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列宁最先提出、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概念,最终完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从批判到建构的嬗变。这一历史过程的当代启示在于:必须在科学与价值的统一中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应然性内涵;在时代特色和中国国情中把握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生成的现实基础;在借鉴与批判中构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在政治传播与大众认同的张力化解中探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践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网络的迅速发展,在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的变革,宣传渠道的拓展以及辐射力、影响力、吸引力的增强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带来了挑战:成为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思想渗透的重要工具;增强了意识形态引导的难度;加剧了意识形态的外来威胁。为此要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就必须加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管控,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完善网络管理的保障体系,切实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积极兑现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承诺。  相似文献   

3.
《求实》2014,(6)
意识形态是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的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有其发展过程,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马克思、列宁都有论述;西方也有马克思主义,也在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而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我国选择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这种马克思主义必须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不能丢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意识形态保障。  相似文献   

4.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将社会主义从社会思潮转变为主流意识形态,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俄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义俄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其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对我国当今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科学理解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在逻辑,有力地回击不良思潮的攻击;在处理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问题的关系上,采用引导和整合的手段;要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就必须通过强大的组织和舆论向社会成员进行意识形态灌输,并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意识形态性进行了分析,批判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颠倒性、神秘性和伪批判性,提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的当代价值:一是建设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指导,二是要善于批判并引导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加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工作作出了许多思考和探索。他指出:必须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提高意识形态工作本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政治、经济、文化各项事业发展,指导现实运动,同时反对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旗帜鲜明地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想作斗争;必须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发挥意识形态的能动作用,让意识形态工作反映并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做好社会主义建设的"统帅"和"灵魂";要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核心任务,制定科学合理的意识形态工作方针;要坚持原则性和策略性相结合的意识形态工作方法,使意识形态工作取得实效。毛泽东提出的这些宝贵思想和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发扬和创新发展,为新中国意识形态工作打下了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坚实基础,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给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带来了深刻变革,思想文化领域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其中的各种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党的指导思想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严重挑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就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育,打牢思想根基;必须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着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挥对党指导思想的服务保证作用;必须切实加强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保证正确的舆论方向。  相似文献   

8.
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渗透以及西方国家主导下的"游戏规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适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西化"的伎俩,超越"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假象,就成为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9.
《理论导报》2012,(3):60-60
答题思路: 第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百家言     
《求是》2010,(11)
<正>俞伯灵:意识形态与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要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内核的思想观念体系。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不同,在新中国成立60年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一个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是中国现代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80年来,对它的叙述前后大致存在着两种取向:一是将之视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场斗争,过多地强调这场论战的政治和革命意义;二是从"学术视野"的角度进行"重新审视",将其视为唯物史学内部的一场论战,更多地探讨论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分析"阶级论"提出原因的基础上,着重阐明从"阶级论"到"人本论"转折的历史必然性.认为这一转折反映了国民愿望,社会要求和时代呼唤,意味着"斗争哲学"转变为人文关怀、人性化的哲学,意味着对社会主体的看法从以一个阶级为社会主体转向以全体人民为主体.文章认为从"阶级论"到"人本论"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只有当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产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时候,这个社会才是真正公平、正义和文明的社会;只有当人从物质中解放出来,"见物为见人"、以人为目的的时候,人才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13.
14.
战争年代被誉为"四野一只虎"的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因作战果敢,行动神速,被敌人惧称为"旋风部队".这支部队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战场的主力之一.  相似文献   

15.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内容十分丰富,在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当代,“以人为本”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指导原则。本文分别论述了“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内涵,进而揭示出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为我们更好的把握和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新闻执政"能力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执政”能力就是对新闻媒体的“科学管理”与“合理运用”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构成,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需要。新闻发言人制度正是这种“新闻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李永忠 《党史纵横》2004,(10):21-21
今 年是 邓小 平 百 年 诞辰 ,又值 中 华 人民共 和 国建 国 55 周 年 。 从 报刊 、广 播、电视 、网 络 大 量 的 文 章 节 目 中 ,从 人 们 对 他的 真 切 怀 念 中 ,我 感 到 ,作 为 改 革 开 放 总设计 师 的邓 小平 同 志 ,似 乎 从 来就 没 有 离去,他其 实一 直 就在 我们 中 间。 25 年 的 改 革 开 放 ,使 “中 国 式 ”的 社会主 义 ,从横 向 看,既 不 同于 世 界 别 国;从纵向 看 ,也有 别 于自 己过 去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之所 以 成 功 ,我 以为得 力 于总 设计 师 邓 小 平 “做 模 型 ”、“建样板 间 ”的方 法 …  相似文献   

18.
说"诚"道"信"     
"诚",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古代的思想家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自然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曾国藩也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所有这些都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19.
平安北京是首都政法系统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平安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北京市委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目标而提出的.开展平安北京建设对于人文北京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提升首都的文化软实力,提高首都居民的幸福指数,促进首都社会的和谐.从人文北京视角审视平安北京建设就会发现,由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构成的京城二元社会、迅速到来的陌生人社会和道德约束的弱化是困扰平安北京建设向纵深发展的三大难题.给流动人口以市民待遇,实现社会公平;培育市民的公民意识,促进公民社会健康发展;找准道德建设的突破口,发挥道德约束的威力,既是破解这三大难题的重要策略,也是平安北京建设的主要着力点.因此,应把平安北京放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的全局中统筹推进.  相似文献   

20.
年轻时,他首创亩产皮棉超百斤纪录,是远近闻明的"棉花刘,离休后,他带领农民科技致富,使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村民们争着抢着让他去讲课搞培训,人们又开始叫他"抢手刘",他就是彰武县离休老干部刘承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