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家本中西法律观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13年7月13日,积雨初晴,京师湖广会馆,一代法学名家沈寄簃先生的追悼大会就在此时此地召开。花圈、诔词和挽联,寄托了京师乃至全国司法界人士对这位法学前辈、近代法学的开拓者的全部哀思。北京法学会全体会员的诔词上写着:“先生精研法学,沟通中外,著述之富,髦期不倦,培植后进,成就尤多,觥觥巨行,举世所仰。”“纂修法典,熔铸东西。”“不为古囿,不畏俗嗤。”“法家泰斗,非公而谁?”挽联之一: “任支那法系于一身合周汉唐元明以迄清朝酌古准今宣徒考据词章融通国粹识世界大同之主义参英美法德日而成新律冶内安外宜乎环瀛裨海洋溢声名”沟通中外法学,融会中西法律,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承先启后,将古老的中华法系推向近代。这是几乎所有祭文、诔词和挽联的着墨之点。也可以说,这是当时京师乃至全国司法界和法学界对这位“法家泰斗”一生业绩的盖棺定论。这不是溢美之词,稍后  相似文献   

2.
(一) 概说以礼为中心的礼法结合论,是中国儒家传统的法律思想。沈家本的礼为体、法为用的法律思想,正是渊源于儒家。沈家本也正是运用这个思想武器来考察中国法学之盛衰的。沈家本开宗明义地说:“孔子言:道政齐刑,而必进之以德。礼是制治之源,不偏重乎法,然亦不能废法而不用。”这就是他论说法学盛衰的思想之纲,是他的思想核心。  相似文献   

3.
论沈家本的人格平等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1 3年 6月 9日 ,沈家本在北京的寓所里撒手人寰。今年 ,正值沈家本逝世 90周年。为此 ,他的家乡浙江省湖州市准备举行沈家本学术研讨会 ,以推动对这位曾主持清末修律的法学家的研究。我们也撰写这篇文章 ,对这位中西法学的“冰人” ,表示纪念。一 平等 :一个让沈家本回避的问题《寄文存》收录的文章 ,最后一篇为“书劳提学新刑律草案说贴后”(以下简称“书后”)。此文成于1 91 0年 ,用意在于回应劳乃宣的“修正刑律草案说贴” ,是“礼法之争”中 ,沈家本用自己的名义回复“礼派”的惟一一篇文章 ,也是沈家本晚年最后一篇论说文章 ,其地…  相似文献   

4.
沈家本所处的时代 ,一方面 ,文字狱的收敛使知识分子的思想渐渐开放 ,太平天国运动又冲击和破坏了江南考据学的根据地 ,清初以来的考据学逐渐衰落了 ;另一方面 ,随着西学的输入和经世意识的影响 ,传统的“旧学”体系一点一点发生了裂变 ,“新学”在不断统摄西方输入的新思想而又猛烈抨击“旧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本文试图从旧学、西学、新学的角度逐一分析沈家本法律思想的源流关系 ,以了解造就一代法学宗师的精神和学术因素 ,并由此解释沈家本及其学说的历史地位和修律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沈家本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近代意义上的法学家,其法学教育思想既包括对法学教育重要性的阐述,也包括对具体办学思路的探讨。沈家本的法学教育思想对于当下中国法学教育的改革仍然不失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沈家本是我国近代著名法学家,对我国法制近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沈家本重视法学教育与研究,通过对中国历史和西方历史的分析,认为政治的兴衰与法学的兴衰息息相关。因而,面对艰难的时局,他提出了法学救国的主张,并为之身体力行,扶持中国法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法学的“出土文物”对于新生代的法律学人而言,民国时期法学的发展几乎是一段没有印记的历史。在大学的“中国法律思想史”教程中,沈家本、孙中山、章太炎辈后的法学之演讲语焉不祥,成无文字说明的空洞的时间概念。年轻的法学家在著述或演说中动辄言称霍姆斯(Ho...  相似文献   

8.
沈家本是清末修律改革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但以往的研究受研究方法的局限 ,将沈家本描述成一个孤独的司法英雄和法学天才 ,显然 ,这与清末法制变革的历史真实相去甚远 ,也不符合沈家本的真实面目。运用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场域理论 ,通过分析清末国家元场域与司法场域及法学场域等场域间的关系 ,从中揭示沈家本在清末修律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晚清司法场域变迁的逻辑 ,还沈家本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9.
陈松 《法制与经济》2009,(12):70-71
沈家本是我国近代著名法学家,对我国法制近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沈家本重视法学教育与研究,通过对中国历史和西方历史的分析,认为政治的兴衰与法学的兴衰息息相关。因而,面对艰难的时局,他提出了法学救国的主张,并为之身体力行,扶持中国法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薛允升及其《读例存疑刊本》 20世纪初年,在传统法学终结之时,中国出现了薛允升和沈家本这样两位著名的法学家。沈家本主持晚清的法律改革,使中国法律从“封建的身份伦理支配之旧律及旧制,转向为法律之前人格平等,以自由契约为基础的现代市民法制”①,是  相似文献   

