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站在反舰导弹的前沿 欧洲各国防务企业的科研实力已经在漫长的时间里得到证实,自冷战以来,美国、俄罗斯和欧洲诸国就形成了高科技武器研制的三极。具体到反舰导弹领域,以法国玛特拉公司、意大利奥托·梅莱拉公司、挪威康斯堡公司为首  相似文献   

2.
西方媒体炒作中国武器出口的背后,是对中国武器出口现状的过度关注和无理猜忌,担心美、俄和英垄断全球军火市场的格局总有一天会被中国打破。可以想见,欧盟和美国等西方国家未来对中国武器出口的围堵还将继续。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亚历山大·什伦多夫认为,军事技术合作在俄中关系结构中占据重要的一席。这是由俄中两国对发展这一领域的紧密联系倾注了极大兴趣所决定的。对于俄罗斯军工综合体来说,扩大与中国的军事技术合作,不仅是生存的需要,也是正常发展的需要,以保证在国家拨款和国家定货急剧减少的条件下能够继续为新型武器的科研设计工作投入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资金。对华武器出口约占俄出口总额的1/5,2003年俄武器出口总额为50多亿美元。个别年份达一比例曾达到俄武器和军事技术出口总额的40%至50%。据估计,中国购买了大约120亿美元的俄罗斯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可见,中国在军事技术合作领域已成为俄罗斯的战略伙伴。  相似文献   

4.
前言 在这个枪械系列文章中,我们已经第二次讲到FN公司和它的产品了。毫无疑问,欧洲是世界轻武器的中心,以HK公司、FN公司和SIG公司为代表的欧洲枪械巨头垄断了国际轻武器市场的半壁江山,他们的概念创新能力、产品设计能力和精加工工艺是其他地区轻武器生产商无法比拟的(包括美、俄两个大国)。而在这三大巨头中,FN公司的影响力显然更强,它不仅成为美国陆军支援武器的主要供应商(MAG和米尼米,美军编号分别为M-240  相似文献   

5.
步兵战车被人们称作“坦克伴侣”,是因为它既能搭载步兵,伴随坦克进行机动作战;又能以自身较强的火力支援步兵冲击,甚至能独立完成一些攻击任务。世界上一些军事大国如美、俄、英、法、德等国都很重视步兵战车的发展,开发了一系列性能优秀的步兵战车。如美国的M2A2、M2A3、英国的武士、俄罗斯BMP-1/2/3等都是步兵战车家族里的“知名品牌”。这些国家为自己的部队装备了大量的步兵战车,使其陆军的装甲机械化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6.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俄美两国首脑相互释放善意,使俄美关系改善迎来转机。但俄美两国总统所能发挥作用存在差异,俄美对改善关系的诉求和目标也不相同,这些因素导致俄美关系改善困难重重。深层对抗依然是俄美关系发展的主线。俄美两国关系未来发展方向和前景,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7.
在中东欧国家由苏联"卫星国"向北约和欧盟成员的转变中,苏联、美国、北约、欧盟及俄罗斯对中东欧国家的政策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起到了至关重要、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正是在美苏对峙格局崩溃,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欧、俄的博弈渐次展开但远未构成三足鼎立的情况下,中东欧国家以加入北约与欧盟为主要内容的"回归欧洲"战略得以确立和实施。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和欧盟对美、欧、俄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与美、欧、俄之间现有的关系格局。  相似文献   

8.
"9·11"事件后,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明显改善,俄对美的反恐行动给予大力支持,在美派军进驻中亚、单方退出反导条约、向北高加索地区渗透以及北约准备续扩等一系列事关俄安全利益的重大问题上灵活处理.与此同时,俄还主动提出一些与美合作的新建议.综合上述动向可以看出,俄对美政策作出了大幅度的调整,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考虑,彰示出俄欲与美建立长期稳定、良性循环的新型关系的意图.  相似文献   

9.
正俄罗斯各界认为,由于美国及北约的霸权主义行径,使得目前俄美陷入了新的冷战状态甚至更糟。俄2015年版国家安全战略明确将美国和北约列为其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对此,俄各界深感忧虑。在俄美关系紧张的新形势下,中俄关系成为平衡世界局势的关键因素,由于其固有的欧洲心理俄罗斯仍然不会从其长远目标中放弃欧洲。  相似文献   

10.
在靠不断增加战斗部质量来提高威力这种简单的直线思维模式受限后,地空导弹战斗部已转向通过改进杀伤模式、构造、装药和引战配合来提高拦截率。相同的目的下,美俄在反导末端拦截技术上的不同理念体现出武器研制思想中的“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1.
正"新冷战"基本上属于地缘政治战略框架下的战术之一,俄罗斯也明白"新冷战"是美国需要俄罗斯随时配合随时转换的真假戏,重点是平衡欧洲的孤立主义、新欧洲主义与中国的崛起。俄美希望进行"新冷战"主要是舆论宣传范围,而两国持续走向正常化则是国际局势的需求。西方国家因为乌克兰问题对俄罗斯实行制裁,俄在叙利亚展开交军事出击扭转局面,美国领导北约国家在东欧与波罗的海集结重兵,不论是普京还是奥巴马都宣称美俄进入"新冷战"状态,但此时俄美"新  相似文献   

