,向某请肖某帮忙疏通县计生局,肖某答应找其任县财政局长的堂兄肖某某协调。2011年1月,向某先后2次送给肖某现金共计2万元。肖某某应肖某请求给县计生局长打电话请予关照。县计生局审核后,向某被转正录用。2011年5月案发,7月肖某被人民法院判决犯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免予刑事处罚。分歧意见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  相似文献   

7.
一、基本案情2010年3月28日上午,何某飞和同校学生张某月发生言语冲突,双方约定在学校操场解决纠纷。下午3时,张某月邀集同学刘某涵、徐某翔等十多人先到学校操场,几分钟后,何某飞也带着老乡赵某、张某等十多人到来。两人在谁先道歉的问题上又发生言语冲突。  相似文献   

8.
“行政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被授权机关或受委托的组织根据其职权对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违法行为所采取的管理和处罚行为。刑事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对触犯刑法的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所采取的处罚行为。”  相似文献   

9.
故意伤害罪是最常见的犯罪之一。在司法实践中,许多司法工作人员认为故意伤害罪是结果犯,故意伤害行为必须致被害人轻伤或重伤(包括致人死亡),才能构成故意伤害罪,理由是:第一,从刑法规定看,虽然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未对具体的伤害后果作出规定,但第二款对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残疾、致人死亡等危害结果的刑事处罚作出了明确规定,因此,从逻辑上应当认为,第一款所规定的刑罚就是相对轻伤这种危害结果的。  相似文献   

10.
一、案情介绍巢某、王某、陈某、曾某四人原分别担任广州市某区教育局副局长(任前做过教研室主任)、教研室党支部书记、主任、副主任职务,在1999年9月至2004年11月间,四人利用各自担任职务的便利条件,在教育局教研室征订《现代小学生报》的过程中,违反国家规定及单位财经制度,采用截留的手段,将现代小学生报社返还的“发行劳务费”和“主任基金”等收入隐瞒未入单位账户,在经过几人商量研究后,  相似文献   

11.
日本对非法传销处罚的司法实践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直销萌芽于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由犹太人卡撒贝创立。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在固定营业场所销售的经营方式的新型经营模式,直销通过其充满活力和生气的销售方式迅速开辟出大量的销售渠道和市场。但是伴随着直销业的产生,传销活动也现  相似文献   

12.
《政府法制》2011,(15):13
《光明日报》2011年5月5日刊发陈英凤的文章:5月1日起,我国对醉酒驾车违法行为的处罚将从行政处罚上升到更加严厉的刑事处罚"。醉驾入刑"终于开始实施,那些置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于不顾、屡屡触及公共安全底线的  相似文献   

13.
正案名:刘某交通肇事罪案【基本案情及判决结果】2011年9月8日21时许,刘某驾驶桑塔纳牌轿车由南向北行驶至本市朝阳区东苇路北马房路口南侧金楼路机动车道(063号灯杆处),车辆前部将行人彭某撞倒致伤。事故后刘某自称要送被害人去医院,请案发现场的货车司机帮忙将发出类似睡觉一样呼吸声的被害人抬上肇事车辆副驾驶座位,后刘某离开肇事现场。向北行驶几分钟后,刘某将被害人彭某置于东苇路东  相似文献   

14.
2014年,延庆县检察院反贪局立案查办了延庆县旧县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中心原主任袁学勤挪用公款、受贿、贪污案,在查办该案过程中,侦查人员以案挖案、深挖细查,发现旧县镇财政科原科长孙某伙同该镇下辖两个村的村干部共同贪污的犯罪事实,通过营造震慑氛围、辅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攻心,促使该镇农财服务中心出纳丁某某主动向延庆县检察院自首,成功立案5件7人.  相似文献   

15.
有必要增设危险驾驶致人死伤罪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最近,新闻媒体连续报道,全国各地不断发生醉酒驾车(以下简称为醉驾)和严重超速行驶(以下简称为飙车)致人死伤的恶性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引起民众的公愤,要求严惩肇事者。但是,如果对这类案件按交通肇事罪定性,在不具有因逃逸致人死亡情节的条件下,最高只能处7年有期徒刑。特别是对造成多人死亡的案件,处这么轻的刑罚,显然是罪刑不相适应,不能为被害人亲属和普通民众所接受。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刑事法学界有不少学者提出,对这类案件应当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来定罪处罚,许多司法机关也接受了这种观点,采取这种办法来加大打击力度,平息民愤。然而,笔者认为,这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最好的办法是在我国刑法中增设危险驾驶致人死伤罪。  相似文献   

16.
一、案情介绍巢某、王某、陈某、曾某四人原分别担任广州市某区教育局副局长(任前做过教研室主任)、教研室党支部书记、主任、副主任职务,在1999年9月至2004年11月间,四人利用各自担任职务的便利条件,在教育局教研室征订《现代小学生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正基本案情刘某系某派出所民警,李甲的弟弟李乙因涉嫌抢劫罪被刑事拘留。李甲通过其他人找到刘某,告知其该案承办人系民警李某,并请刘某帮忙将李乙放出来。刘某表示不清楚这个案子,回去打听一下,需要10万元,李甲遂给刘某5万元。刘某回去后,经登录案件系统查询,发现该案件确实在本所办理中,承办人是该所民警李某,于是短信告知了李甲。此后,刘某从李某处了解到该案件情况,得知李甲本人也是同案犯,便通知李甲逃跑。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案例启示:2013年盗窃罪司法解释第2条(一)中的盗窃应作实质理解,同时需根据前行为的案情综合判断是否有刑事处罚必要性而加以适用。有盗窃前科的未成年人不能适用减半情形的规定。对多次盗窃中次的认定,仅需进行形式审查。多次盗窃同样存在未遂。行为人多次盗窃,只要有一次既遂,即可认定为既遂。[基本案情]2014年5月的一天晚上11时至次日凌晨3时,犯罪嫌疑人陈某(17周岁)从某城区滨江路至四环路连续盗窃多辆车内现金,共计人民币1500余元,其中只有2次盗窃到财物,其余多次均盗窃未果。  相似文献   

19.
正当防卫并不排斥事先做好防范、准备的情形,而传统刑法理论中犯罪构成只包含积极的构成要件,并将成立正当防卫与符合犯罪构成置于相互对立的地位,不利于分析、判断具体犯罪的成立与否。借鉴德日刑法学递进式“三阶层犯罪构成体系”理论,结合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应该将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排除犯罪性的行为(违法阻却事由)和《刑法》第13条“但书”情节并列作为消极要件纳入我国的犯罪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20.
2016年7月18日,广西岑溪13岁少年沈某杀害了比自己年龄更小的三姐弟,并将尸体丢弃在废井中.去年10月18日,湖南邵东3名未满14岁的少年,杀害了52岁的教师.前者被收容教育3年,后者被移送工读学校.这意味着,他们都被免于刑事处罚.按照我国刑法,14周岁以下青少年实施任何刑法禁止行为,均不负刑事责任,与之相矛盾的是,家庭管教、工读学校和收容教育往往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