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灾后重建,都江堰市以基础设施重建为重点,有序推进重建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城乡统筹力。半年多来,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新开工或复工项同已达290个,总投资387亿元。目前,都江堰市已初步确定了16个城镇安居住房项目和200万平方米的农村统规统建房建设项目,并计划分3年投资133亿元,到2010年底全面完成城乡永久性安置房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经济全面发展,又包括农民收入较快增加;既包括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又包括公共事业不断进步;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又包括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去年,循化县紧紧围绕打造全省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目标.以“五大措施”助推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该县确立了建设“黄河上游生态环境优美、地域民族特色浓郁的旅游休闲胜地和生态园林城市”定位。提升品位。增强城镇文化软实力。按照“西延东伸、南改北扩”的县城建设思路。完成投资4.23亿元,实施了积石大街道路西延、民俗风情一条街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4.
城乡文化统筹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新农村建设更深入的发展应该体现在农村文化建设上,实现新农村新文化。在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时必须坚持城乡文化统筹,城乡文化相互交融有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是农村深层次上的全面发展。必须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中城乡文化统筹发展的作用与意义,注意城乡文化的共性与个性,认清城乡文化发展不均衡的原因,针对不同对象的需求,采取不同形式来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活动,使文化发展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载体。  相似文献   

5.
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在振兴“两翼”,振兴“两翼”的关键在繁荣农村,繁荣农村的关键在农民增收。为加快山区脱贫步伐,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10年起到2012年,在渝东北和渝东南17个区县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三年内95%有劳动能力的农户户均增收一万元。  相似文献   

6.
去年以来,镇原县围绕“三农”工作大局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立足实际,科学规划,整合项目,整体推进,实施市级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镇1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3个、县级试点村21个,全县新农村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26亿元。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人》2009,(4):22-23
2009年,红寺堡围绕改善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将着力办好八件实事:一是实施“人饮解困计划”,完成新庄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新庄集四支干高、低口237万人饮用水问题。二是实施“扶弱助困计划”,争取城乡救助资金900万元,救助城市低保1800人,标准不少于125元:新增农村低保2000人,累计达到1.4万人,标准不低于40元,做到应保尽保。三是实施“全民创业计划”,发放全民创业贷款120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00个,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四是实施“教育均衡计划”,建设红寺堡回中,  相似文献   

8.
老池乡地处遂宁市船山区南边。该乡有初中、小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各一所。近两年来在实现农村“普九”的基础上,3所学校积极参与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试点,探索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在规范化管理、特色化发展道路上步子坚定,取得了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9.
两年投资60亿元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市、区级大项目好项目52个,总投资超过500亿元;2009年发展设施农业园区2万亩,超过之前历年总和;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主要经济指标好干预期,大部分指标增幅提速明显,经济实力在全市排名进位……谈到取得这些成绩的重要“法宝”时,区委领导同志认为,关键是培养造就了一支素质过硬、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而这支队伍的形成,又得益于在干部选拔任用上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人》2008,(22):I0002-I0003
2008以来,隆德县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紧紧围绕“一个核心”,着力舞好“两个龙头”,认真实施“三个一工程”,培育发展“四大产业”,用足用活“五个动力”,努力实现“六个突破”的“123456”总体发展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激情创业、务实苦干,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265万元,同比增长10.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805万元,增长41.1%;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87万元,  相似文献   

