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是法治社会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内在需要,是大学校园和谐稳定与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工程.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主要制约因素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我国高校法治教育存在缺陷,依法治校水平不高;二是社会法治文化不...  相似文献   

2.
全面依法治国不仅需要中央层面的统筹和规划,更需要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推进地方法治建设是由我国的大国国情所决定。新形势下,推进地方法治建设,一方面要讲大局,要坚持法治统一,做好顶层设计,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另一方面要接地气,聚焦本地实际,坚持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3.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领导干部要立足工作岗位,领悟法治精神,把握法治原则,将法治思维融入工作和生活,不断提高法治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全面依法治国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是抓住"关键少数"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法治思维的核心是公权力受宪法和法律的约束,具体体现为规则性思维、合法性思维、程序性思维和权责性思维.然而,由于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和客观环境的制约,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现状与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从坚...  相似文献   

5.
6.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对于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法治思维内涵而言,其指在法治理念的指导下,自觉运用法律规则和原则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从而得出合乎法治逻辑结论的过程。具有从形式合法到实质合理、从理念要求到行动规范、从规则运用到实践理性、从法治精神到习惯思维等特征。就领导干部来讲,具备法治思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领导干部获得最大凝聚共识和认同并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迫切需要。法治思维体现在底线思维、规则思维、权利本位思维、权力控制思维、程序优先思维五个维度上。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依法治国的实现有赖于广大人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尤其是领导干部法律意识的加强。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强化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需要通过认识环节、实践环节和机制环节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浅议全民法治信仰的树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让法治成为国民的信仰,必须使法治精神贯穿法治运行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既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需要,也是各级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一些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不容乐观,存在着法治信仰缺失、法治观念淡薄、法治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关键在加强法治教育、法治实践和制度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强调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需要。领导干部应当具备法律之上、职权法定、程序正当、权利义务等法治思维。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参与法律实践、加强法治考核、改善法治环境等途径来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11.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已成为改革深水区的必然选择,并承担着重要的时代使命。这必然要求从制度体系到法治政府、司法机制、法治价值、法治队伍、法治观念等诸多方面的系统性、体系性变革,其中法治价值观的重建则至关重要。因此,应立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转向,把握法治多样性、法治底线与法治共识,构建具有兼容性与特色化的两重结构的法治价值观,并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法治中国建设提供基本的精神动力与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2.
政府是法治建设的主体,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确保政府权力规范运行是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从法治政府建起。法治政府应是政务公开的阳光政府,是公平行使权力的公正政府,是公民信赖并愿为之奉献的诚信政府,也是廉洁高效、保障公民权益的服务型政府,它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人们长期形成的精神信仰,也在经常地、长期地制约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只追求法治,而忽视人们的精神信仰,是不可能真正实现法治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法治,是与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密不可分的。基督教中的“摩西十戒”构成了西方法制的基础和内核,人们追求法治与信奉上帝是熔为一炉的。中国要真正实现法治,就必须高度重视人们精神信仰的塑造与养成。  相似文献   

14.
全面依法治国的主体基础是具有法治品质的公民,提高公民法治品质的关键在教育。我国公民法治教育不仅受制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消极影响,而且也受困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实践过程中新出现的各种理想与现实、实然与应然的矛盾问题,法治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当前提升我国公民法治教育实效既要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优化公民法治教育的外部环境;又要着力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载体,充分发挥新兴媒体在公民法治教育宣传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将依法行政原则从依法治国的基础性要求人为地上升到依法治国的核心、关键地位,既有悖于法治的现代精神,又曲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才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号召。而公民信仰法律是建成法治中国的必备前提,也是法治中国真正建成的客观表现。一定意义上讲,公民信仰法律与法治中国是同义语,二者相互促进、相伴而生。当前我国一些公民并没有完全对法律产生信仰,最重要的原因是法治各运行环节的建设还不够完善、法治赖以依存的社会条件建设仍比较滞后。梳理这两个方面建设的具体要求,以推动我国公民法律信仰培育工作和法治中国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政治文明中,法治逐步取代人治成为现代国家的治理方式。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政府在推进法治进程时,必须改革国家政治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和具体组织结构。依法治国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着眼点,也是法治社会建立的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税收法治意识淡薄的历史原因包含历史传统、体制、法制、社会意识等多个层面。在税收法制建设中 ,应从治国方略、立法程序、队伍建设、教育宣传、监督机制等方面加强税收法治意识的培育。  相似文献   

19.
在依法治国的形势下,培育大学生法治精神,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依法治国的需要,依法治校的需要,大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要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培育大学生的法治精神;加强对学校管理人员的教育和监督,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充分发挥学校宣传部门、群团组织的作用,将培育和弘扬法治精神融入校园精神文明、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培养大学生对法治价值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20.
在依法治国的形势下,培育大学生法治精神,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依法治国的需要,依法治校的需要,大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要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培育大学生的法治精神;加强对学校管理人员的教育和监督,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充分发挥学校宣传部门、群团组织的作用,将培育和弘扬法治精神融入校园精神文明、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培养大学生对法治价值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