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临床和法医病理实际工作中,主动脉瘤破裂大出血死亡案例并不少见。但高安动脉炎合并多发多样性动脉瘤,主动脉壁分离破裂,胸腔大出血致死很少见。现将遇见的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胸主动脉瘤是由于胸主动脉壁的中层有局部破损、薄弱,在管腔压力的冲击下,向外膨胀、扩大而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摊硬化,其次是梅毒、感染和损伤等。目前由结核引起者较为罕见,作者遇到1例在作纤维胃镜检查时因结核性升主动脉瘤破裂致心包填塞死亡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3.
胸主动脉瘤是由于胸主动脉壁的中层有局部破损、薄弱,在管腔压力的冲击下,向外膨胀、扩大而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梅毒、感染和损伤等[1]。由结核引起者较为罕见,作者遇到1例在作纤维胃镜检查时因结核性升主动脉瘤破裂致心包填塞死亡案例,报告如下。1案例资料简要案情王某,男,47岁,工人。1年前因发热、盗汗、乏力、咳嗽在某镇卫生院经X线胸透诊断为肺结核,服用异烟肼、利福平药物治疗4个月,后因肝功能损害而间断治疗。家庭成员无结核病史。某日上午8时王某因上腹痛在某市中心医院作纤维胃镜检查(术前未作B超、胸透及心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破裂的死亡原因、临床表现及法医病理学特点。方法对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2001—2011年受理的63例主动脉夹层破裂致死的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动脉夹层破裂好发于中青年男性(30~49岁);病理分型以DeBakeyⅡ型为主;常见死亡原因为心脏压塞;临床症状以中腹痛最为常见,但其疼痛部位和主动脉夹层部位吻合度不高,部分可无明显症状;破裂口多在升主动脉,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理改变。结论熟悉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及法医病理学特点,对此种疾病生前诊断及死因鉴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云南省44例主动脉夹层破裂死亡的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此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收集2002~2017年昆明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受理的44例主动脉夹层破裂死亡案例,对其一般情况、临床分期、临床表现、危险因素、病理分型、内外膜破裂情况、直接死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主动脉夹层高发于在40~49岁,男性多于女性,大多数为急性主动脉夹层。冬季死亡数最高,春季死亡数最低;疼痛为最常见首发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是重要危险因素;A型主动脉夹层占比高于B型主动脉夹层,破口主要发生在升主动脉,其形态多为横行;心脏压塞是主要死因。结论主动脉夹层破裂前多有明确首发症状,可合并多种高危因素,注重与损伤的鉴别以及医疗因素的因果关系判断,对法医学鉴定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主动脉破裂死亡30例法医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外伤性主动脉破裂法医病理学特点。 方法 对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 1983 -2 0 0 3年 3月所做 3 0例外伤性主动脉破裂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 外伤性主动脉破裂以男性青壮年为主 ( 66% ) ,1983 -1993年以高坠为主 ,1994-2 0 0 3年以车祸为主 ,损伤发生部位以主动脉弓部及起始部为常见 ,且绝大多伤者在 3 0min内死亡。 结论 外伤性主动脉破裂发生 ,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伤性主动脉破裂法医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1983—2003年3月所做30例外伤性主动脉破裂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外伤性主动脉破裂以男性青壮年为主(66%),1983-1993年以高坠为主,1994—2003年以车祸为主,损伤发生部位以主动脉弓部及起始部为常见,且绝大多伤者在30min内死亡。结论 外伤性主动脉破裂发生,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主动脉夹层破裂致死的相关特征,以期为主动脉夹层破裂致死案例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主动脉夹层破裂致死的法医学鉴定案例20例,对死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死亡原因、病理特征、易患危险因素(高血压、冠心病等)、伤病关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例中涉及医疗纠纷有10例,涉及外伤有7例;1例首发症状为典...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夹层破裂与非破裂管壁的病理学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炎性细胞和金属基质蛋白酶(MMPs)与主动脉夹层病变的关系。方法对本教研室1999年~2001年尸检14例主动脉夹层破裂致死(破裂组)和8例主动脉夹层因其它疾病死亡(未破裂组)的尸检案例资料,应用W e igert弹性纤维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对两组主动脉夹层的动脉壁结构,CD68着色及MMP-9活性进行对比观察,并对免疫组化阳性染色进行图像分析。结果W e igert染色显示,两组管壁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均有较明显的分离、断裂或消失,但破裂组病变程度比未破裂组更重。免疫组化与图像分析结果显示,CD68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在破裂组为0.933±0.750,未破裂组为0.617±0.674;MMP-9活性的平均光密度值在破裂组为0.924±0.541,未破裂组为(0.651±0.988);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和MMP-9活性与主动脉夹层动脉管壁的病变程度及破裂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升主动脉破裂存活57小时1例李曙光,张绿高,曾和祥(1.四川省自贡市中级人民法院;四川6430002.四川省荣县人民法院;四川6431003.四川省自贡市公安局;四川643000)心脏升主动脉破裂,如未及时发现并处置,能存活的时间相当短暂,笔者...  相似文献   

