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一轮反体系运动的代表:世界社会论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4月1日http://WWW.zmag.org网站刊登了美国著名左翼思想家、世界体系理论代表人物伊曼纽尔·沃勒斯坦题为《日益壮大的世界社会论坛》的文章,介绍了新一轮反体系运动的代表——世界社会论坛的形成历史、主要特点、争议的主要问题以及第四届世界社会论坛取得的进展,并认为该论坛所代表的运动将不断壮大。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
左派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左派评论》杂志2002年9-10月号发表了埃米尔·萨德尔的评论文章《超越公民社会:阿雷格里之后的左派》,认为世界社会论坛反映了左派的一些新变化,描绘了当前全球左派的新政治图景。文章从巴西的视角出发考察了世界社会论坛的地区和国际环境,探讨了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社会的意识形态,认为它们并不能有效地抵制它们所批判的东西。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3.
《新左派评论》杂志2002年9-10月号发表汤姆·默茨的文章《草根全球主义》,认为哈特对参加世界社会论坛的各种运动的多样性、网络化的看法沿袭了他《帝国》一书的观点,并对此提出了批评。文章主要内容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4.
西班牙工人委员会2004年出版的工会信息手册国际版,发表了该组织国际关系书记处撰写的题为《在全球化中促进民主化,构建跨国工会运动》的长篇研究文章。其中《国际工会运动与社会运动、世界社会论坛关系》一节,探讨了国际工会运动与社会运动以及世界社会论坛在民主替代新自由主  相似文献   

5.
2006年2月4日http://www.yachana.org网站发表了题为《多中心的世界社会论坛:加拉加斯2006》一文。文章作者马克·贝克是美国密苏里州立杜鲁门大学的教授,从事拉美历史与文化研究。该文对2006年1月24—29日在委内瑞拉举办的第六届世界社会论坛之加拉加斯分会的盛况进行了介绍,并指出,这次会议除了讲“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还提出这另一个世界就是社会主义。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6年2月1日http://www.iacenter.org网站发表了题为《把非洲推向前台的世界社会论坛》一文。文章作者约翰·卡塔里诺托系世界工人党成员、美国《工人世界》杂志主编以及总部设在纽约的“国际行动中心”的发言人。该文对2006年1月19日—23日在马里首都巴马科举行的2006年度“多中心世界社会论坛”的非洲分会及会前发表的《巴马科倡议》进行了报道。该倡议提出,在万隆会议50周年之际发布这个倡议,是为了再一次表达南方人民对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反对,并呼吁重建南方阵营以制止帝国主义和美国军事霸权。该报道主要内容及《巴马科倡议》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7.
德国《马克思主义革新》杂志 2 0 0 4年 3月号刊登了约翰娜·克拉格斯的文章《老世界主义者在巴黎》以及弗洛里安·弗勒斯海默和安娜·提托尔的文章《巴黎欧洲社会论坛的主题和讨论领域》 ,描述了第二届欧洲社会论坛 的盛况 ,介绍了论坛的主题 ,分析了社会论坛运动的特征 ,展望了运动的政治前景。两篇文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二届欧洲社会论坛的盛况和论题第二届欧洲社会论坛于 2 0 0 3年 1 1月 1 2—1 5日在巴黎召开 ,来自欧洲几乎所有国家和地中海沿岸国家如巴勒斯坦、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土耳其的大约 6万名代表参加了活动。尽管规模如此宏…  相似文献   

8.
《阿雷格里港宣言》及评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http://www·zmag·org网站2005年4月2日发表了题为《〈阿格雷里港宣言〉及评论》的文章,该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参加第五届世界社会论坛的19位世界著名的进步学者,包括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萨米尔·阿明、贝纳德·卡森(Benard Cassen)、沃尔登·贝洛(Walden Bello)等共同起草的《阿格雷里港宣言》;第二部分是南非著名政治经济学家帕特里克·邦德对该宣言所作的逐条评论。现将该《宣言》及邦德的评论译介如下。《阿雷格里港宣言》自从2001年1月召开第一届世界社会论坛以来,无论在国家还是在地方层面,社会论坛现象已超越自身而扩…  相似文献   

9.
新的反体系运动及其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左派评论》杂志2002年11-12月号刊登了美国著名学者、世界体系论主要理论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题为《新的反体系运动》的文章,认为当前方兴未艾的以世界社会论坛为中心的反全球化运动是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继毛主义运动、新社会运动和人权组织运动之后的第四波反体系运动。他还认为,现代世界体系正处于转型的时代,20世纪曾兴盛的运动和党派发现使用自己传统的作法要实现长期或近期目标都困难重重,它们不得不寻求转达变,沃勒斯坦对新的反体系运动应遵循的战略提出了四点建议,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11年6月,埃及左翼学者、第三世界论坛理事长、替代道路世界论坛主席萨米尔.阿明委托本刊发表其最新写作的文章《2011年:阿拉伯之春?》,认为穆巴拉克政权放弃了独立工业化努力,取消了社会平等和和谐的政策,支持反动的政治伊斯兰而全  相似文献   

