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丽葵 《半月谈》2004,(16):2-62
无论孩子的日常衣物还是学习用品,倘若一些普通品牌质量、款式都还宜用,那就绝无必要多花一倍甚至几倍的钱去选择所谓的名牌。而如果综合考虑,购买名牌确实好处更多,那也不必把名牌消费当作“洪水猛兽”。以购买书包为例,由于书包是孩子天天背负的东西,上了中学以后更是“分量”骤增,所以我非常赞成孩子选择名牌。出发点与漂亮、虚荣无关,图的  相似文献   

2.
孙云晓 《半月谈》2004,(16):1-62
中学生崇尚名牌是非常合乎情理的现象。何为名牌?名牌是文化的凝结,是质量的象征,是时代的标志。中学生正处于多梦的时节,他们对名牌往往一见钟情,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进一步推理,崇尚名牌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之一,中学生崇尚名牌,其主旨也是崇尚现代精神,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现代人。但是,话说回来,希望崇尚名牌的中学生朋友能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相似文献   

3.
魏盛怀 《半月谈》2004,(16):58-58
我初中就读于所谓的“贵族学校”。那儿很多同学身上都是名牌货。一些同学更是“全副武装”到了牙齿:从几千元的球鞋,上千元的衣裤,近万元的手表,到20元一只的耐克牌一次性纸内裤,同学们开玩笑说就差没用钱当手纸了!对此,我们班曾展开过一次讨论。有同学说,名牌货品质好、款式新,能提高生活质量;也有同学  相似文献   

4.
所谓恶搞,是指用滑稽、搞笑等方式表达出自己心里对某些人物和事物的看法。如今在西方,它己成为一种“政治文化”,对政要的恶搞花样百出。  相似文献   

5.
应区别对待     
戴郁玉 《半月谈》2004,(16):60-60
我认为对中学生名牌消费现象要区别对待。若是为了虚荣心,我这件衣服比你的牌子更有名,他那件衣服的价格比我的高,为此陷入了无止境的攀比中,今天穿这件,明天买那件,一旦不能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马上就丢掉再买,哪怕只穿过一次也在所不惜。这样的行为,我认为是过度的,它不仅会把中学生引入消费误区,而且也会影响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带来种种问题。对此,老师和家长要加强教育,帮助这些同学克服互相攀比、追求  相似文献   

6.
前程无忧网曾做过一次"晒晒第一份工作"的网上调查,共有996人参与,其中男性比例为52%;大专以上学历占90%;17%的受访者来自外资公司,10%来自合资公司,44%来自民营/私企公司;有1~3年(包含3年)工作经历的受访者为48%,3~5年(包含5年)工作经历的受访者为20%,5~8年(包含8年)的为12%,8年以上的占8%。我们来看看这样的调查有什么惊人之处。  相似文献   

7.
彭之辰 《半月谈》2004,(10):63-63
说起中学生心理健康,我觉得“抑郁”是主要问题。作为一个乐天的男孩,我认为,虽然现在中学生面临的压力很大,但是只要调整好自己,其实快乐也很容易。这其中的关键,我总结了一下,就是要把握住“点”,维系好“线”。  相似文献   

8.
连日来,记者在对留守儿童调查采访中发现,留守儿童大多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共同生活。由于监护人年迈体弱,受教育程度偏低,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得不到切实有效的督促、帮助和辅导,导致学习成绩普遍偏差。隔代监护,在孩子教育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憾。  相似文献   

9.
曲祖江 《半月谈》2004,(16):61-61
现在中学生日常消费确实有追求名牌、不断上档次的趋势。这一方面说明了家庭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另一方面也警示人们对盲目攀比、讲排场、比阔气的风气不可轻视。中学生作为一个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崇尚时尚的消费群体,有自身的消费心理,同样拥有消费名牌的权利,但他们在名牌消费上却容易走入误区。哪个名牌不诱人?哪个孩子不被名牌所诱惑?然而又有多少孩子接受过日  相似文献   

