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连芳 《学理论》2009,(31):160-161
有关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的转型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戊戌维新前后,改良派所宣传与实践的君宪民主思潮,可视为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的重要转型。一方面,改良派对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进行强力批判,提倡民权说,实行君主立宪制;另一方面,致力于宣传西方议会民主政治,强调民主和自由的重要意义,从而为后来民国的建立乃至五四运动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工人运动与西方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民主是历史的产物,它不仅是近代资产阶级仅对封建阶级斗争的产物,也是近代社会确立以来两大阶级———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产物。西方民主的产生和发展大抵有两种模式:英国模式和法国模式,分别代表了近代以来两大阶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起不同历史作用的两种基本轨迹。无论哪一种轨迹都显示出,工人运动对西方民主的构建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变革。西方民主的演进正是这种变革的重要体现,忽略了这一点,就忽略了工人阶级伟大历史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9,(10)
在思潮此起彼伏、互相激荡的大时代中,胡适与张君劢是近代中国民主理论的不同派系的代表。胡适是科学和西方现代化的表率,是新自由主义的领军人物。而张君劢似乎更加保守和传统,是社会民主主义的典型代表。在20世纪初期中国立宪民主经历的基础之上,胡适与张君劢就民主与自由的关系、民主与独裁的关系、民主的实现形式和民主的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对近代民主理念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比两人的民主思想,使我们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潮的把握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4.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先驱,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生活在一个激烈动荡的年代,他一生追求进步,活跃在教育、政治等各个领域。蔡元培生活在中华民族历尽灾难的年代,作为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为寻求中国的出路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和不懈的斗争,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和文化科学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文章论述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政治觉醒的主要思想內容,阐明了他们政治觉醒的思想演进与实践发展的基本轨迹,合乎逻辑地揭示了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在俄国十月革命后政治觉醒的伟大转变及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6.
“五四”以前的几十年中,对中国思想界影响最大的有两论,一是进化论,一是民约论。前者以生存竞争的理论适应了救亡图存、反对帝国主义的需要;后者以天赋人权的观念适应了要求平等、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需要。两论的传播,在观念形态上是区分先前与近代中国人的重要标志,而阐发民主思想的民约论更富时代性和战斗性,因为从世界范围来说,所谓近代史,就是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历史,就是民主政治取代君主专制的历史。民主思想史是近代政治思想史的脊梁。中国古代没有雅典式的民主制度,近代也未建立起象样的民主国家。对于我们这个封建历史漫长、缺乏民主传统、吃够专制苦头的国度来说,民主是个迷人的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近代的历史大变局中,展现了中国帝王文化和权力传承的全部内在逻辑和隐秘,正是它,不但灭杀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使中国走向近代民主社会的可能性,还以深层文化基因展现在袁世凯、蒋介石的权力意识和权力结构中,再次显现了中国的帝王文化和权力传承隐秘下的中国民主之路.透视这一文化基因的内在逻辑和其所依赖的社会基础,对当今正向现代民主制度迈进的中国有着深刻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五四宪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块重要的基石。它承载了近代中国民主建国理想,构建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制度框架,为中国宪政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实践经历为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分析和总结五四宪法的民主政治意蕴对于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资产阶级民主启蒙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戊戌妇女解放思潮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开启了近代妇女教育的先河、推动了不缠足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唤醒了近代女性的觉醒。但是,由中国近代特殊的国情所决定,戊戌妇女解放思潮在理论上带有明显的不成熟性。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新式知识分子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有机组成部分,但他们产生的时间、背景却不同于其他地区,为探求其原因,主要从中东铁路的修筑、新政时期黑龙江省的教育改革、外省移民而来的知识分子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1.
左丹丹 《学理论》2013,(9):167-170
《巨流河》表现了大时代下知识分子的文化情怀。齐世英、齐邦媛两代人秉持了传统士人精神的风骨,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民主、自由、独立、法制的普世价值奋斗不息,达到了传统精神与时代思潮的完美融合。从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这一角度分析《巨流河》中两代"士"人的文化情怀与精神传统或许对当下的中国社会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形态协商民主的政治文化资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存在着许多契合于现代协商民主的思想因子。传统优秀政治文化为中国形态协商民主建设保留了深厚的文化基础,近代政治文化为中国形态协商民主建设移植了丰富的精神资源,现当代政治文化为中国形态协商民主建设提供了系统的理论资源。发掘契合于现代中国形态协商民主的政治文化资源,对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在华西坝度过了难忘的八年,那时的华西坝充当了中西方文化的结合点,培养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民主的萌芽、生长,在极其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孕育出自身鲜明的特点,本文就中国近代民主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特征进行分析之后,认为:民主具有社会相关性、民主从根本上讲是本国内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民主是多数人参与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5.
靳萱 《民主》2014,(11):10-11
<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丰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加深了民主的内涵"。这些重要论述为进一步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特色和优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定位和责任指明了方向。首先,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实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民教育观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小蔓  冯秀军 《民主》2007,(2):17-19
公民及公民教育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在与民主政治相对的封建专制体制下,中国只有臣民与私民,没有公民,遑论公民教育。公民是一个于近代自国外传入的概念,公民教育则是在近代中国由民族危机与社会危机所引发和启动的宪政进程中,借鉴西方民主思想与制度形式,寄望通过教育造就“新民”、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诉求。  相似文献   

17.
现代国家建构: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国家建构是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的双重化建构过程,是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轴。但由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特殊性,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的建构是不同步的。这致使近代以来的中国政治呈现出从民族国家建构到民主国家建构的发展轨迹。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国政治发展的主题是以提高国家控制能力为核心的民族国家建构。直到20世纪末,中国政治发展的主题才开始由民族国家建构转向以提高国家合法性为核心的民主国家建构。因此,民主国家建构将成为21世纪中国政治发展的主题,而现代国家则成为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18.
民主政治是与专制政治相对的一种政治,它主要是指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国家形式或国家制度。人类所经历的民主政治,主要有两种,即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我国民主政治在性质上虽然是最高形态的民主政治,但由于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坚持集体主义立场原则下注重个性解放,坚持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夯实人民自由的物质基础,创造性地构建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民主模式,并从哲学高度形成了"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的重要观点。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既坚持自由、民主的理想,又结合中国实际对自由理念进行批判性改造,实现了对自由主义的扬弃与超越。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对资产阶级议会、政党、选举制度及法律法治的批判,为社会主义人民代表制度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中国政党制度的建立指出了方向,并对中国的民主发展、法制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