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松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既是唯一深入东北实际,在第一线领导和参加东北抗日斗争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东北抗联最杰出的政治和党务工作者:又是党中央高度评价和信任的抗联干部.毛泽东领导东北抗日斗争的最主要助手。曾先后担任满洲省委巡视员、吉东特委第一任书记、东北抗联第4军政委、延安中央东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实际主持工作)等职。  相似文献   

2.
马莉亚 《世纪桥》2012,(18):18-24
周保中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率领抗联部队在白山黑水间不屈不挠地坚持斗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华民族的独立立下了不朽功勋。他是抗联高级将领中少数历经十四年斗争全过程,最终看到新中国诞生的领导人之一,是东北抗日斗争的亲历者,也是记录者。战争岁月里他一面指挥部队,一面写下了长达百万字的《抗联日记》,是反映抗联历史最直接真实的一手资料;新中国成立后他不顾病体,  相似文献   

3.
中苏两国边界相接,东北抗联从建立之初就与苏联相互支援。1941年苏联和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直接导致苏联境内东北抗联部队停止向东北派遣队伍与日伪军作战,使抗联将士不得不长期留驻苏联境内。这在客观上也让抗联得以暂时避开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日伪的残酷"讨伐",使得抗联的有生力量得以保存,避免更大牺牲。留驻苏联境内的抗联队伍,进行野营整训,成立教导旅,同时派遣小分队前往中国东北,继续进行抗日斗争,为苏联提供宝贵的军事情报。苏联对日宣战后,抗联部队直接参加了苏军对日作战行动,是苏军有力的配合者。本文试图从东北抗日联军和苏联远东军相互合作的角度出发,探讨东北抗日联军实行战略转移后的后期斗争,阐述东北抗日联军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东北抗日联军1940年、1941年大部队集中到原苏联境内“野营”整训期间,对东北的抗日斗争并没有停止活动,他们组织小群部队回东北进行抗日斗争,长达4年之久,是东北抗联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由苏境派出的和留在东北坚持斗争的小部队,虽然人数不多,活动的时间有长有短,也没有较大的战斗,但是小群部队在东北的抗日斗争活动,体现了抗联主力部队进入苏境以后,仍然十分重视东北的抗日游击战争,时刻准备重返东北战场;体现了抗联为收复东北失地,争取祖国解放所坚持的伟大斗争的连续性:体现了抗日联军始终是东北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日救国旗帜。由此可见,抗联小群部队4年多的抗日斗争。在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斗争中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东北抗日联军是东北抗联的主力军,它是在严密、残酷的殖民统治下,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下来的,1940-1045年的后期斗争所遇到的艰难险阻更是以想象。应该肯定,东北抗日联军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不可磨灭的。然而,对抗联各部1940年后先后进入远东地区进行整训这五年的历史,人们评价不一,正确地认识与评价抗联后期斗争中的问题,有助于对抗联历史地位与作用的认识与评价。关于抗联越境的必要性问题对抗联后期斗争的评价,首先涉及到的就是抗联的越境问题,这个问题实质就是…  相似文献   

6.
下篇 4 东北抗联创造和体现的民  族精神是鼓舞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精神武器 抗联不但在军事上给侵略者以重创,而且在艰苦的抗战中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教育鼓舞全国人民为驱逐侵略者血战到底。 首先,抗联在斗争中表现了不畏强暴、敢于同强大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慨。抗联的斗争始终是在敌强我弱、敌优我劣的不利条件下进行的。论兵力,抗联兵力最多时只有3万多人,且绝大多数是没有经过训练的农民、工人,而日军在东北的兵力最多时达70多万人,并经过正规严格的军事训练;论武器,抗联是长矛大刀和部分陈旧的枪支,而日军则是飞机…  相似文献   

7.
《奋斗》2019,(19)
正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地区广大干部坚决执行党中央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支援前线的指示,为整个东北解放、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一、解放战争时期的黑龙江地区干部队伍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地区干部队伍由三部分人组成,即抗联干部、从全国各解放区调派来的干部、在剿匪斗争和土地改革中培养的本地干  相似文献   