11.
在狂欢中抗议——感受2003年世界社会论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1月23-28日,第三届世界社会论坛在巴西阿雷格里港举行。论坛坚持了一贯 的左派立场,反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倡导一种更合理的社会和经济秩序。我们组织了 以下4篇文章,探讨世界社会论坛体现的变革的可能性和存在的问题。杨雪冬的文章 从切身感受出发介绍了本届论坛的情况。埃米尔·萨德尔、汤姆·默茨和沃勒斯坦的 文章从理论上对上一届世界社会论坛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世界社会论坛与左派政治、 草根全球主义和反体系运动的关系,为我们理解本届论坛提供了理论背景。  相似文献   

12.
沃勒斯坦认为维持美国霸权的战略框架正在解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美刊《每月评论》2003年7、8月合刊上发表文章《美国的衰落和为了霸权而斗争》,回顾了1945年以来美国霸权政策的发展历史,指出支撑美国霸权的战略框架在1965—1973年开始受到冲击,此后美国开始反攻挽回颓势,但德法俄的联合、东亚的崛起、以世界社会论坛为代表的反新自同主义全球化的社会运动将最终使美国霸权终结.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3.
法国《外交世界》2006年6月号发表了其特派记者贝纳特·卡森撰写的题为《一个新的拉丁美洲在维也纳》的文章,报导了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在“构建替代”论坛闭幕会上的活动与讲话,并对拉美左翼发展的情况作了介绍和评论。现将主要内容介绍如下。5月13日,为期三天的“构造替代”论  相似文献   

14.
世界社会论坛自2001年在巴西阿雷格里港第一次举办以来,迄今已召开十二届。论坛以其"开放空间"、松散的领导和组织模式为特色,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与者就人类关切的现实及未来展开讨论,并提出一系列主张。文章回顾了世界社会论坛成立的时代背景,疏理了其发展历程和各届会议的情况,以此为基础分析该论坛的特点、主张及理念,指出其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2月10日非洲社会论坛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举行。在本次论坛上非洲的活动家们指出, 奉行新自由主义的西方和非洲上层阶级永远没有动力真正地发展非洲, 他们号召向以世界银行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说不, 并将社会论坛从辩论“场所”转变成“行动”的发起地, 并相信“另一个非洲是可能的”。2005年1月21日http: //www zmag org网站刊载的南非夸祖卢-纳塔尔大学的两位学者阿曼达·亚历山大和曼迪萨·姆巴利的《非洲社会论坛》一文, 对这次社会论坛的情况、主题和缺陷作了介绍。文章主要内容如下。2004年12月10—14日, 在赞比亚卢萨卡举行的…  相似文献   

16.
美刊《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2004年夏季号发表了澳大利亚学者菲利浦·安东尼·奥哈拉题为《在世界经济中是否形成了一个有利于长波上升的新的跨国公司型社会积累结构?》的文章,认为当前全球跨国公司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跨国并购手段得到大发展,但是这并没有导致形成一个新的社会积累结构,世界经济面临结构性困难,近期不经过调整不会进入长波上升期。该文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07年总统大选结束后,法国社会党于同年夏季在拉罗谢尔大学举行了一次题为"为了革新的诊断"的全国性论坛。论坛汇集了哲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等社会各界精英,共同讨论研究法国社会党的症结所在,为左派今后的革新奠定基础。法刊《社会主义杂志》2007年总第29期刊登了此次论坛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法国民调公司CSA负责人、巴黎政治学院教授斯蒂芬.罗泽(Stéphane Rozès)的文章《社会妥协的衰弱与政治逃避》。作者通过对大选的观察分析,对处于十字路口的左派所面临的形势进行了一番评述。  相似文献   

18.
2006年3月24日-29日,第六届世界社会论坛亚洲分会在巴基斯坦的卡拉奇举行,这是世界社会论坛第二次在亚洲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约3000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代表们围绕反全球化、裁军与和平、教育、妇女问题及贫困群体权利等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讨论。该文认为,应该将几届世界社会论坛积聚的社会力量团结起来,开启一个全球性的公正运动。下面对本届论坛概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0月15—17日, 第三届欧洲社会论坛在伦敦举行, 来自近70个国家的数万左翼人士参加了论坛。论坛结束时发表了一份倡议书, 提出了欧洲社会论坛运动2005年的计划和纲领。以下是德共主席施特尔参加论坛的侧记和论坛倡议书的节译, 原文见2004年10月29日的德共报纸《我们的时代》。亦可参见欧洲社会论坛网站http: //www fse esf org。在伦敦举行的这届欧洲社会论坛吸引了3万多人参加 (其中主要是年轻人), 共举办了400多场讨论活动及研讨会, 特别是闭幕当天7万多人参加的轰动一时的反对伊拉克战争的游行充分证明了该论坛的政治生命力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美刊《每月评论》2008年5月号刊登了弗雷德·马格多夫题为《世界粮食危机的成因和应对策略》的文章,分析了当前世界性的粮食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应对策略,文章主要内容如下。2008年一场严重的粮食危机袭击了整个世界。这场危机达到了农业和粮食长期危机的顶峰,使得数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