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小艳 《传承》2013,(4):136-137
易卜生和曹禺笔下的娜拉和繁漪是两位有强烈时代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她们追求爱情的幸福与真诚、生活的自由与平等。但因其各自所处社会背景不同、各自的思想性格不同,她们的反抗方式及结局又有极大的差别。繁漪没有来自心灵深处的自我拯救和反抗,而娜拉具有一些更高的要求和更进一步的社会内容。  相似文献   

2.
娜拉--新女性形象上男性精英知识分子在面临着各种压力之时想像与设计民族国家以及男性主体的主要符码,言说娜拉成为五四男性精英知识分子重要的文学议题;现代女作家--现实中娜拉的自我言说是精英女性知识分子建构女性主体和探索人生意义的重要途径.女作家的创作表现了对各种既定规范的突围、颠覆,同时也昭示了在内外压力之下,现代知识女性对女性自我主体构想无奈的修改与放弃.中国现代男女作家对新女性的叙述既呼应又对照,他者叙述与自我陈述形成了潜在的对话与抗衡,共同描绘与设计着娜拉--中国现代知识女性的天涯路程.  相似文献   

3.
"娜拉出走以后怎样"是现代中国的一个世纪性问题.当今的娜拉问题是中国经济如何真正融入人类文明.中国经济要完成现代市场体制的转型,需要澄清三种思想观念:一是怎样认识市场;二是怎样建立市场经济;三是怎样推进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4.
在《简·爱》和《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简.爱是一位坚毅的叛逆者,莎菲是一个苦闷的叛逆者。夏洛蒂.勃朗特和丁玲两位女作家不约而同地选择用物理空间上的逃离来诠释女性的叛逆,既对于文中反叛女性形象的刻画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也表达了作者自己对拥有自我空间的无限向往。  相似文献   

5.
郑坚 《求索》2006,(12):169-171,188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新女性塑造是一个重要的内容。由性别、知识、时代、革命、欲望等因素共同建构出了一个完整的现代女性形象谱系,反映了中国现代女性形象与现代性关系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6.
《终身大事》、《泼妇》和《日出》三部文学史意义大不相同的剧作 ,都参与了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经典命题“娜拉出走”的书写。时代背景不同 ,叙述目的有异 ,借助三个文本对同一范式的歧异性阐释 ,可以解析出一条“娜拉”形象嬗变的清晰脉络。同时三位剧作者的男性身份对“娜拉”的想象和塑造也产生了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20年来,在全民娱乐的氛围中, 文化报道越来越倾向于是否有趣,上世纪风行的“意义”也越来越成为不明词汇,文学越来越受到大众文化的挑战和冲击,但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的易卜生(1828-1906)却不断成为学者和艺术家们讨论和研究的对象,他的剧作也一直没有在舞台上“退休”。  相似文献   

8.
新小说是晚清被边缘化的文人和文学力图重新中心化的一种努力,同样处于边缘地位的女性也在进行中心化的努力,小说和女性在新小说时期形成了一种文化上的同构性,新小说中的女性想象成为文学现代化和女性现代化的尝试。但由于文化的脱序,女性的现代意识既有正面的提出,也有通过被妖魔化的描写从反面被提出。新小说时期的新女性形象塑造,对形成20世纪现代文学女性形象的传统,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经过孟华等学者的介绍,西方形象学才逐渐为中国所了解,并对中国比较文学领域乃至整个学界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本文探讨“形象”一词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和变化,比较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形象”与西方形象学之“形象”的异同,找出中国“形象”研究的弊端,以及西方形象学对中国学界研究的影响和启迪。  相似文献   

10.
《友声》2005,(6):16-17
首先感谢中国人 民邀请我们参加抗日 战争胜利60周年纪 念大会! 今天我们能够参 加这个盛典,感到非 常的光荣和荣幸。 67年前,我是 一名曾经在战场上将 枪口对准八路军的日 本士兵,然而,当我 变成八路军俘虏的时 候,八路军不但没有 把我当作敌人,而且 还给我充分的自由和  相似文献   

