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33年春某日,因叛徒告密,陈赓将军于上海被捕。后押送南昌,蒋介石于科学仪器馆(现南昌图书馆)召见陈赓曰:“陈赓,你瘦了。”将军对曰:“瘦吾貌而肥天下。”将军谓蒋氏曰:“校长也瘦了。”蒋氏对曰:“国家如此,生灵涂炭,寝食不安哪。”将军曰:“身为一党一国领袖,校长瘦而天下更瘦,这是为何?”蒋介石哑然。1943年夏某日,毛泽东主席于延安抗大作整风报告。陈赓将军忽抓耳挠腮,东张西望,后整衣起立,直奔主席台。毛泽东一愣,问:“陈赓同志,有何急事?”将军不语,取主席搪瓷杯,“咕咚咕咚”喝之。而后,擦嘴、…  相似文献   

2.
1933年春季的一天,因叛徒告密,陈赓将军在上海被捕。后押送南昌,蒋介石召见陈赓日:“陈赓,你瘦了。”将军对日:“瘦吾貌而肥天下。”将军谓蒋氏日:“校长也瘦了,”蒋氏对日:“国家如此,生灵涂炭,寝食不安哪!”将军日:“身为一党一国领袖,校长瘦而天下更瘦,这是为何?”蒋介石哑然。 1943年某日,毛泽东主席于延安抗大作整风报告,陈赓将军忽然抓耳挠腮,东张西望,后整衣起立,直奔主席  相似文献   

3.
1933年春天,因为叛徒告密,陈赓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抓获,后来被压送到南昌。蒋介石见到陈赓时说:“陈赓,你瘦了。”陈赓回答:“瘦吾貌而肥天下。”陈赓说:“校长也瘦了。”蒋介石说,“国家如此,生灵涂炭,寝食不安哪!”陈赓说,“身为一党一国领袖,校长瘦而天下更瘦,这是为何?”蒋介石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4.
幽默陈赓     
《党史纵览》2002,(1):48
1925年秋,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东征军总指挥蒋介石于华阳镇一役遇险。敌一部侧击东征军,距蒋氏仅数里。陈赓躬身负蒋氏急行数里,指挥部队掩护,且战且走,遂使蒋氏过河脱险。延安整风某日,陈赓与彭德怀聊天。康生掀门帘进,  相似文献   

5.
孔德生 《党史文汇》2004,(11):27-29
陈赓与蒋介石,一个是共产党的著名军事将领,一个是国民党的党魁,本无甚干系。但前者曾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后者曾是黄埔军校校长,二者有着无法否定的师生关系。从1927年起(除却中间的一次狱中相会),二人再没有谋面,有的只是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和政治上的根本敌对。因此,二人之间的交往,便仅集中于黄埔军校、国民革命军东征等几个特定时期。黄埔师生1924年4月间,蒋介石已被内定为黄埔军校校长。此时,陈赓也早已来到广州投考军校,并通过了笔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接下来口试,蒋介石亲自到场。第二个上场的陈赓响亮地喊了一声“报告”后,便镇定…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和张治中不仅私交深厚,而且能共言天下事。在他们长达25年的交往中,有许多美好而感人的故事。 “他就是二到延安的好朋友” 建国初期,毛泽东常常这样向别人介绍张治中:“他就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连续三次给毛泽东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共商国是”。为了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阻止或延缓全面内战的爆发,尽可能地去  相似文献   

7.
陈赓既是毛泽东的同乡,又是他麾下的一员得力战将。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都十分器重陈赓,常常委以重任。陈赓不负领袖的关怀与厚望,为共和国的建立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陈赓临危受命,率部硬是把逼向中央军委指挥部的敌军压了回去。毛泽东高兴地赞许道:“陈赓行,可以当军长!”得知张国焘要杀害陈赓的消息后,毛泽东立即派人把他接到自己的身边,说:“看他张国焘还敢来杀人不!”  相似文献   

8.
《广东党史》2011,(10):37-37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缓解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压力,毛泽东调陈赓回师陕北,但陈赓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他就对毛泽东直言调他西渡黄河不够英明。对于陈赓的突然“叫板”,毛泽东一直耐着性子听着,直到陈赓把所有的话郝讲出来,毛泽东当即对陈赓的行为进行批评。看到毛泽东发火,陈赓及时认错并保证服从领导,毛泽东则立即冰释前嫌,对陈赓的想法给予了...  相似文献   

9.
大陆、台湾的几位历史学家在一起用餐时,因为其中一位是大陆研究毛泽东的知名专家,于是,大家的话题自然而然转到毛泽东的人格与政治思想等问题上。其问我(作者)谈道,我读蒋介石生活秘书翁元口述的《我在蒋氏父子身边四十三年》一书,觉得可以对蒋介石与毛泽东各自在私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性格作一比较,从中体会两人在政治上的根本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四、百年一遇的军人——陈赓 陈赓,湖南湘乡人,生于1903年,卒于1961年。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解放战争时期任第4兵团司令员。抗美援朝时曾任志愿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领中,有一位大将最有传奇色彩。他13岁就离家从军,第一批进人黄埔军校,学习成绩优异被誉为“黄埔三杰”之一。他曾救了蒋介石的命,当上蒋介石的内卫,面对蒋介石给的高官厚禄,他共产党人的信念不动摇,仍然离开了蒋介石。他多才多艺用兵如神。抗日战争时期,陈赓任129师386旅旅…  相似文献   

