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朱虹 《人权》2003,(4):56-58
世界上的法律文化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法律制度,都有与自己国情相适应的法律解决方式。全世界有56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主要分布于中亚、西亚、北非、东南亚地区。伊斯兰法形态成为当今世界法律格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伊斯兰教国家之间对国家利益的相互认同或部分认同的必然结果,应当受到充分的理解和重视。  相似文献   

2.
白凯 《思想战线》2012,38(1):95-99
从“符合伊斯兰教法(Halal)”的视角,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研究后认为,应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来对伊斯兰旅游概念加以分析和认识,伊斯兰旅游的主客互动关系与多种因素有关,部分遵守伊斯兰教法的饭店虽有一些共同特征,但教法对饭店业并没有正式和统一的标准,国家政策对伊斯兰旅游的发展扮演着关键角色.为此,伊斯兰旅游的主客互动应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而伊斯兰教法是伊斯兰旅游的文化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3.
高睿 《今日中国论坛》2013,(Z1):17-18,25
很多宗教的教义中多将行善作为其基本准则,如佛教教人慈悲为怀、基督教强调爱人如己,伊斯兰教同样也是如此。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无论是在其圣典《古兰经》和"圣训"中,还是在其教理、教义中都无不体现着乐善好施、举善济世、济贫扶困的慈善思想。伊斯兰教慈善事业在我国慈善事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浅析我国伊斯兰教慈善事业的思想、场所、资金来说明伊斯兰教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4.
吴心 《黄埔》2010,(1):56-57
7世纪初叶,在阿拉伯半岛,一个叫穆罕默德的人,经过若干时间的酝酿,于公元610年在麦加宣布自己受到天启,被真主选为使者,受命传播一种新的宗教——伊斯兰教。“伊斯兰”系阿拉伯文的音译,原意为“顺服”,指顺服唯一的神安拉的旨意。信仰这一宗教的人叫做“穆斯林”。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中对宗教问题有一个精辟的论断,他指出:“宗数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象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页)这个论断概括了宗教的本质,指出了宗教的历史作用。伊斯兰教在回回民族形成中的作用也正是这样表现出来的:许多从被异族占领的家乡签发到中国,参加了新的征战,尔后被安置在中国,在中国又长期遭受压迫的来自西域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人,把“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叹息”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条是海路,一条是陆路。唐宋时期是伊斯兰教的早期传入时期,主要以海路为主;到了元代,则是大规模传入时期,主要地区在新疆,基本上靠陆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方式,既有和平方式,也有战争方式。新疆局部地区早期的伊斯兰教化,是  相似文献   

