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公民导刊》2013,(8):46-46
<正>本刊"争鸣"栏目推出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许多读者来信、来电提出意见和建议。重庆市渝中区人大常委会傅奇志在给编辑部的信中提出,"争鸣"的话题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结论,并建议像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编辑出版的《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释义与解答》一书那样,针对"争鸣"话题,给出一个指导性、原则性的意见。为此,本刊"争鸣"栏目特别  相似文献   

2.
<正>多年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刊物《公民导刊》设置了一个好的栏目——"争鸣",很受读者欢迎。"争鸣"话题要么是编辑部拟出的,要么是公开征集的,参与"争鸣"者以人大工作者和人大代表居多。同时,笔者还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以前话题几乎是有关人大工作的,而现在扩展到了其他方面。设置"争鸣"栏目,可以说是报刊改版仓新的重要举措之一,因为栏目如果  相似文献   

3.
<正>"争鸣"栏目就是为人大工作者搭建的思想交流平台,无需对所议话题给出指导性、原则性意见,否则会影响栏目多元、平等、自由的"争鸣"氛围。结论不明确正是"争鸣"魅力所在。《公民导刊》"争鸣"栏目之所以广受欢迎,就是栏目每期"争鸣"话题都与人大工作紧密关联。题材涉猎广泛,内容涵盖丰富,或理论前沿,或工作实践,或法治热点等。通过互相争辩,各抒己见,启发广大读者和人大工作者对所议话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对  相似文献   

4.
<正>"争鸣"栏目的话题答案,尽在"争鸣"文章之中,读者应自我领悟;地方人大给"争鸣"话题出答案,没有权威,但编辑可"画龙点睛"。"争鸣"栏目讨论的话题,往往是在现行法律法规中无法找到明确答案,或者是在人大工作和法治实践中做法和观点不一的话题。既然是争鸣,必然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没有权威的解读,也就无法给出准确的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公民导刊》2007,(10):58-58
我喜欢"争鸣"我常常与同事在一起,讨论各地人大工作中出现的创新作法,所以特别喜欢读贵刊"争鸣"栏目刊登的文章。个人认为,这个栏目办得比较成功。因为新形势下的人大工作,需要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和创新,贵刊每期"争鸣"都能抓住当前人大工作中的一些热点、难点话题,并结合实际  相似文献   

6.
2011年年初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网上阅读到《公民导刊》,在看了争鸣栏目里的文章后,我觉得眼前一亮。从此《公民导刊》我每期必看,成了我的良师益友,特别是争鸣栏目,引领我在人大理论的海洋中思,考、探索。  相似文献   

7.
是否可以采取"提前介入"方式开展备案审查?有人认为,"提前介入"就是提前把关,能提高办事效率,减少工作失误,应该推广。反对者认为"提前介入"看似合理,但没有法律依据,不应提倡!备案审查可以"提前介入"吗?请看本期争鸣。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给“争鸣”提点意见在上期杂志,“争鸣”栏目编辑叫我们为该栏目提点建议或意见,看了这几期讨论的话题,我有一个感受就是“争鸣”的话题,要尽量多些与基层人大工作相关的内容。拿这次“起草中立是确保立法公正的良方吗?”的话题来说,说实话,我们区县人大工作者参加讨论就有一定的难  相似文献   

9.
<正>2007年1月号,"争鸣"栏目刊登《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有无监督权?》,奉献街道人大监督热议。"争鸣"自2005年9月号开设后,已成品牌栏目。人类任何一种制度都要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街道人大工委十年前还是个新鲜事物,其性质、地位和作用尚未得到群众,包括少数领导干部的重视和认识。如何监督法律法规在本区域实施;如何畅通代表联系群众渠道;如何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等课题,都有待探索。《公民导刊》2007年1期  相似文献   

10.
《公民导刊》2012,(12):18
为了充分调动人大代表履职的积极性,某县人大代表小组决定推行代表小组长"轮值制"。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是组织开展小组活动的创新,应该推广;也有人认为,代表小组长"轮值制"不宜提倡,应择优推选。代表小组长"轮值制"值得推广吗?请看本期争鸣。  相似文献   

11.
《新东方》2018,(6)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的文坛形成了大规模的争鸣,然而学界并没有从"争鸣"的角度对这段文学史给予足够的关注。笔者希望能够整合到目前关于"争鸣"的资源,返回到那一时期"争鸣"的场景中,从争鸣史的角度把它形成一个整体,给予全方位的考察。通过分析"争鸣"的社会环境与历史成因,借助有影响力的文学刊物与重要的有争议作品,将其纳入文学史的脉络,来探讨为什么这一时期会发生如此大规模的争鸣。这样有利于呈现出七八十年代之交文学"争鸣"的完整的脉络,填补文学史中有关争鸣史的欠缺。  相似文献   