11.
试析乡风文明建设的"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本锋 《求实》2006,(12):103-105
营造乡风文明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工程,又是难点工程,在营造文明乡风过程中存在着四大瓶颈认识误区制约了文明乡风的培育,这是“认识瓶颈”;先进文化还未牢牢占领农村文化阵地,这是“思想瓶颈”;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这是“硬件瓶颈”;教育资源匮乏、精英人才流失,这是“人才瓶颈”。要破除这些“瓶颈”,培育健康文明的乡风,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做到三个统筹发展统筹城乡文化、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统筹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统筹乡风文明建设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雁行 《党建》2012,(11):43-43
近年来,广东惠州市在追求“富口袋”的同时注重“富脑袋”,健全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惠州市始终坚持实施文化民生财政,把发展文化民生作为科学发展“惠民之州”建设的重要内容。五年来,全市累计投入100亿元,用于文化建设。市财政每年还专门拨出“4个1000万”资金,投入重点文化项目,即1000万作为文明城市常态化建设经费;1000万作为市奥林匹克体育场和江北体育馆引进文化体育项目补贴;1000万作为文化艺术中心经营演出补贴;1000万作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同时,市财政每年还拨付数百万元作为文化事业建设费,用于补贴“快乐时光”广场文化活动和“文化下乡”等活动。惠州市还实施了“文化消费卡”制度,每年由市财政提供100万元的补贴资金,为广大未成年人、老年人、异地务工人员,以及城乡低保户等群体提供订报、购书、看电影、看电视等基本文化消费补贴服务。群众自发成立的自行车协会、太极拳协会、木兰拳协会、社区秧歌队、老年活动之家、老年艺术团、老年门球队等文化活动组织,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活动。民间艺人和民间文艺团体积极开展蓝田瑶族舞蹈、客家山歌、龙形拳、龙门农民画、惠东渔歌、小金口舞麒麟等传统文化艺术活动。以市区市民乐园、滨江公园等为龙头,以县(区)文化广场为骨干的“快乐时光”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活跃,目前已演出近200场。如今的广场文化活动是“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活动、天天有舞会”,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人》2009,(23):60-61
板桥乡总面积30.68平方公里,总人口30109人,下辖11个行政村、78个村民小组,15个党支部。2009年,乡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以城乡一体化建设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争取项目资金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全乡社会总产值13.5亿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16元,人均增加495元;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先后荣获吴忠市“文明单位”、“五好乡镇党委”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4.
陈燕 《世纪桥》2011,(15):136-137
重庆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推进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重庆市委、市政府实施"三万计划"之"三支计划",即"万名专业技术人才支农支教支医计划",引导项目在农村"落地"、人才向项目"集结"、技术在一线"检验"。"三支"计划为重庆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引导重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助推重庆统筹城乡发展农村人口转移工作,加快重庆统筹城乡医疗步伐,促进重庆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优化重庆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循化县     
循化县有效整合各类项目资金,严格落实部门对口帮扶责任制,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积石镇新建村的投入力度,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1124.2万元,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围绕发展新产业,新建村种植线辣椒670亩,蔬菜100亩,苗木林地190亩,投资35万元建立了300亩优质核桃基地;实施了投资150万元的绵羊养殖项目和投资63万元人口较少民族扶持发展项目。二是围绕建设新村庄,投资50万元完成了村道硬化与拓宽延伸工程;并投入大量资金,对示范村进行了亮化美化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围绕培养新型农民,投入5万元对全村剩余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共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人员达230人。四是倡导新风尚,逐步完善了村规民约、民主评议制度,村民讲文明、讲卫生、讲道德、讲新风的意识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主要矛盾,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破解“三农”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相对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而言的,它要求把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进行通盘筹划,综合考虑,以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为最终目标,统筹城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环境建设,统筹解决城市和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7.
王咏红 《唯实》2005,(10):53-55
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迫任务。无锡实现“两个率先”,重点和潜力在农村,差距和难点也在农村。根本之策和关键之举是实现无锡发展、创新的“五大体系建设”,切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大力实施突破西山战略,累计完成扶贫开发各类基础设施项目146个,总投资20.35亿元。截止2013年底,西部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16元,8.78万人脱贫。西部山区现已成为宝鸡市统筹城乡发展实验区、农村生态文明先行区和集中连片板块式扶贫开发示范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项目配套和路桥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宝天高速建成通车,千北公路全线贯通,通村道路全部硬化,极大改善了西山群众的出行条件。  相似文献   

19.
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是市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宏伟目标。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思路和重要方法就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然而,目前城乡文化建设发展严重失衡,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着多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宣传思想工作老化弱化和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等挑战,这些都是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的严重制约因素。因此,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的重点和瓶颈都在农村,如何消除城乡文化待遇差别,打破城乡文化界限,夯实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思想、物质和人力三大基础,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本条件,是亟待研究和攻克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也是难点。巫溪县塘坊乡学堂村作为一个边远山区县的贫困村,通过短短几年的有效实践,唱响了一曲“文化搭台、精神聚力、和谐发展”的新农村建设之歌,走出了一条有效、实用、可行的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新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