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书的甜蜜     
有这样一件事,与读书有关,也使我难忘。 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从事反贪工作。一天,我在办公室询问一名证人。我的办公桌上,除了案卷,还有一本我常年订阅的《人民文学》。这本《人民文学》,一下吸引了证人的目光,他大为惊讶地说,啊,你们检察官也读《人民文学》呀!我当时质疑他的话。他便说,在社会上人们的印象中,检察官就是只懂法律的人。他的“只懂法律”让我很感慨:我们被人看成是文化单一,读书短浅,缺文少雅的人了。  相似文献   

2.
兄弟诉田     
农民陈智有两个儿子,长子叫阿明,次 子叫阿定。兄弟二人年龄相差不大,小时一 块学习,长大一同耕地,相亲相爱,兄弟感 情很好。结婚以后,分居另过,来往关系就 不像以前亲密了。 一年,陈智去世,留下七亩地,兄弟二 人互相争夺,亲戚朋友不能劝解,结果打起 了官司。阿明说:“七亩田地,是父亲留给 我的。”随即呈上陈智生前的手书,书中有“死后此田归予长子”的言语。阿定说:“这 些田是父亲留给我的。有父亲临死时的遗 嘱为凭。” 县令蓝鼎元说:“你们说的都对,错误 在你们父亲身上,应该把他的棺材劈开,问 个明白。”阿明、阿定听后默默不…  相似文献   

3.
有位朋友曾对我说,他下苦功通读过《二十四史》;另一朋友则说,他从头至尾读过《列宁全集》。两位朋友的刻苦精神及耐得住寂寞的劲头令我佩服。同时,也引发了我要谈论读书体会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吃不消副站长养不起车 “张阿明曾是我们单位有名的工作狂,从普通工作人员提为副站长,是一路凭实绩干上去的.”在南京市江宁区某街道水利站,一提起如今因贪污罪而身陷囹圄的张阿明,昔日的同事们对他的在职表现,大多仍持肯定之辞.  相似文献   

5.
许多政治家都喜欢历史,张学良也不例外。尤其是对明史,他情有独钟。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被软禁。一次,他给朋友写信,说:“光阴如流水,转瞬已是十易寒暑。在这悠长的岁月中,我实在读了一些书,并且对于读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熊果 《人民调解》2015,(2):40-42
“《弟子规》中说‘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我感触很深,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我都不能自暴自弃,我还年轻,我要改正自己的错误,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在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读书之城”建设总结表彰暨成果展示活动中,一名帅气的少年正在讲述他参与读书活动的感受与体会。  相似文献   

7.
容人乃大     
马德 《政府法制》2012,(17):44-44
有一个人,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的时候,屡遭同学欺负。当时,他的书桌面窗而置。且紧挨着窗户。而同学的书桌放在离窗户稍远的地方。于是,这个同学便不干了,愤怒地对他说,我案头的光都是从这孔窗户射进来,你挡在这里,不就挡了我的光了吗?  相似文献   

8.
刘彤海 《中国司法》2011,(1):101-102
有些同行常对我说,像你这样读书的律师已经不多了,对此我颇为感慨,律师不愿读书也是有其原由的:一是律师生存压力大,忙着挣钱养家糊口,无时间读书;二是律师们很浮躁,读不进去书;三是认为读书无用,书本知识与现实脱节,时下关系比知识重要。律师们不读书或读不进去书有其客观存在的理由,这些无可厚非。但是我认为要想做一个好的律师即称职的律师,  相似文献   

9.
梁厚甫 《政府法制》2013,(32):49-49
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去看一个中国画家的画展。 其中有一幅画,画一个书生正在读书,其旁站一个女人,替他加上炉香。不用问:画题必然是“红袖添香夜读书”了。这个美国朋友不断地追问,  相似文献   

10.
1997年12月20日是我国现代法医学奠基人林几教授的100周年诞辰,我们开会来纪念这位教授,纪念他对法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学习他对法医学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来鼓舞、激励法医学界同志们,振作精神,努力向前,立志有所作为。我和林教授认识是在北医读书时,林教授教我们法医学,讲课生动,配合案例,同学们都感兴趣;他也教我们精神病学,多是配合精神疾病鉴定讲的,也有趣味。下课后,我对法医学方面的问题,总爱问长问短,问这样问那样,他也不厌其烦地答复我,后来我们比较熟悉了,他曾表示希望我将…  相似文献   

