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罪犯与大学生一样希望成功,对自己的看法倾向于积极和肯定。同时,他们也意识到自己在他人眼中远不是那么可爱,属于社会唾弃的群体罪犯现实自我和投射自我之间差距较大,对其改造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晓龙  大军 《江淮法治》2011,(22):38-39
近来热点新闻不断,“中华脊梁奖”、“郭美美事件”、“卢美美事件”……在这些新闻背后,均有敛财的“协会”在作怪。人们不由得好奇,协会到底怎么了?标榜以增进共同利益为目的,注重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我监督和自我保护的协会,为什么会变成只讲收费不讲服务,甚至欺骗会员的“江湖郎中”呢?  相似文献   

3.
一、认识自我是强化自我修养的基础 “修养”一词原意包括修身养性、反省自新、陶冶品行和涵养道德。马克思赋予“修养”新的含义,就是要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要想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就必须清醒认识自我,这是为人的第一步,更是加强自我修养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自我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道德学的基础性问题。自我尽管在概念上存在多义性,但其本质是社会性的,在此前提下可以分为心理自我、道德自我与伦理自我三个层面;道德的自我形成从纵向角度实际是道德人格的形成,从要素角度取决于自由意志与道德能力;自我并不能理解为一种"至上"性存在,起码在道德上存在边界,这就是自由而不自弃、自爱而不自恋、自尊而不自负;道德自我并不是封闭的,而是有向伦理过渡的可能和通道,因为自我的关系性、情境性和反思性,必定会由于特定的角色与场合,使道德的自我成为社会伦理共同体制的承载,由道德"应当"走向伦理"可能"。  相似文献   

5.
读书可谓天下第一等乐事。读书改变命运,读书成就人生。回顾自己念书、教书、读书、悟书的历程,也是自我学习的过程,自我陶冶的过程,自我提高的过程,自我完善的过程,自我收获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罪犯自我闭锁心理是罪犯改造过程中常见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具有隐蔽性、封闭性、自我中心性、自我防卫性等特征。它的产生与罪犯所处的监狱环境、消极的社会阅历、法律的惩罚性、思维方式以及监狱环境的外部条件等均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它直接使罪犯的心理活动自我封闭,不仅在服刑中使罪犯产生人际关系障碍,而且严重影响监狱对罪犯的改造活动。因此,优化监狱教育改造环境;在罪犯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培养罪犯健康心态;加大情感投入,打开罪犯的闭锁之心;转变教育改造观念,改进教育改造方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等是矫治罪犯自我闭锁心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惠特曼在《草叶集》结尾的《再见》中说:“这不是书本,谁接触它就是接触一个人。”从诗人的创作经历和作品内容来看,接触这“一个人”便是接触了诗人的两个“自我”:一个是具体的现实的真实的诗人惠特曼;另一个是抽象的理想的虚构的诗歌主人公惠特曼,即诗人的“创造性自我”。两个“自我”的对话和融合,既唱出了诗人之声,时代、民族之声,又唱出了超时代、超民族之声  相似文献   

8.
胡塞尔发现的意识的"时间视角"现象以及提出的"关系中心说"证明了自我的确凿无疑的存在,范畴直观的方法和时间现象学的思路让胡塞尔不仅"把捉"到自我,从而把自我从意识流、意向对象、对象自我、身体以及意识行为中区分出来,而且还为自我本身的展开问题及其"原自我"、"自我"和"我们"三个阶段的划分带来了现象学的洞见。  相似文献   

9.
论自我观念及其教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观念对其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尚未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应有重视,以致于许多教师把贬低学生的自我观念视为一种教育学生、让其头脑清醒的有效方式,经常用损伤学生自尊心的态度和口吻对待学生。为此,本文从自我观念的心理涵义和发展特点入手,依据心理学的新近研究成果,论述了教育理论和实践上应予以重视并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根据自我效能理论和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概念的界定,参考自我效能理论在一些领域应用的量表构建,确立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原则和方法.通过对高校教师和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和访谈;编制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初稿;经过对量表进行4稿修改、筛选、定性和定量分析,最终形成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基本结构,即:2个分量表、9个因素、92个测题.经过统计检验,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11.
从实体自我到关系自我——后现代心理学视野下的自我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主流心理学在考察"自我"时,假设了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作为精神实体而存在的"我",它是个体存在的核心,统领着我们的一切.后现代心理学对这种实体自我观进行了猛烈批判,认为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真实的实体自我.后现代心理学从社会建构主义出发,将自我视为关系的创造物,是我们在与他人的关系中通过语言建构而成.它将自我理解为关系性的、多元的、变化的、去中心的.从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中,人们自我意识观的变化要经历策略操作者、混杂人格和关系自我这三个不同的阶段.后现代心理学自我观的提出对我们理解自身、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自我效能(感)的基本涵义、作用、影响其形成的因素以及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途径,旨在促进我国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和应用,并引起人们对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徐贵权 《金陵法律评论》2002,42(3):20-24,38
由人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和价值取向的特点决定,人的价值取向具有建构功能,它既是人的自我建构又是人的社会建构,是人的自我建构与社会建构的统一。人的价值取向的合理化,不只是对民族、国家、社会的责任,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自我关怀。  相似文献   

