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宪法修正案第十八条规定 ,在宪法序言中增加“政治文明”的内容。从宪法原则与政治文明的联系看 ,政治文明的内容是宪法原则的体现 ,依法而治是政治文明的标志 ,依宪行事是政治文明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宋树涛 《半月谈》2004,(8):74-74
征收和征用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十三条第三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  相似文献   

3.
宪法文本中“人权条款”的规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大元 《人权》2006,(1):23-26
2004年宪法修正案的亮点之一是“人权”入宪,突出了人权在国家生活中的价值与功能,使人权从一般的政治原则转变为统一的法律概念和宪法原则,预示着国家价值观的深刻变化。将“国家尊重与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给宪法实践,尤其是宪法解释学带来了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从某种意义上  相似文献   

4.
①人大的组织原则是什么?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这个规定清楚地表明,我国的政体是按照民主集中制这一组织原则构建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九九年宪法修正案。该修正案共6条,涉及到指导思想、国家根本任务、宪法原则、所有制制度、分配制度等等多方面内容。为了与之相适应,公安院校的宪法教材也应加以调整与修改。本文提出了七个方面调整修改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孙平华 《人权》2012,(5):42-45
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概括性条款写入宪法,此举被称为“人权入宪”。我国宪法首次对人权的明确宣示,是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所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权”执政理念的法典化。从此,人权成为重要的宪法原则,上升为中国人民和国家的意志。“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既规定了实体内容,也对国家提出了义务要求,从而,“人权入宪”成为我国人权制度发展的新的里程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的确立,对我国的人权立法和完善司法过程中的人权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落实好宪法所确立的人权原则,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以下几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人权入宪的价值--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人权入宪”条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宪法发生史来看,人权是宪法的起点和归宿,宪法以人权保障为核心;以实证法分析,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将人权作为最高价值目标和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修宪前存在着人权保障取得巨大进步和宪法文本不够协调等问题。“人权入宪”将在很大程度上使宪法价值目标更加明确、人权规范逻辑体系更加严密、权利内容体系变得开放完整,使宪法和人权满足了各自理想的价值诉求和制度表达,实现共同进步。同时,修正案第二十四条不能成为基本原则条款略显缺憾。以修宪为契机,研究解决由法律权利转化为实有权利中的各种问题是目前亟待完成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宪法第51条要求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同时,宪法修正案第20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修正案第22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在这里,"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与"公共利益"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9.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21条关于“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的规定,意味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修宪为非公有制经济奠定宪法基础,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0.
黄英平 《传承》2008,(16):122-123
从美国宪法内容划分上看,即按三权分立规则来安排各章节和条目的。第一条款规定了宪法的立法权内容,第二条款则是对美国行政权的规定,第三条则是对美国司法权的规定。1791年,也就是在美国宪法正式生效后的两年,美国宪法则进行了九条修正案修订。而每条修正案均出于对公民人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从美国宪法内容划分上看,即按三权分立规则来安排各章节和条目的.第一条款规定了宪法的立法权内容,第二条款则是对美国行政权的规定,第三条则是对美国司法权的规定.1791年,也就是在美国宪法正式生效后的两年,美国宪法则进行了九条修正案修订.而每条修正案均出于对公民人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赵洪生 《重庆行政》2019,20(2):68-71
正从2016年12月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到2017年11月在全国的推开,再到2018年3月11日《宪法修正案》明确"监察委员会"为同级的国家机构之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成果最终得到了宪法确认。一、宪法关于监察委员会有关规定的异同宪法第一章总纲的第三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  相似文献   

13.
<正>1999年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我国宪法第13条修正案,首次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宪法基本原则确立下来。至此,在我国教育事业的新时期,依法治教便有了确切的宪法依据,而成为依法治国的重  相似文献   

14.
1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在我国1954年宪法起草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就强调:“我们的宪法草案,原则基本上是两个: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宪法体现了共同富裕的理念。作为宪法社会主义原则内涵的共同富裕观,对于整个法律体系都有价值辐射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5.
王保国 《新东方》2004,(6):47-50
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宪法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和“私有财产权”的规定,是建国以来我国宪法所确立的财产权制度的全面补充和重大完善,从而为非公有制经济产权的法律保护提供了宪法依据,这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该书《简介》中介绍说:“(美国)规范犯罪侦查中电子证据获取的法律主要有两个来源:其一是美国联邦宪法的第四修正案,其二是成文法——《美国法典》第18编第2510—2522条、第2701—2712条、第3121—3127条等有关隐私权的成文法规定。尽管联邦宪法第四修正案与《美国法典》的规定在某些情形下存在竞合的情形,但是在涉及计算机搜查扣押和电子证据获取问题时。  相似文献   

17.
张硕 《人大研究》2006,(5):11-13
选举权是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选举权利的平等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平等的制度基础。我国选举法中关于人大代表所代表人数的规定实际上剥夺了我国农民平等选举的权利,没有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基本原则出发来构建我国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一《、选举法》关于城乡代表不同名额的规定我国现行《选举法》第二章第十二条规定“:自治州、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镇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第十三条规定“:直辖市、市、市辖区的农村每一…  相似文献   

18.
郭斌 《人民政坛》2014,(11):13-13
<正>我国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一章置于国家机构之前,彰显我国宪法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价值。从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来看,具有以下明显特征:(一)基本权利的规定较为全面我国宪法第33条第3款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此项规定表达了人权保护的基本原则与立场。具体而言,宪法第二章规定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表达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人格尊严权、"隐私  相似文献   

19.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宪法的一处重大修改是在“总纲”中设立了征收征用制度。一是将宪法第十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二是将宪法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二款“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它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相似文献   

20.
我认为黄陂“庄园经济”的发展符合邓小平理论“一个硬道理,三个有利于”的基本要求。1.黄陂“庄园经济”的发展符合我国的宪法1999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已经明确规定个体和私营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法第十一条是这样规定的:“在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