11.
陈金全  陈松 《现代法学》2003,25(5):162-169
沈家本先生主持的清末法制变革不仅是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开端,而且也推动了中国法学由传统的律学走向近代法学。本文在探讨沈家本的法学观的基础上,分析沈先生对中国传统法学的传承和对中国近代意义上的法学的催生所作的贡献,并引发我们今天应如何对待传统法文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不同民族之学术传播和交流的主要媒介。近代以来 ,沈家本、严复诸前辈大量译评西方法学经典著作 ,有力推动了西方法学之精神、体系和内容向中国的传播 ,促进了中国现代法学的生成和发展。为继续西学译评这一造福中国法学之事业 ,本刊特设“西学译评”之栏目。本栏目既欢迎能够反映西方法学经典性、前沿性成果的译文 ,也欢迎评介西方法学研究新理论、新方法的论文。  相似文献   

13.
从《论故杀》看沈家本法学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故杀》是沈家本法学论文的代表作,也是其法学研究方法的集中体现。他将考证注释法、纵横比较法和经世致用法等多种方法综合并用,把故杀这一复杂的刑法问题阐述得淋漓尽致。沈家本法学研究方法既有对传统律学研究方法的继承和发展,又有对近代西方法学研究方法的引进与吸收。他在法学研究方面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离不开其娴熟精当的法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会通中西的法律改革家——沈家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8月19日是我国近代著名法学家、法律教育家、立法专家沈家本(1840—1913)150周年诞辰。沈家本毕生从事法律研究和立法工作,建树卓著。他在主持晚清法律改革和法典编纂期间,对我国历代法律古籍进行了系统的考订和整理,首开研究中国法律史之新风,并结合中国国情,以会通中西为原则,把西方法律的一些可借鉴的原理、原则,吸收到新修的法律之中。他还是中国近代法学研究和教育的创始人,培育了一大批我国第一代系统掌握和熟悉中西法律的人才。沈家本一生既重实际,又重理论,著作等身,时人誉之为“法学泰斗”。本刊此期发表以下两篇文章,以供研究。  相似文献   

15.
沈家本,作为一位清末著名法学家,对他的法律思想及其法学成就,已多有论述。笔者作为沈家本的曾孙,拟从他的身世与生活道路探究他的思想发展与形成的脉胳,以此纪念曾祖沈家本诞辰150周年。沈家本生于鸦片战争暴发的年代,成长于中国封建帝国走向最后衰亡的时代。在这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一切爱国的知识份子都在依据自己的认识,寻求着富国强民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林海 《法律与生活》2013,(11):56-57
从本期开始,由林海博士为读者梳理我国百年法制的奠基人物。——编者注1913年6月9日,近代法学大家沈家本于家中逝世。在他辞世百年的日子里,重新寻访他一生的踪迹,梳理他对于当今法制的贡献,或许再合适不过了。法学世家的法律熏陶1840年——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之年,沈家本出生在一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情理法”观念或思想贯串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代。近代沈家本、现代谢觉哉,各代表一大转捩点。处在中西、新旧两个转捩点上的沈家本,一方面努力寻找中西法律、法学之“形成基础”的差异性——经验与学理,俾其互补;另一方面更注意发掘中西法律、法学之“构成基础”的共同性——情理,使其互鉴;得出“新学往往从旧学推演而出”,“然大要总不外‘情理’二字”,及“无论旧学、新学,不能舍情理而别为法也”的重要结论,并提出“融会贯通”中西的策略,形成了建基于传统并希图超越传统的新型“情理法”观。“情理法”是古代中国的法哲学问题。当今的我们,要促进这一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思想、理论得到拓展、升华,使其在全新的环境下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据考证,我国早在秦始皇时就设有博士,但不是学位,而是官名。《汉书·百官志》里说:“博士、秦官、掌通古今。”“律博士”是博士的一种,也是官名,清末著名法学家沈家本在《法学盛衰说》中写道:“自魏置律博士一官,下及唐宋,或隶大理,或隶国学,虽员额多寡不同,而国家既设此一途,士之讲求法律者,亦视为当学之务,传授不绝于世,迨元废此官,而法学自  相似文献   

19.
"法子匡时为国重,高名重后以书传"是沈家本逝世后,当时的大总统袁世凯为沈家本墓所作的题词,它后来被刻在湖州家乡沈家本墓前牌楼的两侧石柱上.这两根石柱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人民公社兴修水利时,成了水渠的基石.到了90年代后期,湖州市政府筹资修复沈家本墓时,它们又立在了沈家本墓前.我们估且不论袁世凯本人的历史评价,单看作为大总统的袁世凯的题词,应该说是对沈家本恰如其分的评价.沈家本一生以国为重,晚年努力实现法律改革,力求以法救国的一份拳拳之心,赢得了当时法学界乃致政界的尊重与敬仰.他一生勤奋笔耕,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现今不可多得的法学文献.  相似文献   

20.
<正> 严复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主要的启蒙思想家”,他把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自由、平等观念引入中国法律思想领域,并运用西方18世纪、特别是19世纪英国自由主义法学观点,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及其腐朽的法律制度,论证中国变法图强的必要性、迫切性以及建立资产阶级法律制度对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作用。这对于中国近代法律思想领域中反封建的民主思潮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从封建主义法学转变到资产阶级法学的新阶段,促进法学的中西融通,都起了重要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严复开创性的工作与沈家本为促使中国法制近代化的修律实践交相辉映,构成了中国近代法律史上的一幅绚丽图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