12.
从退让到抗争——试析俄罗斯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俄罗斯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建设与合作",在与美国的利益博弈中基本呈现一种"步步退让、有限抗争"的外交姿态,极大地损害了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但以美国2007年初执意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为转捩点,俄罗斯的对美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和变化,从言词到行动,俄罗斯开始以一种积极进取的姿态来切实维护其国家利益。俄罗斯对美国的这种政策变化,既是美对俄长期"挤压"政策所造成的,也是俄罗斯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结果,并对俄美关系的下一步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国防科研机构在反舰导弹领域不断取得突破。2006年11月,多型新式国产反舰导弹集体亮相珠海国际航展,被外间观察家视为中国反舰导弹技术的里程碑。以《简氏防务周刊》为代表的西方军事媒体惊呼,中国反舰导弹技术正在赶超美俄水平,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取得了非对称优势。本刊特编译《简氏海军》相关文章,为读者带来欧美军事媒体对中国新式反舰导弹的看法。本刊刊载此文并非同意其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俄总统普京在首都莫斯科召开的年度新闻发布会上称,俄拥有可击穿任何防御体系的导弹,这种神秘的导弹就是普京总统2002年下令研制的"最新式武器".据称,2010年前俄军将研制成功并部署这些"新式武器".  相似文献   

15.
从特朗普执政时期到拜登执政时期的美俄关系,是全球转型调整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近几十年来美俄关系的周期性、结构性演进趋势加以观察发现,拜登时期的美俄关系将不同于特朗普时期,但也不会重回奥巴马时期.偏重于首先解决国内问题的定势将对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形成掣肘,美俄关系也会受到一系列深层结构性因素的制约.美俄在战略安全领域的互动有所进展,但无法避免彼此对峙施压的局面.美国对俄制裁未有终日,新爆发的热点争议将引发进一步的相互制裁.总体而言,在"前苏联空间"、气候变化、全球秩序构建等问题上,美俄在继续强硬抗衡的同时,也有可能在若干领域寻求妥协,以确保实现各自的主要愿景.  相似文献   

16.
周边     
《南风窗》2014,(26)
<正>俄印接近以平衡对华关系俄总统普京12月11日访问印度,试图恢复两国友好关系,将同印度总理莫迪签署输油管线、核能、钻石和武器出口等多项大单。此次印俄首脑峰会虽属年度例行会议,但正值饿深受西方国家制裁急寻贸易出路之时,印可抓住时机扩大贸易,一定程度上制衡俄倒向中国的趋势。莫迪表示:"俄罗斯是印度最亲密的朋友和特别战略伙伴。"巧合的是,奥巴马定于2015年1月访问印度。  相似文献   

17.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数轮广泛且密集的制裁,其中,能源制裁是美西方采取的重要对俄政策工具。2022年12月5日生效的对俄出口石油价格上限政策,正是美西方对俄能源制裁的深化,其目的是在确保全球市场可靠石油供应的情况下,打击俄罗斯石油收入,加剧其财政压力。美西方出台该制裁措施具有深刻战略逻辑,全球“能源丰裕”新常态改变了原有能源权力结构。同时,美西方整合内部力量和优势强化该制裁的可行性,体现出美西方之间较强的政策协调能力,这对未来大国战略竞争及竞争工具选择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8.
二战定天下     
日、俄、美这些大国在东亚争霸史上的复杂博弈,战争、结盟、均势、分而治之这些国际关系的经典运作方式,无疑给成长中的中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相似文献   

19.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同美国的关系发展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从布什到克林顿推行“消化”和“转化”并尽可能削弱俄罗斯的政策,目的在于使它融入西方社会。俄罗斯领导人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摆脱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困境,谋求美国的全面支持。俄罗斯曾一度推行完全倒向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外交政策。美俄关系出现短暂的和谐。 美国损人利己的政策引起了俄罗斯的警觉。俄罗斯逐渐认识到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必须制定和实行独立的外交政策。美国不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损害其国家与战略利益。俄罗斯对此进行了适度的抗争。美俄关系进入合作、竞争乃至僵冷状态。 “9.11”事件为美俄关系的调整与改善提供了机遇。反对恐怖主义的共同利益使美国和俄罗斯迅速接近。两国关系出现了积极发展的良好的势头。但是,反恐斗争中的合作并不能弥合两国在国家和战略利益上的分歧。美俄关系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难题。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作为昔日大国,随着国内经济的复苏和政局的稳定,对其外交战略也不断做出重大调整,以适应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变化所带来的各种挑战.今年以来,从俄乌天然气大战、积极参与伊朗核问题、邀请哈马斯访俄到普京出访被美称为"邪恶"国家的阿尔及利亚,俄在外交上接二连三地做出了令美、西欧及全世界震惊的举动,有迹象表明,俄罗斯正在告别过去,大国外交正在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