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睿 《当代党员》2010,(11):74-76
从超音速战斗机到易拉罐,他的研究都能派上用场。入渝25年,他主持了32个重点科研项目,获得八项国家、部委和省市级科技进步奖。他就是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林林,一位擅长烹调“金属盛宴”的“两江学者”。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建院30多年来.始终坚持科技为管理服务的宗旨.坚持改革发展的方向.推动科技创新.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承担国家、部、市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超过200项.取得科研成果197项.获各级科技进步奖147项.是“全国软科学研究80强”和“天津市十大骨干研究所”,被评为全国环保系统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3.
正4月,春天如约而来,整座城市已经披上绿装,这样的生机勃勃可不是只存在于城市中,科技界也同样因为一场盛会而显得富有朝气。4月4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大学教授、四川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游志胜2013年度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省政府批准授予2013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247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35项、二等奖58项、三等奖153项。  相似文献   

4.
冷珊珊 《求贤》2014,(1):7-7
本刊讯 近日,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选结果正式公布,天津市15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技术发明奖4项,科技进步奖11项,  相似文献   

5.
他是农民的儿子,他深深地爱恋着这片神奇的土地,他用所学的科学知识,为父老乡亲架起了致富的“金桥”,他有多项成果获国家、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他有多篇论文获国家、自治区优秀奖,他把人生坚实的足迹印在家乡的田野里、山岗上、小河旁。他,就是兴安盟农牧业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一位有着55年党龄的老党员,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地道农民,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靠着不畏艰难的拼搏,拿下了多项省和国家的科技进步奖,戴上了“山东省农村科技大王”的桂冠。《“参主”王继振的故事》向您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不同凡响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一) 阿拉善盟的科技事业是在相当薄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的起步阶段恰恰适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大好时机,这为新生的阿拉善科技事业注入了及时而新鲜的养分。 经过近20年的努力,特别是自1991年实施科教兴盟战略以来,阿拉善盟的科技体制日益完善,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技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科学技术的普及应用面不断扩大,为促进全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建盟以来,共开展盟级科研项目322项,荣获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207项。其中国家发明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6项,盟级厅局级科技进步奖180项,专利申请量达 40件。阿拉善双峰驼、内蒙古阿拉善型白绒山羊选育、湖盐开发利用、额济纳旗棉花引种成功、荒漠草地利用研究以及蒙医药研究等硕果累累,且多项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并填补了国家及自治区空白。同时,涌现出任开荣、戈建新等一大批优秀科技工作者。 (二) 科技成果只有经过中间试验和生产试验,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对阿拉善这样一个以农牧业为基础产业的地区来说,科技兴农兴牧的效益如何,就显得尤为重要。 建盟以来,以科技培训、示范、推厂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农牧区科技综合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目前,全盟90%的苏...  相似文献   

8.
他,作为我国资源遥感学研究的领衔人物,成功研制了我国最早的遥感卫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领导编制了我国第一部再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与系列制图技术规程,在遥感科研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将我国的遥感科学研究一步步推向国际遥感研究的前沿;他,由于其出众的科技组织协调能力,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科技攻关,国家863计划及国际合作项目,多次获得国家和部级科技进步奖励,他由此被赞誉为“领导专家的专家”;他,先后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国家“七五”科技攻关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并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相似文献   

9.
孔祥瑞,中共党员,天津港(集团)煤码头公司孔祥瑞操作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他从一名原本只有初中文化的工人成长为生产一线的“蓝领专家”,先后主持开展技术革新150多项,获多项国家专利,为企业创效近9600万元。先后荣获1998年度天津市劳动模范、2000年度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2001年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度全国劳动模范、2006年度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07年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  相似文献   

10.
《军队党的生活》2014,(4):11-11
周裕和,南空某航修厂高级工程师,空军、军区空军科研奖项评委会专家组成员,军区空军专业技术职务评委;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获军队科技进步奖10项;被评为全国国防计量先进工作者,空军精神文明十佳标兵,军区空军优秀党员、廉洁勤政师团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1.
<正>邯郸市第一医院院长刘吉祥是专家型、管理型人才,在党务、管理、业务等方面都卓有建树,有十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河北省、邯郸市空白。他在颅脑创伤、颅底肿瘤、脑血管病等方面造诣深厚。先后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2项。是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北省劳动模范。  相似文献   

12.
佚名 《新湘评论》2014,(22):59-59
2014年1月10日,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凭借”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截止到目前,袁隆平已获得3项国内科技大奖,17个国际科技大奖。  相似文献   

13.
《天津支部生活》2007,(6):39-39
董在成,中共党员,宁河县蔬菜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他十几年如一日,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为菜农排忧解难,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菜农的信任和好评。他连续多年被评为农业局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获“九五”立功奖章,先后被评为天津市青年星火带头人标兵、“科技架桥工程”先进工作者、天津市技术创新明星个人、全国“双学双比”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他是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天津市科技兴农先进个人、2006年度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4.
<正>人物简介:汪曾炜,1922年1月出生,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沈阳军区总医院胸外科主任、第四军医大学兼职教授、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医学科技委员会常委等职。汪曾炜是我国复杂先心病和心律失常外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15.
凌辉 《湘潮》2014,(8):36-38
曾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和老红军、江苏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邱一涵的儿子袁振威,1939年5月出生,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和国防大学,长期在海军装备系统工作,曾参加援越抗美机动作战。1986年后,他从教于海军指挥学院,任学院专家组成员、作战指挥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作战指挥学科带头人;全军指挥自动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军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军2110工程专家、海军“十佳”优秀教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带头传承“铁军”精神,坚持不懈奋斗,开拓进取,为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正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专家库成员、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教师、全国劳动模范、拥有24项国家专利……一位在中国最北点——漠河县自学成才的技术工人,一名共产党员,曾荣登国家科技奖励最高领奖台,他有如此多的荣誉,令人倍感神奇。白伟东,大兴安岭神州北极木业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设计部部长,扎根大山深处30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不平凡。冬日的午后,阳光斜洒进白伟东工作  相似文献   

17.
姚舰 《党课》2009,(10):62-64
从一名普通电工到知识型、专家型技术管理人员,侣年来,天津市冶金集团冷轧薄板厂主任工程师姚舰扎根基层、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用辛勤的汗水和勇于创造的激情,演绎了一段属于他自己更属于千千万万普通工人的成才传奇。天津市工业系统优秀技能标兵、天津市“十五”立功先进个人、天津市劳动模范,这些不容小觑的荣誉称号,充分说明了——  相似文献   

18.
邓栗 《新湘评论》2007,(1):60-62
钟掘,女,汉族,1936年9月出生,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教育部科技委副主任,国家学位委员会机械评审组副组长,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钟掘院士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近50余项,发表论文210余篇,出版专著4部。她创立的“极端制造”新概念,写入最新通过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则纲要》。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3项;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并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女职工”等荣誉,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称号  相似文献   

19.
董海山,含能材料专家。1932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滦县。1961年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苏维埃化工学院,获副博士学位。曾任《含能杂志》主编,现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兼任南京理工大学顾问教授,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大学兼职教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群众性学术团体)外籍院士。他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4项、国家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奖10多项。曾被评为核工业部劳模、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自然科学界精神文明标兵,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相似文献   

20.
钟掘,女,汉族,1936年9月出生,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教育部科技委副主任,国家学位委员会机械评审组副组长,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钟掘院士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近50余项,发表论文210余篇,出版专著4部。她创立的“极端制造”新概念,写入最新通过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则纲要》。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3项;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并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女职工”等荣誉,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