11.
尹家民 《党史纵横》2006,(7):28-31,60
长征中,陈赓指挥干部团突建奇功,深得毛泽东主席赏识。他还毛遂自荐担任了周恩来的担架队长。张国焘几次暗整陈赓,陈赓化险为夷,逃脱险境。本文撷取陈赓将军长征中的精彩片断,以重新回味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幕——毛泽东欣赏陈赓的指挥才能:“陈赓行,可以当军长!”1935年1月19日,中央纵队离开遵义。24日,先头部队占领土城。毛泽东担任中央军委主席以后,总是工作到很晚。行军出发前,干部团团长陈赓派作战参谋郭化若叫醒主席。干部团是一支奇特的队伍,它是由原红军大学、彭杨步校、公略步校和特科学校合并组成的,并由军委直接领导。除陈赓任团长…  相似文献   

12.
1949年10月1日清晨,蒋介石官邸。国民党空军司令周至柔已经来过几次电话了,但蒋介石的回答仍然是“再等等”。 “校长,再不起飞,我们就不能按时到达了。”蒋介石猛地站起身,对着话筒讲:“任务取消”。周至柔大惑不解:“校长,请再考虑考虑,我们准备得很充分,保证会完成任务。” “任务取消”,蒋介石又一次更加坚定地重复一句。 蒋介石此时确实作出了一个正确的决策:他取消了用空袭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开  相似文献   

13.
殷海光 (1919~ 196 9) ,湖北黄冈人。早年是一个狂热的反共人物 ,在国民党宣传阵营中有“反共理论家”之称。 194 9年随着蒋介石国民党统治的溃败而去了台湾 ,但“国民党没有料到 ,这位青年理论家被他们劝到台湾后 ,不但未给他们做什么有影响的宣传工作 ,反倒成了他们最为头痛的一支笔 ,最痛恨的大敌。”(第 81页 )本书即以殷海光在台湾天下皆噤若寒蝉的环境中 ,以犀利的笔端揭露蒋氏政权反民主的专制统治 ,从而成为台湾与胡适齐名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与政论家的人生历程。书中选择了殷海光抨击蒋介石专制政策的一些最主要的事例 ,如蒋介…  相似文献   

14.
胡松涛 《湘潮》2023,(10):14-15
<正>白面书生上“梁山”,率领百姓打江山毛泽东本是一介书生。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国共合作后,蒋介石拿到了“枪”——他在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中任校长,后兼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毛泽东拿到了“笔”——他当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25年10月兼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相似文献   

15.
看到“从天而降”的陈赓,钱学森感动不已。听了钱学森的话,陈赓开怀大笑:“好,我就要您这句话!”“哈军工”的首任院长兼政委是陈赓,这位由毛泽东亲自选定的大将性格开朗,思维敏捷,智勇双全。“哈军工”从成立的那天起,就遵照毛泽东“为了国防现代化”的教导,汇集了许多我国一流的科学家,仅空气动力学方面就有任新民、梁守、周曼殊、金家骏、庄逢甘、罗时钧、卢庆骏、李宓等,教学和科研的切入点一开始就很高。1954年9月,“哈军工”正式招生的第二个学年,陈赓随以彭德怀为首的中国军事代表团赴苏联参观原子弹爆炸实兵对抗军事演习。演习结束…  相似文献   

16.
陈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将,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美曰“黄埔虎将”;邱行湘,原国民党军中将师长,曾在黄埔五期学习,时谓“邱老虎”。两虎相遇,必有一番恶斗。1948年3月,陈赓大将与邱行湘代表着不同的阶级立场在中原重镇——洛阳展开了一场决定中原战场前景的降龙伏虎之战,史称“洛阳战役”。 放虎归山 1948年3月1日,陕北米脂县杨家沟,一间朝阳的宽敞窑洞里,身着土灰色纺粗布棉军装的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正在给千里之外的陈谢兵团起草电文。酽郁的茶水散发出的浓香和袅袅散开的烟圈,使毛泽东又回想起刚才与周恩来、任弼时开会的那热烈的气氛。  相似文献   

17.
老一辈革命家各有各的风采。愈是随便,愈显出性格。陈赓大将便是这么一位人物。他能跑上台喝一口正在作报告的毛泽东杯子里的水,令庄严的会场顿时笑语哄堂;而他又滴酒不沾,弄得因被搭救而感激不已的蒋介石兴味索然。他待人诚恳而又诙谐幽默,时不时开点儿无伤大雅的玩笑,使他所到之处充满笑声;他嫉恶如仇而又不加掩饰,也常弄得对方啼笑皆非……于是就有了一连串关于他"吃饭"的故事。陈赓之子陈知建曾对笔者说:"老爹的笑话能写一本书!"  相似文献   

18.
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不久,1949年12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残余势力,在原台湾“总督府”树起了一杆青天白日旗,挂出“总统府”的牌子。12月31日,蒋氏父子垂钓日月谭。望着头发斑白的父亲,蒋经国悲从心起:63岁的蒋介石似乎又老了10岁。华盛顿的白宫和五角大楼数度集会,“会诊”蒋介石是否有救。会议分成几派,最后杜鲁门总统支持国务卿艾奇逊的观点:蒋是扶不起的“阿斗”,败给共产党是由于国民党的腐败,即使美国介入亦无济于  相似文献   

19.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毛泽东应蒋介石的邀请去重庆谈判,44天中与蒋介石会谈了10次。事后,陈布雷问起毛泽东,蒋介石说:“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他嗜烟如命,手执一缕,绵绵不断,据说一天要抽五十支烟。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会谈期间,竟然绝不抽一支烟,我对他的决心和精神不  相似文献   

20.
史兵 《党员特刊》2003,(2):50-51
1955年3月19日,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苏兹贝格在台北访问了蒋介石。交谈中谈到被称作“黄埔三杰”(蒋先云、陈赓、贺衷寒)之一的蒋先云时,蒋介石长叹一声,说这是他“最得意的门生、奇才”。然而,正是这位“最得意的门生”为革命却毅然拒绝蒋介石的拉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