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灿 《求索》2010,(4):168-170
关于《文心雕龙》书名中"雕龙"二字的解释,众说纷纭。刘勰在《序志》里为书名做解说时提及"雕龙奭"的典故。但他究竟是在肯定还是在否定意义上使用这个典故,对此问题有不同回答。现有研究大致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刘勰重视雕饰、注重文采,是在肯定意义上使用这个典故。周勋初先生的观点与这一派略同;另一派观点与前者恰恰相反。如果认为刘勰是在否定意义上使用的这个典故,那么书名中"雕龙"二字有何意义,刘勰使用它们又有何意图?对此,现有研究并未作进一步探究。笔者也持与后一派相同的观点,并认为,刘勰在解说为何要用"雕龙"二字作书名上,自己也语焉不详,似乎有点欲说还休。本文联系《文心雕龙》的写作背景,并在前辈学者启发下,试图为书名中的"雕龙"二字寻求新的可能解释。  相似文献   

2.
"虚静"是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学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概念,指主体排除干扰、内心空明澄静的一种心理状态."虚静"这一概念,来源于老庄哲学.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篇>也进一步表达了对虚静的看法.但是,刘勰的虚静观也表现出明显不同于庄子虚静观之处:两种虚静观的内涵与表现不同,达到虚静状态的途径与手段也不同.刘勰的虚静观是对庄子虚静观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3.
<左传>中,"刑"字主要在广义的"刑罚"意义上使用,"法"字主要在"法度"的意义上使用,二者无直接联系,"法"即"刑"之说不能成立,"法"与"刑"相通的基础是都与"法度","礼则"之意相关.<左传>中"法"字和"刑"字的使用情况反映出:"法"不是"刑",至少在战国初期以前,"法"是内含"正"义的,这种"正"指的是合于先王之道.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文论体系中,"和"是一个核心概念,历代文论都不乏关于"和"的深刻论述及不懈追求。《文心雕龙》作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一本巨著,其中也有大量涉"和"字句,"和韵"概念的提出、"和气"概念的拓展,在显性层面显现刘勰对"和"创造性的生发;而在隐性层面,《文心雕龙》的思维之和、理论建构之和、文采之和无一不体现了"和"渗透在《文心雕龙》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在体制结构、语言表达、艺术风貌方面有着独到的唯美言说特征,刘勰借助语言结构修辞表现手法使得自己内在的情感得以明晰外化,从而传递出艺术的张力和生命流动的美丽,其诗性言说方式在当今仍然是文论书写的很好借鉴与参照.  相似文献   

6.
<正>毛泽东的诗论数量不多,更不像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艾青《诗论》等专著,但对中国诗苑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却是十分巨大的。本文只就其"诗论"  相似文献   

7.
刘勰《文心雕龙》专设有《练字》篇,论述文章写作中拣选文字的一般原则,而其所涉及者又主要为字形问题,似乎与文学理论无关,因而不为后世研究者所重视,甚至受到不少非议。只有充分考虑到当时文章书籍的生产、流通条件等物质文化因素,并将《练字》篇置于全书理论体系的整体构思之中,才能正确理解本篇的写作意图及其历史意义,并发现它与后世"炼字"说的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中大量存在以珠玉言说文章的现象,这体现了珠玉文化对文艺美学的渗透与影响,是珠玉审美历史的进展,“以珪璋譬喻文才”即是对“以珪璋譬喻德行”的突破.“雕琢”、“雕画”、“雕削”、“雕龙”等用语体现了修饰文章与雕琢美玉之间的融通,“璞”、“珩”等用语与文章审美的原理密切相关;只有更多地了解古玉知识,才能深入把握珠玉用语的内涵,进而体会刘勰文艺美学思想的本质与特色.  相似文献   

9.
如今,朋友聚会闲聊时,您要说不知街舞为何物,套用<大腕>中的一句经典台词就是"都不好意思和人家打招呼".没错,街舞就是这么火,尤其在标榜自己是"新新人类"的年轻人中间相当受欢迎,"街舞"似乎成了他们嘴里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  相似文献   

10.
南朝人刘勰所撰《文心雕龙》,是我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学论著。全书五十篇,其中《杂文》篇是我国古籍中首先提及并讨论杂文的篇章。今人研究杂文概念和源流演变,往往提及此篇。然而几乎众口一词,认为刘勰所谈的杂文与今日所谓杂文“完全不同”,因而抹煞了这篇作品的现实意义。其实,只要仔细认真地读一读这篇文章,我们不难发现,刘勰所论确有许多可供借鉴之处,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