11.
贾发安 《证据科学》2003,10(2):72-73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临床上极为少见,容易误诊误治,又因病情进展迅猛,极易导致病人在未诊断清楚前死亡.本文报道一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因医院错误的诊治 ,在未查清病因前连续使用强痛定,导致患者死亡的案例,并就医疗过失要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瘤破裂死亡案报道甚多 ,但妊娠后期胸主动脉瘤破裂死亡案例较少见 ,笔者在检案中遇 1例 ,现报道如下 :1 案 例某女 ,2 5岁 ,农民 ,妊娠 8个月 ,某日因上腹部不适在当地镇卫生院就诊 ,按胃炎治疗 ,检查胎位 ,胎心及孕妇血压正常 ,Hb 10 0g/L。次日以上腹痛加重并口干而住院观察 ,给予口服吗丁呤、多酶片、胃得宁、 65 42及静脉输糖盐及先锋霉素等 ,但疼痛症状仍未缓解 ,晚 11时突然昏迷 ,经吸氧等抢救治疗 ,在转院途中死亡。因家属认为是医疗事故 ,于死后第二天解剖检验。尸检口唇、指甲略发绀 ,体表无损伤。头颅解剖见脑回变宽…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夹层破裂死亡的案例已有不少报道 ,但腹主动脉的巨大动脉夹层破裂死亡的案例少见 ,笔者遇 1例 ,现报道如下。1 案 例张某 ,女 ,5 5岁。某日中午在田间劳动时觉左腹部疼痛 ,到卫生所治疗 ,肌肉注射山莨菪硷(6 5 42 )一支后病情缓解回家。下午 5时因腹部疼痛加剧 ,再次到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死亡一例陈国俊,张云涛(安徽省淮南市人民检察院,淮南232001)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死亡的法医检验少见报道,笔者在办案小遇一例,现报告如下。1案情摘要死者男性,42岁,农民,1994年2月6日晚在本村参与赌牌,被派出所抓获,被捆...  相似文献   

15.
<正>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或心脏破裂猝死者并不少见,但尚未见有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亚急性破裂合并左心室破裂猝死的报道。现将我们近期发现的一例报道如下: 死者男性,63岁,某铁路局退休工人。于某年9月22日上午7时被发现死于某旅舍卫生间内。现场勘验无特殊发现,死者衣着完整。家属称死者“生前健康”。尸检死后第7天尸验(尸体冷藏保存)。一般体型,身长175cm,发育正常。体表无外伤,胸腹腔无异常;颅、脑正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中胸部主动脉损伤的特点,为法医学鉴定提供数据参考。方法从性别、年龄、交通方式、胸部主动脉损伤情况等方面对存在胸部主动脉损伤的27例交通事故死亡案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交通事故主动脉损伤案例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31~70岁年龄段占74.1%;交通方式以摩托车多见,其次为电动车,多与货车发生交通事故;多伴有肋骨骨折以及肺损伤;胸部主动脉损伤好发于升主动脉处,其次为主动脉弓和胸主动脉。升主动脉损伤好发于距离主动脉瓣0~<1.6 cm内,而≥2.6 cm处较少见,主动脉瓣膜损伤好发位置依次为前半月瓣、右后半月瓣、左后半月瓣。63.0%的案例发生主动脉破裂,另外37.0%仅发生主动脉内膜、中膜裂伤。少数死者伴有主动脉病变。结论 交通事故所形成的作用力较大,胸腹部损伤容易造成升主动脉近心端损伤。法医在对交通事故死亡案例进行法医学鉴定时应仔细查验主动脉损伤情况,根据损伤及主动脉病变情况、程度等综合判断伤病关系。  相似文献   

17.
车祸致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法医学鉴定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 issection,AD)是主动脉瘤的一种,其形成的原因很多,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动脉中层囊性坏死、马凡氏综合征、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外伤和梅毒等。一般由外伤引起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相对较少见,最近笔者在检案过程中遇到一例,现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某男,38岁。2005年10月26日被灌装车撞倒致伤,即送医院治疗。入院查体:神清,血压15.2/10.9kPa,脉博72次/m in,呼吸20次/m in,体温36.3℃,自主体位。左肘后皮肤挫裂伤3cm,左小腿肿胀、压痛,胫前皮肤挫伤,污染明显,胸部挤压征( ),左前胸压痛,骨盆挤压征(-),其它…  相似文献   

18.
周良田 《法医学杂志》2002,18(4):236-236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issectinganeurysmofaorta)多见于向主动脉外壁破裂[1],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向内膜破裂致猝死罕见报道。1案情某男,29岁,工人,数年前发生过车祸。近年来持续心慌、心悸。某日早上8时许不明原因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送医院抢救途中死亡。2尸检死后24h尸检,口、鼻腔少量白色泡沫,口唇、指端明显紫绀,右锁骨至右肩胛部15.5cm×0.5cm手术疤痕。解剖见:右锁骨胸锁关节近端陈旧性骨折,伴假关节形成,胸腔内无积血积液,双肺萎缩,与心包、胸壁广泛粘连,气管、支气管内膜轻度充血、水肿,…  相似文献   

19.
例1.男,60岁,农民。于1992年2月在婚外性生活中,突然面唇紫组、出汗,手捂左胸,随即死亡。尸检见心包内充满血液,约150ml,伴有血凝块。心脏呈未收缩状。于主动脉根部、距右冠状动脉开口约9mm处有一直径15mm的破裂口,形态不规则(见照片)。主动脉根部及有、左冠状动脉开口处见有明显的粥样硬化。卵园孔约5mm。余无异常。病理诊断;(1)右乏氏窦瘤破裂并心包填塞;(2)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3)房间隔缺损。例2.男,28岁,农民。于1987年4月与人争吵时,自觉难受、下蹲,随即倒地死亡。尸检见心包腔被血块填塞。主动脉根部…  相似文献   

20.
褚鹍  王鹏 《刑事技术》2007,(4):55-55
夹层动脉瘤是发生在动脉壁某一部分因病变而向外膨出,形成永久性局限性血管扩张的一种疾病。夹层动脉瘤几乎只发生在主动脉,而且常发生在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作者曾遇1例肺动脉夹层动脉瘤,伴肺动脉瘤破裂导致心包填塞而猝死案例,在报道中比较少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