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和政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科学阐述了“中华民族”的内涵,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制定奠定了思想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团结的理论,号召中华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抗日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团结政策的主题;形成了在统一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宁夏地区的民族工作以及取得的成绩,充分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彰显出党的民族政策对于凝聚各族人民力量的重要性。这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仍具有重要启示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最壮烈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碍彻底的伟大胜利的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今北京)西南的芦沟桥发动进攻,8月13日又进攻上海,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月8日,中国共产党为芦沟桥事变通电全国,号召全国军民团结起来,抵抗日本的侵略。7月15日,中共中央将《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17日,蒋  相似文献   

4.
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两大主力之一,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背景下诞生的。从1937年底组建到1945年8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新四军的统战实践十分丰富,根据相关史料,归纳其基本内容并将新四军组建时期与中后期统战实践进行比较,找出其异同,这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运用统一战线重要法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巡洋舰上,日本外相重光葵和日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分别代表日本天皇、日本政府和日本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中国人民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抗日战争开始时,中国国民党掌握着全国政权,拥有庞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全面抗战开始后,国民党政府实行了一些有利抗战的政策,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初期表现比较积极。但是仅靠这一点,中国人民不可能取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胜利。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民族解放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军民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局部执政与领导抗日战争胜利的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多方面发展,推进政治民主化,政治上逐渐走向成熟;党的指导思想的确立和整风运动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和意志;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与制定人民战争的路线使得组织上取得了有效地发展和壮大。这对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进程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成熟、壮大,是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进程中的很重要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外交政策随着战争进程和国际形势的演变,所强调的方面有所不同。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抗日战争初期、中期和后期。抗日战争初期(1937年7月-1938年10月)的中外关系和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中共中央在芦沟桥事变的第二天,就向全国发表了号召抗战的宣言。7月23日,毛泽东同志指出:“抗日的外交不能给日本帝国主义者以任何利益和便利,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十分注重统一战线政策的运用。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联合一切抗日力量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对象极具广泛性。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对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展开统战工作,而且还对在华日人和日本战俘做统一战线工作。这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主义的胜利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加深.中国共产党的对美政策也紧紧围绕着建立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这一目标进行了调整.制定了将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政策。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和成熟的坚强的党。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主要运用大众传播媒介、组织传播媒介等开展了广泛的政治传播。在政治传播过程中,运用政策从整体上对政治传播进行控制;充分发挥外国媒体和记者在政治传播中的巨大作用;运用一般和典型相结合、典型带动一般的政治传播策略等。通过这三个主要的政治传播策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政治传播的目的,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1.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的抗日战争既是中华民族空前团结的反侵略战争,也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由于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正确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开展卓有成效的民族工作,使得我国少数民族自始至终以极大的热情参加了抗战,这种前所未有的民族大团结是抗日战争能够持久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基本条件,其作用贯穿在抗战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是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经过抗日战争的艰苦磨炼,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一跃成为可与蒋介石集团相抗衡的大党,并在政局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中共仅有陕甘宁边区一个根据地,辖23个县,  相似文献   

13.
中国从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进行的抗日战争,既是中华民族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爱国自卫战争,同时又是积极配合世界人民反对国际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长达8年之久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曾经作了伟大的努力”。其历史功绩是不容抹煞的。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采取积极争取政策,与中间势力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共产党以团结为主、斗争为辅,以斗争求团结,正确处理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使阶级斗争服从于抗日的民族斗争;并通过对民主党派认识的深化,以"三三制"政权建设给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参政机会,通过与民主党派在国民参政会及联合政府创建中的合作,热心支持和推动民主党派组织的成立,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5.
延安十三年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实践实现重大突破的重要阶段。探析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生成逻辑,不仅要从理论上追溯源头,还要从实践上动态观察,更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综合分析。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于长征中积累了民族工作经验,在革命形势中紧抓民族政策重点,总体把握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创新发展,为延安时期民族政策的生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对于民族工作的论述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民族文化的政策与主张是一个丰富发展、逐步深化、创新完善的过程。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三大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进行新思考,丰富发展了民族文化观;从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七大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深化民族文化观,形成了新格局;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创新完善民族文化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各项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党和政府由于贯彻和执行了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推动了抗日战争和根据地建设的顺利发展。通过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知识分子政策的分析和考察,有利于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知识分子在改革及建设大业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统一战线     
<正>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的联盟。从1921年7月1日党的建立开始,我党就开始了统一战线工作。至今为止前后出现过4个"统一战线"的名称:1921—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称为"联合战线"或"联合阵线";1927—1945年抗日战争前后,称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5—新中国成立初期,称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称为"爱国统一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党统一战线理论成熟的重要历史时期,我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紧紧围绕着新的时局特点而展开,使抗日战争具有了中国民族斗争史上空前广大的规模和无比深厚的力量,从根本上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重温这一时期光辉的历史篇章,不仅可以对中国共产党的成长过程及其伟大功勋加深理解,而且对于进一步发展经济,实现祖国统一的政治问题解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新力量,同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抗日战争中期是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发展成熟时期。毛泽东通过区分资产阶级,提出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