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民主革命和近现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双重背景共同决定了当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大主题: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如果说前两个主题是主权者革命的任务,那么后一个则是“统治者”革命的任务。当代中国民主革命产生了双重逻辑:批判的逻辑与继承的逻辑。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从改良到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驱逐侵华的帝国主义列强三个方面唤起了海外华侨的民族觉醒。这种民族觉醒,对此后华侨支援祖国民族民主革命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民族民主革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所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以后,民族民主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它必将进而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第一节民族民主革命的地位和作用民族民主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民族民主革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近代殖民主义是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是近代民族压迫的根源,欧洲资本主义的文明正是建筑在对殖民地附属国的掠夺和奴役上的。到了帝国主义时代,垄断资产阶  相似文献   

4.
石逸文 《传承》2013,(6):48-50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帝国主义坚船利炮的打击下被迫开始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了以民族民主革命为手段的现代化探索,但是由于各阶级自身的缺陷,都没能完成由防卫现代化到自主现代化的转变。无产阶级顺应时代潮流登上了历史舞台,主动承担起了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伟业。在新的思想指导下,马列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新型政党——中国共产党随之诞生。  相似文献   

5.
刘杰 《传承》2013,(8):48-50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帝国主义坚船利炮的打击下被迫开始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了以民族民主革命为手段的现代化探索,但是由于各阶级自身的缺陷,都没能完成由防卫现代化到自主现代化的转变。无产阶级顺应时代潮流登上了历史舞台,主动承担起了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伟业。在新的思想指导下,马列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新型政党——中国共产党随之诞生。  相似文献   

6.
曾宪新 《协商论坛》2011,(10):11-14
1911年,中国发生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仅仅过了10年,1921年,中国又发生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一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本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国内的民族问题。乌兰夫同志是党和国家在民族工作方面的卓越领导人,对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我们祖国大地上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五十年之际,特撰此文以示纪念。一、对蒙古民族解放道路的探索和贡献民主革命时期,蒙古民族问题就是摆脱帝国主义及民族内部封建势力的压迫,实…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而外,尚有55个少数民族。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所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既不同于拉美及欧洲一部分被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国家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所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也有别于帝俄国家列宁、斯大林所领导的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它是发生在20世纪初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生在一个受许多帝国主义争夺、侵略和奴役的具有众多民族的东方大国里。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贝拉克·奥巴马,一个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一个是美国新当选的总统。这两位相隔达一个世纪的人物,却因为一所学校——美国夏威夷的普纳荷联系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10.
曹锡荣 《前进论坛》2011,(12):15-16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SUShi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作为新一代民主人士,纪念辛亥百年,心情无比激动。回顾历史,百年沧桑巨变,感慨无限;展望未来,实现民族复兴,重任在肩。  相似文献   

11.
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列宁主义理论构建中最早的一环。其要义为:第一,将资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剥离开来;第二,无产阶级领导并联合城乡小业主阶层掌握政权,建立美国式的民主共和国。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和资本主义共和国之间的张力,决定了列宁必定会将这一思想推向前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复杂性、特殊性以及俄国无产阶级社会变革历史任务的多重性是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的客观依据。统摄历史主体的能动性和生产力决定性之间的关系是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的方法论原则,这一原则是列宁主义的逻辑起点,规范着列宁主义的唯物辩证性质和民族化特点。围绕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布尔什维克同孟什维克进行了坚决斗争,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在东方国家最早的交锋。在1905年革命时期,俄国人民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只是作为一个命题存在于列宁的头脑中。仅在十年之后这一命题便转化为布尔什维克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此,列宁做了艰苦卓绝的理论补...  相似文献   

12.
刘清 《前沿》2012,(4):138-139
日据时代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强行实施的“皇民化运动”,台湾同胞则以顽强、坚韧的民族认同,河洛——华夏情结与之相抵抗,这个斗争汇入了中华民族抗战的滚滚洪流,体现了台湾同胞不畏强,誓死捍卫和保存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风貌和河洛——华夏之根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李鸿忠 《世纪行》2011,(10):4-7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首先,我代表中共湖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和全省6000多万人民.向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在辛亥革命中英勇献身的革命先驱,向为民族独立、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而牺牲的民主革命志士表示深切怀念!向辛亥志士等民主革命先驱的后裔及有关人士表示亲切慰问!向应邀参加这次纪念活动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反对迷信的思想始于“五四”运动时期 ,成熟于抗日战争时期。在民主革命时期 ,毛泽东从急进的文化批判视角到以政治、经济斗争引导群众再到系统的运用唯物辩证法、自然科学反对迷信 ,其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今年十月十日,是辛亥革命爆发一百周年纪念日。本刊开辟此栏目,用名人传略的方式,追思作为民族民主革命发端、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的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以示纪念;并祈盼两岸和平统一,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6.
王彝伟 《前进论坛》2011,(12):17-18
在中国近代史上,辛亥革命运动是一个伟大的里程碑。这一革命不仅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干余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使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而且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先驱的爱国、.强国、民主的思想,对中国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中国各民主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产生和发展,实质上就是孙中山几十年革命斗争的直接继续和发展,并且是20世纪前半期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自由竞争而产生的垄断,把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即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是垄断和竞争这两个对立物的统一体。帝国主义也正是在垄断和竞争的对立统一运动中产生、发展和灭亡。(一)自由竞争生长出自己的对立物——垄断自由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为争夺最有利的生产和销售条件而进行的斗争,它是商品生产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8.
李文希 《北京观察》2011,(10):62-63
今年是辛亥革命胜利100周年,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及在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现在处在太平盛世中,回想当时为了解救国难、为了民族自强,而奉献青春、牺牲生命的英雄们,不禁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9.
晚清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联合各界爱国同胞所进行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自我解放运动。它得到了各界开明的爱国同胞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帮助,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和许多革命志士为民族的独立和富强而英勇斗争精神的感召下,一些爱国爱教的开明佛教僧侣也积极参加革命组织、联络革命志士,并大力鼓动广大爱国爱教的僧俗同胞参加革命运动,为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具有近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在中华民族自觉走向近代化的历史上,增添了动人的…  相似文献   

20.
百年之镜     
张旭 《时事报告》2011,(10):1-1
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一举掀翻了清王朝坐了两百六十多年的龙椅,终结了沿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伟大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