8.
东北抗日联军抗疫斗争是抗联历史记忆的重要细节。抗联面对由自然性和社会性因素引发的疫病(伤寒病、伤暑病、肺痨病等),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通过设法获得药品、配制中药、坚持土法医疗、进行隔离治疗、改善营地卫生、加强伤员营养等来抗疫,彰显了抗联的坚韧和睿智,体现了抗联的伟大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9.
为配合苏军反攻东北,在周保中和李兆麟的主持下,抗联教导旅确定以现有人员分别进驻57个战略要点,其中大城市有长春、沈阳、哈尔滨等12个,中小城市45个. 抗联教导旅人员进驻各地后,以当地苏军卫戍司令部副司令的合法身份,迅速投入清除日伪残余,宣传组织群众,开展建党、建军、建政工作.坐镇长春的周保中以主要精力领导建军工作,至1945年10月20日已扩军4万余人,缴获各种武器6.3万余件.进驻沈阳的冯仲云为恢复抗联与中共中央的组织联系做了大量工作.作为东北抗联特别是北满地区主要领导人,李兆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斗争中.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7,(8)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早投入对日作战的抗日武装,经历了最为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日斗争,其斗争历程极其悲壮,曾经遭遇重大挫折,到1940年,根据地和游击区大都丧失,大批重要领导干部相继牺牲,部队数量从原来3万余人锐减到不足2千人。剖析抗联遭遇重大挫折的原因,特别是找出造成东北抗日联军战争指导方法论的不足之处及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是探讨抗联为何会遭遇这样的挫折,解决这一历史难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1936年9月18日,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从抗日大局出发,为解决中国共产党对北满地区抗日斗争的领导问题,东北抗联第三军军长、东北民众抗日联合军总司令赵尚志建议并组织在抗联三军被服厂召开了有中共珠河、汤原中心县委和抗联第三军、六军党委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简称"珠  相似文献   

12.
《奋斗》2021,(6)
正抗战胜利后,为创建东北革命根据地,遵照党中央的部署和派遣,大批干部陆续来到北安开展根据地建设工作。第一批到达的是抗联干部。受中共东北党委会派遣,他们随同苏联红军从苏联境内返回北安,在配合苏军开展工作的同时,多方召集抗联地下人员和失散人员,组建武装部队,接收旧政权,为根据地创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李元玺 《世纪桥》2009,(2):55-57
抗联三军六师师长张光迪,东北沦陷时期曾在海伦地区坚持抗日斗争五年;日本投降后又在海伦战斗近两年,为光复东北、解放海伦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14.
东北抗日联军的文化工作是东北抗日联军在抗日斗争中提高部队文化水平,活跃部队生活,增强战斗力的重要活动措施。东北抗日联军在极其艰苦的斗争中十分重视文化工作,这对团结教育抗联部队,团结教育人民群众起了巨大作用。抗联的文化工作是抗联英勇斗争的闪光篇章。创办革命报刊创办革命报刊是各地党组织和军队领导人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在南满游击区,曾先后编辑出版了《东边道反日报》、《东边道反日画报》、《人民革命军报》、《列宁旗》、《青年义勇军》、《救国青年》、《东北公众义勇画报》等多种报刊。这些报刊的内容很丰富,有党的文件…  相似文献   

15.
卢德峰 《世纪桥》2009,(4):39-42
带岭林区是东北抗日斗争发起较早、坚持时间最长的根据地、游击区之一。1941年东北抗联主力过界到苏联进行整训后,留守在国内的最后两支抗联小分队曾在此继续坚持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  相似文献   

16.
刘派 《党史纵览》2024,(1):19-22
<正>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一支抗日武装,其前身是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坚持抗日斗争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这支队伍孤悬敌后,又长期处于与中共中央失联的困难环境下,但中共中央从抗联刚成立起就一直密切关注着其动向,  相似文献   

17.
吕勋福  刘贤 《世纪桥》2009,(12):30-32
在东北抗联的队伍里,有一支由青少年组成的“少年营”。他们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同英勇的抗联战士一样,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为消灭侵略者顽强的坚持战斗,在抗日斗争史中有着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8.
<正>抗联一军在辽宁境内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抗联遗址。这些遗址铭刻着抗联将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一往无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是辽宁抗日斗争的历史见证,是宝贵的革命文化遗产,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独特的文化遗存。三块石抗联遗址,位于抚顺市抚顺县后安镇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三块石山南坡半山腰处。1934年,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到抚顺县的馒首排子、佟庄子、郑家堡子、五龙口、王家店、救兵台、山龙  相似文献   

19.
正歌谣是透视民族心灵的窗口,最直接形象地表达时代脉动和人民的心声,是历史真实可信的记录。东北抗日联军在与日本帝国主义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表现了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在戎马倥偬中创作了大量抗日歌谣,传遍白山黑水,响遍林海雪原。这些在血与火中诞生的抗联歌谣,是抗联将士满怀义愤的怒吼,是与日寇决一死战的宣言,是抗联艰苦奋战的生动写照,表达了东北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强烈愿望和必  相似文献   

20.
中篇2 东北抗联的斗争,消灭和 牵制了大量日军,延缓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进程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积极向热河、察哈尔和关内进行新的侵略扩张。1932年初进攻上海。3月,又精心炮制成立了伪满洲国,把东北变成了日本帝国主义独占的殖民地和发动更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后方基地。然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联的武装斗争,歼灭和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迟滞了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进程。 抗联的军事打击,使日本侵略军损失惨重。日军占领东北后,只能控制一些城市和铁路沿线,无法控制广大农村和山区。抗联则利用农村和山区,依靠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