7.
范国祥 《人权》2002,(5):50-51
针对西方对伊斯兰人权观点和主张的误解,伊斯兰国家外长会议和伊斯兰首脑会议先后通过了《开罗宣言》和关于《世界人权宣言》5O周年的决议。这两个文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伊斯兰世界对人权问题的看法,现以《伊斯兰人权宣言和决议》为题摘译如下,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及有关知识的权威性百科全书——《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最近由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面世。 《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是国家“七·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规划项目,是经国务院批准的1988~2000年全国辞书编写出版规划的重点项目,也是国家宗教局批准的重点科研项目和中华社会科学基金会的资助项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在论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流变及其涵盖内容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体现出来的历史特征往往以“儒、佛、道三教合一”来加以概括,而忽视了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宗教一一伊斯兰教在唐初传入中华大地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其实,伊斯兰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组成部分中所具有的份量和影响,同样是我们在继承和整理祖国的宝贵文化遗产时所必须予以重视的.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教自唐代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它在中国的传播可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时期。前期指唐、宋两朝(即指从651年伊斯兰教始入中国至1279年宋亡)。在这六百年中,伊斯兰教属外来侨民的宗教,穆斯林闭关自守、不向外宣传。后期七百年,即从元、明、清以至今日的伊斯兰教,是由中国穆斯林用汉文宣扬伊斯兰教教义,使之得到发展的时期。本文拟就前后两期主要不同之处,加以论述。对后期的伊斯兰教,因篇幅有限,只谈到清末,不多赘述。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哲学宇宙论与回族传统宗教信仰文化联系异常密切。回族传统宗教信仰文化的形成、内容以及形式等都深受伊斯兰哲学宇宙论的影响。对伊斯兰哲学宇宙论与回族传统宗教信仰文化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回族婚姻习惯法是阿拉伯伊斯兰婚姻制度与中国传统婚姻制度长期相互适应、吸收与交融的产物,回族婚姻习惯法被回族民众普遍接受并成为其婚姻方面的重要准则。回族婚姻习惯法在保持本身特点的同时也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蔼发生变迁,其与国家制定法发生着冲突,也有一定的共性。正确认识婚姻习惯法在当代法治社会中的作用,有利于促进我国《婚姻法》在回族地区的顺利实施,增进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3.
回儒对话:云南伊斯兰学派个案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继德 《思想战线》2006,32(5):37-42
中国伊斯兰学派的形成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其中,明清之际发生的“以儒诠经”文化运动、云南伊斯兰学派的“儒化”及云南学派在中国“回儒对话”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地方性知识所具有的全球意义角度来看,中国历史上开展“回儒对话”的成功经验,应当成为当今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开展和平友好对话的范例。  相似文献   

14.
回族自先民以来主要经历了“伊斯兰宗教文化模式”、“回族伊斯兰文化模式”两个主要时期。当前回族文化模式正在向以伊斯兰文化为核心兼收并蓄中外文化的“开放型回族新文化模式”方向转型。回族文化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部分地区的文化“断裂”和整体上对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吸纳不足。本文认为,回族文化要有“自知之明”,要自觉更新以适应新的时代,要了解世界文化并成为其构建的组成部分,才能够真正实现文化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农优勇 《桂海论丛》2004,20(4):88-90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改善我国目前行政执法现状,必须改革现行行政执法体制,转变职能,明确责任;建立专业化执法队伍;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并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听证制度和行政执法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6.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之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法律部门划分的思维进路。按照大陆法系的法律部门划分进路所理解和界定的国际商法是"国际性的商法",国际经济法是"国际性的经济法"。按照美国式法律部门划分进路,国际商法是指"国际商务中的法",国际经济法是指"国际经济交往中的法"。在我国,尽管国内法律部门划分采用的是大陆法系的思维进路,但在国际法层面上,尤其是在国际经济法领域,却较多地受到了美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依据明末至清代的汉文伊斯兰教文献的序跋文字,考察了明清回族学人对于王岱舆<正教真诠>一书的认识与评价,这有助于我们认识<正教真诠>在中国伊斯兰学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依法执政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依据反映人民群众根本意志的宪法和法律管理公共事务的行为和过程。执政的目的是为了人民,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执政的方式是依法,执政的客体表现为“他物权”性质的权力,执政的责任包括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9.
陶波 《桂海论丛》2007,23(6):70-72
始于80年代的中国法律社会化运动,舍理念采实证法律知识社会化的进路选择偏差是导致公民法律信仰依旧缺失的重要原因。法律信仰是法治的内在驱动力,因此,法律信仰的培育是我国法律社会化的核心进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公安司法改革的深化和推进,公安警察执法的理念和制度需要变革和更新。对韩非执法思想的探讨和借鉴研究,有利于我国当代公安警察执法的完善,从而切实和充分地保障公民个人的基本权利。韩非的唯法律独尊、执法公平性、执法严厉性等执法思想,是他的"一本于法"基本原则的体现,有利于克服和减少当前我国警察执法的相关问题和负效应。借鉴和吸收韩非执法思想的有益经验和合理内核,通过完善公安相关法律法规,健全警察执法环境,树立现代警察执法理念,构建完备的警察执法程序,有利于规范我国当代的警察执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