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8 毫秒
1.
政策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法律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召回制度,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食品安全监督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管理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免检。  相似文献   

2.
提起食品安全,让人想起这么一句话:“对食物短缺的担忧,已被对食品安全的恐惧代替了。”这句话在国际上很流行,也大体符合目前我国消费者的心态。每一次问题食品的披露,都会引发一场“地震”被曝光的食品品牌知名度越高,“震级”也就越高,“震感”也就愈强烈。  相似文献   

3.
于浩 《中国人大》2012,(14):33-34
人大监督之于食品安全,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把偌大中国的所有食品每天都检查一遍,也不可能一夜之间让违法犯罪的坏人变成守法经营的好人。这也就越发让人觉得,建设性意见的重要性,不能只解决眼前,而要着眼于当前,更要放眼于未来。这才是全国人大监督食品安全工作的深意所在,实效所在。  相似文献   

4.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安全不得实施免检。"针对"三鹿奶粉事件",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的食品安全法草案三审稿果断叫停了这项实施八年的制度,从立法的高度回应了各方高度关注的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这不仅得到了与会委员们的高度评价,也让社会各界拍手称快。  相似文献   

5.
近日,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的曝光,再度敲响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警钟。全国食品免检制度的取消,彰显出党和政府对影响人民生命安全的食品安全工作的态度。洮南市的食品安全问题早已引起了本届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的重视,早在年初制订工作计划时就列入了年度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6.
2012年3月14日下午,针对在校学生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宁化县曹坊工商所负责同志走进宁化三中,为同学们送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食品安全知识讲座,通过大量具体鲜活的事例,向广大师生介绍了假冒伪劣食品的识别、购买食品的鉴别方法等知识,宣讲了如何防范食品安全、远离食品安全消费误区、拒绝三无食品和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的问题。这是三明市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和宣传力度的一个侧影。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开门七件事,其中六件是与食品有关的,食品安全是关系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但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调查显示:仅2004年一年,我国就先后发生了阜阳毒奶粉事件、广州毒酒事件、致癌毒米事件、湖南黄花菜事件等影响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日趋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不仅让老百姓心有余悸,不敢轻易下口,而且日益凸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与当前树立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严重相悖。  相似文献   

8.
《楚天主人》2013,(4):30-30
正2008年4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修改后的残疾人保障法。该法规定,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禁止侮辱、侵害残疾人。禁止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贬低损害残疾人人格。★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食品安全法。该法明确,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实行许可制度,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免检。  相似文献   

9.
在加强食品监管上,某一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现,往往成为突破性立法良好契机。2008年的“毒奶粉门”,6名儿童死亡、50万致病,让“奶业巨人”轰然倒下的同时,高票成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6月1日实施的新法,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预警机制、食品添加剂、召回制度、报告制度等方面,都有了比较大的突破和改进。不难想见,在立法者与民间力量的充分互动下,食品安全势必从乱而治,着实令人欣喜。  相似文献   

10.
《创造》2010,(5):102-102
每年3·15后,总会曝光出大量食品安全问题,今年也不例外。从地沟油、毒筷子到毒餐盒,曝出的内幕让人触目惊心。尤其是毒餐盒和毒筷子,本来使用这些一次性餐具,是为了更卫生,哪知竞成了“隐形毒药”。食品和餐具对人体无毒、无害,应当说是人们对食品环境的一个起码要求,但是在现实中要做到,却让人感到越来越难。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人类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食品安全问题。这里的食品安全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是否有足够的食品来让人类摆脱饥饿;二是指在摆脱饥饿的同时让人类获得有利于健康的食品。  相似文献   

12.
许筠 《群众》2013,(9):I0045-I0047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一直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之一。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让人们对食品产生恐惧心理,并纷纷发出“今天我们还能吃什么”的责问。食品安全如何做到让百姓放心而不揪心呢?政府监管如何实现零漏洞,企业诚信如何得人心,社会各方怎样使力,从而消除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迫切需要实践探索给出让人信服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人大论坛》2011,(7):36-39
民以食为天,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怎么重视都不为过。然而近几年来,问题食品锋如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层出不穷,在百姓心中造成恐慌——“吃肉怕激素,吃菜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吃什么心里都没有数”——让人恐惧也让人心酸!食品安全治理问题难道真的是“山穷水尽”了吗?面对“张牙舞抓”的食品恐怖主义,主义该怎么办?本刊今年第五期将其作...  相似文献   

14.
《民主与法制》2011,(15):12-13
俗话说病从口入,随着人们餐桌上食品日渐丰富,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凸显,只要出现一点风吹草动,就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近期北京发生的福寿螺事件就是一例。如何依法保障食品安全,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国外。日前据新华社记者采写了一组关于国外如何关注食品安全的稿件,从中我们应该能够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5.
最近,关于海南“毒豇豆”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武汉、上海、杭州、广州、合肥等多个城市也发现了“毒豇豆”。这不禁让人替世博会的食品安全担忧。上海世博会期间,预计将有超过7000万人次的中外来宾和游客。上海食品的质量与卫生安全,不仅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上海和我国的国际形象。目前,  相似文献   

16.
金宗志 《当代广西》2013,(13):12-13
6月17日,2013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广西活动在南宁市拉开帷幕。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围绕“社会共治同心携手维护食品安全”这一主题,普及食品安全科学知识,引导食品从业者牢固树立法律、道德、诚信和主体责任意识,联合推动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相似文献   

17.
心地善良,还要有足够的胆识和洞察能力,方可成全一个真正的人。三鹿奶粉事件引发食品安全"大地震",为现行的产品免检制度唱了挽歌。这曲挽歌是国内某些企业正心伦理和责任伦理荡然无存的必然结果。奶粉事件的波及面越广,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是感到失望。泱泱大国,社会的良心体系安在?周享力的报告文学《民以何食为天》,给人们点亮了"良心的灯塔"。  相似文献   

18.
解文 《中国人大》2012,(20):6-7
浙江杭州市今年推行了一项新制度,要求所有食品企业法人代表和相关负责人都参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考试,并且规定,如果两次没有通过,企业将被暂停核发生产许可证。当下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生产者中,既有小作坊也不乏一些大型食品企业,杭州市政府推行针对食品企业负责人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考试制度,目的无疑是提高食品生产加工者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自觉保证食品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9.
最近,问题食品频频曝光,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卫生部门围追堵截,三令五申,但违法企业似乎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保障食品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俨然成了当务之急。消除法律真空、完善法制环境,这些外力确实为食品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但在食品安全链上的每一个企业是否循规蹈矩,依然牵动着食品安全的命脉。  相似文献   

20.
加强食品安全 迎接世博会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进论坛》2009,(4):40-41
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鹿奶粉”事件再次把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推向风口浪尖。食品安全问题频频见诸于报端,这不禁使广大消费者心存疑虑,我们身边还有安全食品吗?很多消费者甚至发出“明天我们还能吃什么”的无奈之语。这些事实让我们感到无比的忧虑,中国老百姓对于食品安全的信心在下降。而2010年,上海将迎来世博会,它的举办将极大地推进城市发展进程,通过吸引众多的旅游者,增加同世界的接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