11.
王彬 《求索》2011,(3):212-213,62
五四时期,以娜拉为典型的新女性形象的传播是文化精英启蒙女性、塑造新女性的一种重要途径。学者的译介使娜拉形象得到了荐推与阐释;大众媒介的多方位传播使娜拉形象得以强势宣传;文化精英的评论及中国"娜拉"形象的塑造使娜拉形象得到了升华。娜拉形象的社会传播路径不仅使娜拉形象成功实现了社会传播,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而且为文学形象的社会传播路径选择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江轶 《求索》2014,(5):168-172
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对陈独秀的研究以批判为主,"定罪名"与"戴帽子"成为"研究"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陈独秀研究逐渐"突围",唐宝林先生对以往的研究进行了推进与反思,对不同历史时期陈独秀的精神世界与历史行为予以全新解读。结合唐宝林的研究动态,通过多重关系下的"正名",对于陈独秀研究中的"机会主义二次革命论"、"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投降主义"等若干问题进行新的阐释,同时深入考察陈独秀作为"社会人"的一面,解析陈独秀的思想体系,描绘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特性与悲哀。  相似文献   

13.
刘常荣 《传承》2010,(33):44-45
改革开放30年来党中央三代领导人的发展观不尽相同。通过从宏观的角度对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发展观的特点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彼此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从而揭示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4.
韩愈、柳宗元论文书信在文道关系的阐述上,他们都主张文以明道,但二人所言"道"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为文之法的诠释上,韩愈大气疏阔,柳宗元细致缜密,正和其文风相对应;在后辈之文的品鉴上,韩、柳都注重人品对文品的影响,他们还运用一些特殊手法来品评文章,韩愈喜用借宾法,柳宗元擅长用喻。  相似文献   

15.
曾长秋  刘劲松 《求索》2011,(10):255-257
被后人并称“曾胡”的曾国藩、胡林翼,在编练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志同道合,治军方略有诸多相似之处。二人由于家庭出身、仕途经历、性格特点等方面的不同,其治军方略也存在一些差异。求其同异,有助于对“足可为师资”的曾胡治军方略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张代春 《湖湘论坛》2001,14(4):31-32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是 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人,他们以卓越的理论与实践,架构起百年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三级阶梯,让中国人的强国之梦由憧憬变为现实。对比学习与研究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将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艰辛历程,更好地掌握未来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脉搏。   一、战略目标之比较   与“欧美并驾齐驱”,是孙中山设想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一个根本性观点。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曾满怀信心地预见未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必有“异常之速度”,认为“十年二十年之后,不难举西人之文…  相似文献   

17.
儒、道、佛美学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数千年光辉的文明史中,美学思想以其独有的民族特色而大放异彩。它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我国古代文明发展的水平,也反映出我国历代学术思想发展和文学艺术发展的水平。在其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古代美学思想形成自己独特的传统,从审美观念的形成,到审美判断和审美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将广大妇女压得抬不起头,直不起腰。妇女在生产劳动中,家庭中支撑着“半边天”,但在社会上很少有她们的地位,而且在精神上还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此,我国历代进步文人都在不同程度上为妇女的不公正待遇鸣不平,留下了不少烩炙人口的篇章,但统观全局,妇女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远不如男人,而侗族民间文学则与这总的格局不同、侗族妇女(主要是劳动妇女)在侗族民间文学中不仅  相似文献   

20.
苏轼和叶适都生活在处于中国古代人口发展第二个高峰的宋代,作者认为,由于两人各自不同的生活背景和观察角度,他们的人口思想不尽完全相同。苏轼不把人口多寡作为衡量国家贫富的标准;叶适则继承了传统的人口愈多国家愈强的观点。文章中进一步指出:苏轼的“民本”和叶适的“功利”倾向是导致他们在人口思想上出现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