11.
这一次,丹永安用短信发给我的确实是一个好消息。他的双胞胎儿子中,名叫丹澎的孩子上学了。进入201O年,丹澎和他的弟弟丹湃已一脚迈进了17岁的门槛,他进入学校读书的时间比同龄的孩子晚了整整10年,而且是就读一家对残疾儿童进行特殊教育的学校。但这并不妨碍一种叫做欢欣的情愫,在作为父亲的丹永安的心海翻滚。  相似文献   

12.
我今天和各位交流的话题是关于读书境界和做律师境界的话题。自我们所组织律师学习和成立讲师团,开始每周五讲课以后,我就在考虑要讲什么题目。如果讲法律我懂的大家都懂,我不懂的好多人可能也懂。所以我想应该选择自己有比较多的素材、话题、体验,领悟,有别于其他律师的东西来讲。我读书的年限比较长,今年53岁,大概读了44年书,从8岁开始读书。做律师的年限亦有22年,是读书年限的一半。在这个行当中泡了这么久,拿这两个话题出来讲,就有一点说话的本钱。所以就选了读书的境界和做律师的境界作为题目。我先把问题提出来把人气凑起来,大家就可以进行讨论、发问,看看我们是否能碰出一些思想的火花来。  相似文献   

13.
读书的快乐     
古人云,“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读书是快乐的源泉。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把读书作为自己工作与生活中的重要一环,无论何时何地,我从没有忘记读书。出差在外,我总会在行李中放上一两本书籍,既可解除舟车劳顿之苦,又可把平时无暇阅读的书读一读;工作之余,我也总会拿起书本,既让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也给自己充一下电。尽管在年龄增长、职务变迁中感受到生活的诸多变化,但我对读书的嗜好却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4.
李振 《江淮法治》2011,(8):56-56
如果说翻阅报纸是探向外界的窗口,那么读书便是走向内心的河流。久而久之,我就养成了白天阅报黑夜读书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史飞翔 《政府法制》2012,(29):28-28
胡适很小就与书结下不解之缘。他少时就喜欢买书、读书,后来又藏书、写书、校书、编书,可谓一生以书为伍、以书为友。胡适自称“用书家”,视读书为毕生之最大乐趣,他几乎是天天读书,一天不读就难受,晚年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6.
昨天一位好久没联络的亲戚打电话给我,我才知道他的女儿早在去年就被送去美国读书了,而且还是读中学。我想了想,然后发现,在内地我的亲戚朋友,孩子凡在三十岁以下、中学以上的,几乎毫无例外,都有在外圈念书的,差别只是中学、大学、研究院的等级,还有就是加拿大、美闰、英同、  相似文献   

17.
“要做一个读书的人”,是我第一次见到我的研究生导师的时候,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也是第一份嘱托,这句话对我的影响至今依旧。  相似文献   

18.
我在读书时,常听到教授瓷器鉴定的老师叶福芳谈起收藏界的一位朋友。是上海武警部队工作的领导。为什么会说起这位领导呢?因为他收藏的古陶瓷器相当精彩,尤对瓷壶情有独钟,并谓其收藏为“壶中日月”。这位领导就是在古陶瓷收藏界早已名不虚立的赵月汀先生。不久之前,作为杂志的记者。我采访了赵先生。  相似文献   

19.
刘鹏飞 《政府法制》2014,(23):24-24
宋太祖赵匡胤出身于军人世家,自小读书不多,在五代十国那个混乱的时期,投身军旅的赵匡胤觉得要干出一番事业建功立业出人头地,不读书,没学问是不行的,因此,一有机会就发奋读书,不像周世宗时期的一些武将,攻城略地之后就一门心思搜刮金银财宝,他呢,就喜欢搜罗书籍来读,经常手不释卷,“开卷有益”就出自他的口。  相似文献   

20.
【案情简介】某中学老师阿明参加学校年级组在饭店组织的聚餐活动。饭后,阿明驾摩托车返回学校途中遭遇车祸死亡。事后当地社保局作出《工伤认定书》,认定:“阿明是在回校处理个人事务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不认定为工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