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溪镇是个典型的山区农业镇,农村人口多,农业底子薄,农民增收慢,“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和阻碍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短板”和“瓶颈”。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农村,难点在农业,焦点在农民,核心在增收。只有创新新型农业经营方法,探索现代农业增效方式,开辟多元化增收渠道,才能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新型农民,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新型农民,巩固和发展农村经济依靠新型农民,13亿人的吃饭问题、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也需要新型农民。因此,新型农民与农业现代化密切相关。吉林省农村新型农民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仍有一些不利因素影响新型农民队伍的发展。为此,必须提高新型农民的综合素质,以期加快吉林省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经济职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德敏 《行政与法》2005,(8):57-58,61
农业生产规模小、利润少;市场调节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农业结构调整需要信息服务和生产技术指导;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难等原因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为确保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政府必须履行宏观调控、规划指导、政策扶持、信息引导、科技提供、法制保障等经济职责。政府在履行上述经济职责时,要以全新的理念作指导;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提高我国农业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教育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然要受到其主体的农民的整体素质和价值观念的制约,要有相适应的农业人口智力结构作支撑,于是,能否建立起一个健全有力的农业教育体系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农业教育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还出现过严重的只讲数量不讲质量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业教育在专业、内容结构,层次结构,体制结构,以及“三教”统筹等诸方面,相应地进行了规模很大的调整和改革。这种调整和改革为世纪之交的中国农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产业扶贫是通过在贫困地区建立农产品基地,发展支柱产业,特别是通过龙头企业、基地与农户签订农产品订单等多种方式,带动农民调整结构、增加收入的一种形式.其主要以产业开发和产业建设为具体形式,通过企业集聚、城镇化建设而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和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藤县在以产业扶贫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明显成效.在此,基于广西藤县的实践谈谈以产业扶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玉珍 《法制与社会》2011,(15):208-209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下,农业品牌化越来越多的影响到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从沾化冬枣品牌农业的成功经验入手,提出积极增强政府服务职能、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素质等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庞琳  刘鹏 《法制与社会》2010,(11):298-298
晋察冀边区经济的基础是农业,它是战时财力、物力的主要来源。为确保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边区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条例,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农业法规体系。边区的农业立法规范了农村社会经济秩序,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减轻了农民负担,为今日中国法制农业的实现和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农村经济的繁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以来,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以发展城郊农业、精品农业、设施农业和旅游农业为主线,紧扣设施农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两大主题,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较好保持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健康稳步发展.对于该地区突出的区位优势,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种优势的分析和研究,利用米东区的区位优势加速地区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业信息化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推动力量,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要求的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任务,要牢固树立"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按照"三化同步"的要求,准确把握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具有较强后发优势和叠加效应的发展机遇,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要求,构筑横向联合、纵向贯通的农业信息化格局,进一步明确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路径,把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相似文献   

10.
邰金宝 《法制与社会》2013,(33):129-130
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大对农业农民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政策支持、技术培训等各方面的帮扶,这些都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时机,与此同时,国家在发展观念上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理念,为当前农业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理念和有力的指导。农业在高速发展的工业化时代和信息化时代更加凸显了重要性;在工业化和信息化时代对高科技的依赖,以及由此催生的财富和资本让很多人投入到工业生产和信息技术,而人必定是要生存的,生存的基础就是饮食,高科技能制造出食品,但是这些食品仍然来源于农业。所以科技越发这,对农业的依赖就越强。而农业发展受到自身发展规律的限制,农业发展滞后于工业化、信息化,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结合,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国家经济要协调发展,不能出现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因此要求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进行现代化的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创农业发展新模式服务三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宝立 《政府法制》2011,(27):61-61
近年来,山西省襄垣县王村镇乘省委提出"转型跨越发展"的东风和良时,审时度势,因地制宜,把落实"一村一品"方略作为发展主线,抓住长期困扰和制约农业转型、农民增收——"农民组织化程度低"这个突出问题,把引进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战略依托,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县份纯农业乡镇"2+1模式"服务三农转型发展的新路子。2011年5月16日,省委书记袁纯清同志到王村镇调研时,对我们的转型发展模式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12.
一条条沟渠编成纵横交错的排灌网,一条条平坦的机耕路把田园分成整齐的方块,一栋栋新颖别致整洁的农民新居点缀在绿意盎然之中……这是石台县小河镇建设美好乡村的场景。小河镇人大针对本镇农业自然条件,结合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经过深入调查分析,引导和推动该镇启动土地集中流转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路子,为全镇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带来新气象。力促农业产业化小河镇人大一直将推进土地集中流转、发展有机农业作为工作重点,积极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研活  相似文献   

13.
“增产不增收”是近几年来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广大农民急切希望能够解决的一个“热点”问题。但如果有人以合同和信誉卡的方式承诺,只要你种植某种农作物,我将保证以不低于某个价格予以收购时,“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当然也就会得到解决,精于算细账的农民也肯定会去争相种植——这就是许多地方农民群众向往已久的“订单农业”。然而,今年秋季,当安徽省明光市的一些农民手持“订单”去卖棉花时,才发现自己的想法过于天真了。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广西北海市银海区以发展特色农业为切人点,加快农业优势产业开发,初步形成了大棚、花卉、海产品养殖及加工四大特色产业.这个区的大棚设施农业种植总面积达到1.1万亩,仅这一项,2011年该区农民增收2亿元,人均增收1600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接连出台。但在农村一些地方,不少有利于农村发展、有利于农民增收的政策农民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府谷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同时,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因地制宜,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重点,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府谷农业取得了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7.
肥料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维护肥料市场秩序,保护农民正当利益,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我国建立了适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肥料生产、经营和市场监管的管理体系。一是规范了肥料登记管理程序;二是对新型肥料的肥效试验、示范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三是建立了肥料备案制度;四是把肥料市场监管纳入农业综合执法的轨道;五是肥料登记与管理制度体现了肥料登记分级管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省、市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山西省浮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一直把农业标准化工作作为亮点工程来抓,在服务“三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生态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9.
闫元虎 《政府法制》2012,(25):63-63
2012年,山西省霍州市农业委员会根据全市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组织全委人员,紧紧依靠各乡镇村的广大干部和农民,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三个目标,选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20.
袁秉达 《检察风云》2008,(21):28-29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全会专题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并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