14.
赵墅艳 《法制与社会》2011,(24):241-242
自我效能感理论对于重新审视、思考和促进师生在经济法双语授课中的主体意识与积极信念提供了新的视角,提升了师生自主发展的能力,对于师生达到经济法双语思维层次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经济法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固定化,传统提问式教学方法,高比例英语授课及激励机制的缺乏降低了师生自我效能感,通过采用以市场规制法为经济法双语授课重点内容,案例分析与视频分析相结合,采用团队协作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师生的自我效能感及经济法双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分享经济语境下的自我规制主要指平台规制,与传统意义上的行业自我规制具有共性 也存在差异。自我规制无法解决外部性和激励漏洞等问题,基于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可发现其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时也存在诸多不足。而对于政府规制,其不仅会出现规制失灵,而且很可能滞后于分享经济的动态发展,无法满足分享经济的规制需求。要实现互联网分享经济的合理规制,必须有效 整合自我规制和政府规制的优劣,引入合作规制模式。合作规制不是自我规制与政府规制的结合,而 是政府与私人主体为实现规制目标,在规制的全过程保持合作。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来看,我国分享经济的规制模式正在从政府规制走向合作规制。  相似文献   

16.
东方 《江淮法治》2009,(2):48-48
食品对民生关系重大,所以欧美国家对食品管理实行企业自我监督和国家统一管理双重检验制度,管理的效果很不错、当然说到底,还是由政府部门制定制度,严格把关,要求企业从生产到批发以至销售等诸多环节上自我约束,达到保障食品安全和卫生的目的;对执行不力的企业。实施有相当力度的处罚,包括食品召回、罚款和向公众宣布危害真相等,用强力迫使企业和商家重视食品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中式自我在诞生之初本也是独立自我,它主要是伴随武器与私有财产的出现,在与他族、他人抗争过程中诞生的,而非是在种小麦的过程中诞生的。互依自我是公元前521年后伴随儒学的创立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由此在中国历史上开启了独立自我与互依自我并存但独立自我占优期。自公元前304年前后到最迟不晚于公元前233年之前是中式自我的重要转型期,转型的结果是具独立人格的互依自我最终彻底战胜了独立自我,中式自我进入独立自我与互依自我并存但互依自我占绝对优势期,这个转型过程并非是种水稻引起的,而是儒学经过艰辛传播最终取得胜利的结果。秦汉至清代是中式自我定格的阶段,定格的结果是中式自我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的外显式多元文化主义时代进入内隐式双元文化主义时代。从生态理性角度看,中式自我的形成与演变是适应环境的结果。中式自我的演化过程证明并非长期的水稻种植史才让中国人形成了互依自我。  相似文献   

18.
《中国监察》2009,(8):39-39
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当前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首先必须搞好学习,在端正学风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中国监察》2009,(2):4-6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1月13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  相似文献   

20.
刑事不起诉当事人自我救济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刑事诉讼中,为了防止检察机关滥用不起诉权、放纵犯罪分子,保障刑事诉讼目的的充分实现,必须通过法律规定相关的途径对不起诉权加以限制,即对不起诉的救济。刑事案件当事人自我救济就是重要的救济途径。完善刑事不起诉当事人自我救济制度,保障自我救济权的充分行使,有效保护刑事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成为实现刑事诉讼目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一、刑事不起诉当事人自我救济的基本概念(-)定义界定刑事不起诉当事人自我救济作为不起诉的救济途径之一而客观存在并为人们所论及,但它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因此,对其概念的界定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