10.
我很矛盾     
范欢 《半月谈》2005,(1):62-62
其实我的家庭不富裕,对于这份助学款我很渴望,可就是鼓不起勇气去申请。我很矛盾,明明知道人不应害怕一时的贫困,一辈子的贫困才是最可怕的,可是我认为就是那一时的贫困让人知道了也挺可怕的.  相似文献   

11.
我很平淡     
“只要是对社会、对发展有益的事,我都会高高兴兴尽力而为”,我作为九三学社银川市金凤区委会主委、宁夏自治区政协委员、宁夏农林科学院信息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用这样一句话简要表达了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向。  相似文献   

12.
高远 《中国保安》2012,(20):75-75
我是一名老保安员,从第一天穿上保安制服到现在已经快十年了,也从一名普通保安队员成长为保安队的队长。这十年间,有太多的经历与感受,借助这个栏目,我也想说上一说。  相似文献   

13.
张文琪 《半月谈》2005,(2):59-59
以文会友是个有品味的活动,它比以酒会友、以赌会友强多了。但我认为对于我们中小学生来说是十分不利的。中学阶段是学习任务最重的时期,学习内容多,压力重,竞争激烈,精力上不允许分散,否则会顾此失彼,影响学业。同时,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中学生鉴别能力不强,有可能受到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报刊对名人的访谈中,我看到,几乎每一个男孩子都曾有过当警察的梦想,这让我感到惭愧。小时候,因为住在部队大院,眼睛里看到的都是英姿飒爽的军人,心里向往的也就是穿上挺括的军装;上学后,知道了老师在同学面前至高无上的权威,就希望自己长大以后也能成为“孩子王”;小学三年级时,认了几个字儿,连蒙带猜地读过了几本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小说,就蠢蠢欲动,做起了“作家”梦。这一梦就是30多年,中途无论是当知青,还是在工科院校念书,都从来没有改变过。真的,我从来没有想过当警察,更没有想到会写出这么多公安题材的作品。几乎每个记者都会…  相似文献   

15.
他们是被称为“80后”的一代,他们像花一样美丽娇艳,有蜜一样的生活。但他们却承载着父辈的梦想,饱尝了社会的挤压,他们同千军万马的考生一齐拥向独木桥——高考!高考!自从高等教育由“精英”走向了“大众”之后,他们的大学之路成功吗?他们快乐吗?他们今后的人生将怎样启航……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6,(3)
正陕西省种老先生今年92岁高龄,1983年11月毅然放弃台湾优越生活,几经周折回到陕西定居。在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下,他被安排到西安石油仪器厂负责摄影宣传工作至退休。尽管种老先生生活比较艰苦,但精神世界特别充足。近两年,他摔跤骨折3次,我们经常去家里看望他。每次我们看望他时,种老先生都表示感谢说:"我将继续发挥余热,期盼祖国早  相似文献   

17.
金沙沙 《小康》2009,(4):74-76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无数的青年、中年、老年,甚至孩子为他的诗而倾倒,他被人们称为“汪国真现象”。与此同时,他的诗也引来了无数的非议,评论家笑他的诗“只是思想的快餐,哲理的炒卖”。经过十几年的岁月洗濯,再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汪国真已不只是诗人汪国真,别人还称他为书法家、画家、作曲家。  相似文献   

18.
耿帅 《半月谈》2004,(6):64-6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隐私权,中学生也是一样。在网络中,人与人的交  相似文献   

19.
<正>正龙拍虎俨然成为一个成语,此事刚刚被人淡忘,泰国一女子却不买账。近日,一名泰国女子近日将一只3个月大喂了大量镇静剂的真小老虎,和玩具老虎一起装在手提行李中,企图蒙混走私,不料在机场被当场识破。  相似文献   

20.
从安全警示教育培训班出来已是正午,春光正好,黄艳艳的迎春花开了,桃花吐出花苞,柳叶从雏鹅般嫩黄变成了深深浅浅的绿色,鸟儿叽叽喳喳唱个不停。与大自然的蓬勃生机相比,人的生命是多么脆弱,一场最常见不过的交通事故就能折断这枝有思想的芦苇。如果遭遇不幸,我会像《民主与法制》第1期《有善心谁都能做天使》所写,将器官留给需要的人吗?在明媚得令人流泪的春天里,我的回答是:我愿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