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寺庙重建“争议”背后的利益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易明 《南风窗》2011,(10):8-8
金陵大报恩寺,这个预计耗资数十亿的重大公共项目,即便到了即将动工阶段,围绕它的分歧和争议仍不绝于耳。其实,考察南京所处的时空背景,不难看出大报恩寺对于这个城市的独特价值与重要意义:过去10多年间,随着周  相似文献   

2.
陈统奎 《南风窗》2011,(9):61-63
当地政府将大报恩寺重建与"打造为佛教文化胜地"、"佛都"等"战略构想"联系在一起,并计划在2014年青奥会前完成一期工程,颇有"献礼工程"的意味。  相似文献   

3.
刘喜来 《工会博览》2004,(10):13-15
二十世纪后期,出现了世界范围的文化热。企业文化也就是在这个大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在长期社会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了独特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被称之为社会文  相似文献   

4.
胎儿,作为即将到来这个世界的新生命一直都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本文以胎儿利益相关理论为支撑,结合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理论和实践,并关注我国司法实践,力求提出关于胎儿利益保护的具体意见与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5.
矛与盾     
曲征 《法制博览》2010,(2):11-11
这个世界其实很简单,只是人心很复杂。其实人心也很简单,只是利益分配很复杂。  相似文献   

6.
李优坤 《国际展望》2012,(3):27-40,139,140
坚持追求国家的整体和长远利益,是邓小平"韬光养晦"战略的核心,而在追求国家利益时坚持物质和精神利益的平衡,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是"韬光养晦"战略的精髓。从这个视角出发,在三种关于"韬光养晦"战略内涵的解读中,"谦虚、低调的外交风格"的解读显然要比"战略欺骗"以及"苟且偷安"、"鸵鸟政策"的解读更符合国家利益。而从这个视角也很容易可以看出,我国当前仍然需要坚持"韬光养晦",但需要提高"有所作为"在我国外交整体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近来,原本安宁平静的中国近海突然波诡云,大有山雨欲来之势。先有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将参加美韩联合军演的鼓噪,后是国务卿克林顿·希拉里在东盟外长论坛上的煽动。美国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区域频频对华发难,还试图拉帮结派、站队划线,令人联想起了冷战这个本该躺在故纸堆里的旧词。  相似文献   

8.
西直门车务段努力开拓生产经营的第二条战场,想方设法为职工创收,不断提高职工实际生活水平,并为他们提供社会实践的场所,为此,去年初,这个段建立了职工农副业生产实践基地。目前,其发展势头良好。  相似文献   

9.
李北方 《南风窗》2007,(24):48-49
调节特殊的利益关系法律的立法过程需要涉及各方的充分表达和博弈,此乃法律能够获得切实落实的社会政治基础,如果这个利益表达和博弈的过程不够充分,法律就将在现实中受到外部条件的约束,使立法初衷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0.
张月 《工会博览》2009,(9):61-61
在这个网络传播时代中,奥巴马借助网络传播打赢总统竞选之战,万科却因为掌舵人王石的一篇网络博文而出现公众信任危机,这使得人们清楚的认识到:网络传播的重要性,赢新媒体者赢天下。  相似文献   

11.
工潮推动劳工政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磊 《南风窗》2010,(13):34-36
<正>中国劳工的觉醒,对于这个国家而言,不是一件坏事,各个阶层基于自身利益的斗争正是促成中国向公平正义国度转型的最大动力所在。从广东佛山、深圳、惠州到江苏南京、无锡、昆山再到北京、山西、河南、湖北等内陆省份,过去的一个多月里,罢工像传染病一样,在中国各大经济区域蔓延开。这些过去30年在"世界工厂"里,默默创造着中国制造业奇迹的工人们,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外交:格局、利益和环境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年的中国外交,在外交内涵与体系、国家利益的认知和国际环境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小外交变为大外交,从政治军事利益为主变为拥有全球性广泛利益的利益体系,国际环境从被动、不利到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13.
贪官的情妇     
从中纪委、反贪局、司法部最近反腐败斗争公布的材料中能够看到,贪官身边的“女人”多数是女商人或民营企业管理者。最近浙江某市交通局局长的情妇被判受贿55万元,这个情妇就是一家民营企业管理人。由于她跟局长的关系,成功促成一单工程,该企业给了她55万元成功费,这是国内判的第一个女商人因为跟领导成为情人关系而获取了经济利益的案件。最近中纪委,包括司法部把这一部分人也定义成利益相关者,可以依法按受贿惩处。  相似文献   

14.
庄礼伟 《南风窗》2008,(21):3-3
作为市民在城市里,仍然有一种在单位里的感觉。在城市这个大"单位"里,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权力层级结构,在每个层级上,都有很多的"领导",他们事无巨细地管理着城市这个大"单位"。  相似文献   

15.
<正>陈家井村的事情不全是"黄宗羲定律"问题,甚至主要不是这个问题。当今中国和中国农村已经在制度上没有了"黄宗羲定律"发生的社会条件,这个术语现在可能只有比喻的意义。但这  相似文献   

16.
《工会博览》2013,(8):46-46
对于一百多名来自五湖四海的员工来说,北京联通公司移动中心工会给予了他们精神依靠和如家的港湾。使每名员工在这个和谐温暖的大家庭里饱尝悉心关爱与呵护。这个“家”以员工为本,成功地扮演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桥梁角色,成为员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  相似文献   

17.
欧阳觅剑 《南风窗》2014,(15):30-36
转基因话题是公共舆论中的大热点,两边吵得一塌糊涂。我们可以试着套用马克思的句式来描述这一论争的发展态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挺转派”和“反转派”。  相似文献   

18.
雷墨 《南风窗》2014,(6):76-78
<正>对于亚努科维奇来说,推动国内改革、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符合国家长期利益,但接受俄罗斯150亿美元援助稳定国内经济,则符合他个人短期的选举利益。"乌克兰"这个词在俄语中有"边区、边缘之地"的意思。对于欧洲国家尤其是德国、法国等欧洲核心国家来说,乌克兰也算"边缘之地"。对于美国来说,乌克兰更是一个遥远的存在。但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让这个"边缘之地"成了俄罗斯与美欧战略博弈的一个战场。正因为如此,发端于基辅独立广场的民众反政府示威,戏剧性  相似文献   

19.
南方朔 《南风窗》2013,(13):94-94
政府必须有做对的事情之能力,这是一种政府的职责,当政府调控有知识有能力,这个国家就不会太差。在古典的政治哲学里,国家理论乃是核心,它有两大支流:一支是国家"工具论",它始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它认为个人的自由很重要,但个人的自由并不能保证国家的止于至善,因此国家(政府)乃是促进公共利益的主要工具,政府拥有调控(Regulation)之权,它可以透过调控制定人民的权利义务,平衡社会的阶级差异,形成各种行业的行规及国家的纪律,从而确保公共最大的利益。这一支学说到了近代,已不再讨论它的哲学源头,而只强调公共利益的经验法则,因此,"国家工具主义"又称"理性的经验主义"。  相似文献   

20.
余烨 《法制博览》2013,(9):68-69
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条之规定,预约守约方因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预约债务而生损害赔偿请求权是应有之义。但该解释并未对赔偿损失责任的范围予以界定、亦未就守约方的机会利益以及可得利益的损失能否赔偿等问题表明立场。为解决这些问题,从探讨违约责任与缔约过失责任的关系出发,基于对信赖利益的理论研究,比照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以明晰预约违约赔偿损失之具体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