12.
读者来信     
从2005年第8期杂志开始,杂志新开设“争鸣”栏目。接到任务后,在报刊社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我克服因杂志邮递周期长等困难,采用发电子邮件、QQ等多种快捷方式,主动出击约稿,结识了一大批来自全国的作者,我又从中筛选出一批人大理论水平较高的作者作为骨干作者,不仅使“争鸣”栏目在较短时间内办出了自己的特色,而且还搭建起了杂志与我市区县人大之间的联系桥梁。许多区县人大工作者包括一些区县人大领导,都积极地为办好栏目出主意,想点子。我又借东风,让区县人大的作者出话题,  相似文献   

13.
读者来信     
《公民导刊》2013,(10):60-60
<正>"探"出了"究竟"翻开9月号的《公民导刊》,突然被"探索研究"这一栏目吸引。以前这个栏目,一般只有两篇较长的文章,因为是理论类的稿件,读起来颇费心思。而这一期由四篇文章组成,虽然简短,却"探"出了"究竟"。《正确处理"五方"关系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一文,提出了新形势下人大如何更好地处理和协调与党委政府等方面的关系,推动经济和  相似文献   

14.
<正> 《湖北社会科学》中的许多醒目的栏目很吸引人,如《中部崛起的理论与实践》、《改革理论探索与争鸣》、《争鸣园地》、《当代企业与企业家》、《短论集萃》等等。进而细细浏览,愈觉文章中许多思想、理论、观点不同凡响,即使是争鸣文章,也很有见地,每期文章都体现了求实求是的探索精神。我认为,无论哪种类型的刊物办得好坏与否,重要的标志之一,即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和客  相似文献   

15.
监督法颁布实施以来,各级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更加规范、更具成效。当前,地方人大常委会对监督工作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有的地方人大常委会把主任会议听取"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予以取消;有的地方人大常委会把主任会议听取专项工作报告作为监督工作的主要形式。主任会议是否有权听取"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目前有不同的看法,各地的做法不尽相同。本人作为一名人大工作者,也想借"争鸣"栏目听听专家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敬告作者     
《探索与争鸣》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理论评论刊物。创刊以来,始终以"坚持正确方向、提倡自由探索、鼓励学术争鸣、推进理论创新"为办刊方针,积极反映时代主旋律,努力追踪改革新浪潮,注重对学术和社会热点作深层次的理论评析,强调问题意识、思想性与争鸣性,追求内容新、传播快、覆盖广的办刊特色,是学术界进行理论探索、交流、争鸣的重要园地。  相似文献   

17.
敬告作者     
《探索与争鸣》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理论评论刊物。创刊以来,始终以"坚持正确方向、提倡自由探索、鼓励学术争鸣、推进理论创新"为办刊方针,积极反映时代主旋律,努力追踪改革新浪潮,注重对学术和社会热点作深层次的理论评析,强调问题意识、思想性与争鸣性,追求内容新、传播快、覆盖广的办刊特色,是学术界进行理论探索、交流、争鸣的重要园地。  相似文献   

18.
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已有近四十年没有集中讨论了。近年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已不仅仅局限于史学领域,而以更宽泛的形式在文学、影视中表现出来,乃至屡屡发生令人难以容忍的胡乱评价历史人物的现象。为此,我们在争鸣栏目中,陆续推出相关文章。本期刊登的第一、第二篇文章观点相去甚远,孰是孰非,尽可争鸣。我们期待着,广大作者和读者积极参与讨论。 ——编者  相似文献   

19.
时值盛夏,暑气逼人。捧读第八期《公民导刊》,从一个"变"字中,感受到凉风悠悠,沁人心脾!变——体现在本期的选题和组稿中。"专题报道"栏目王君宏撰写的《重庆地方立法求变》,表述了如何"在地方立法上下功夫",探索并迈上了"实用"和"特色"的地方立法工作之路。"探索研究"栏目向先全撰写的《"三个转变",加强和改  相似文献   

20.
<正>时值盛夏,暑气逼人。捧读第八期《公民导刊》,从一个"变"字中,感受到凉风悠悠,沁人心脾!变——体现在本期的选题和组稿中。"专题报道"栏目王君宏撰写的《重庆地方立法求变》,表述了如何"在地方立法上下功夫",探索并迈上了"实用"和"特色"的地方立法工作之路。"探索研究"栏目向先全撰写的《"三个转变",加强和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