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近20年来辛亥革命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 2 0年来 ,经过史学工作者的努力 ,辛亥革命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同时也还存在着许多分歧。笔者就此概要作一述评。  一、关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界1 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心理从社会心理的新角度研究辛亥革命 ,有助于拓宽辛亥革命研究的社会学视角。虽然学术界没有对该问题进行重点研究 ,近 2 0年来发表的相关论文、专著也不多 ,但还是有学者做了尝试 ,从探讨市民等级的社会心理意识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关系入手说明了城市市民等级的社会心理对辛亥革命的实际影响。〔1〕有种观点还认为 ,没有辛亥革命时期城市市民心理的渐次接近和对…  相似文献   

2.
关于辛亥革命的研究,时至今日仍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彻底的解决,这就是如何对"辛亥革命"这个概念进行科学的界定。在当今流行的辛亥革命研究话语中,"辛亥革命"俨然成了孙中山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用孙中山遗嘱中的话即"国民革命")的代名词,由此带来了对辛亥革命诸多问题认识上的混乱。因此,有必要科学地界定"辛亥革命"这个概念的内涵,辨清"辛亥革命"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1,(11):12-14
10月9日上午,纪念辛亥革命i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奋斗。  相似文献   

4.
吴永强 《春秋》2011,(5):38-39
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众所得,真的不过是"枉然"失去了一条脑后的辫子而已吗?我们甚至可以继续追问:假如没有辛亥革命,中国会怎样?  相似文献   

5.
建构现代国家,是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议题。辛亥革命把中国拉出了帝制王朝的循环轨道,引入了宪政共和的探索之路,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成为建构现代中国的伟大开端。但是辛亥革命未能成功地巩固新生政权、捍卫民主共和,其原因就在于,以同盟会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当时政治舞台上的弱势行动集团,其阶级基础的狭隘、组织结构的涣散和政治资源的薄弱,决定了其无法也无力在专制传统根深蒂固、专制势力盘根错节的近代中国完成"民族-民主"国家建构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6.
到明年,即2011年,就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了。辛亥革命在孙中山先生领导下推翻了中国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王朝,结束了帝制,创建了民国,这是中华民族划时代的功业,为此后社会的进步和革命力量的涌现创造了条件。不能设想,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中国社会会发生以后的根本性变化。虽然“民国”在很长时期内只有其名而无其实,但门户毕竟是撞开了。  相似文献   

7.
清末湖南手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辛亥革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不少学者通过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的研究,论证了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也注意到了资本主义手工业在产值、产量和分布上对近代资本主义所占有的优势。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在这方面展开更多的探索,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形式、特点,对其与辛亥革命的内在联系尚缺乏深入的论述。特别是在近代企业稀疏,近代工业薄弱的内地省份,辛亥革命时期的斗争却异常激烈,其故安  相似文献   

8.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11,(12):60-60
没有文化遗产的城市就没有灵魂,没有灵魂的城市就没有未来。——天津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张绍祖披露,受旧城改造等因素影响,辛亥革命在津遗址在过去10年间至少消失了7处。  相似文献   

9.
《春秋》2021,(5)
正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虽然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但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继承和完成了延绵260多年反清斗争目标。而革命后建立起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建构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点.20世纪初,强烈的民族危机意识使中国的民族主义者开始将西方语境中的民族国家话语纳入自己的思维空间,使得中国传统的民族认同符号开始由"天下共同体"转向"国家共同体".围绕着如何构建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辛亥革命爆发前出现了"排满"和"合满"为认同符号的两种不同的民族国家建构主张,并引发了改良派和革命派激烈的论战,最终导致民族国家认同危机产生并不断加剧.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在民族国家建构理论上完成了从汉族国家到五族共和国家再到中华民族国家的嬗变.以中华民族为建构民族国家新的认同符号,标志着民族国家认同在近代中国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11.
世纪沧桑。今年是辛亥革命百年。辛亥革命开启的振兴中华、民族复兴历程,昭示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航向。为了纪念辛亥百年,本刊从本期起,推出"辛亥百年"栏目,期待海内外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2.
孙平 《精神文明导刊》2008,(3):58-59,61
深刻影响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新文化运动,是救国的思想文化启蒙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和发展。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打倒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其功绩是不可抹杀的,但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却没有多少成绩。于是,中华民族出于救亡图存和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的需要,新文化成为一种时代的、必然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3.
董必武曾参加辛亥革命,后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其是辛亥革命的亲历者,也是辛亥革命的扬弃者.在后辛亥革命时代,董必武具有深厚的辛亥革命情结,在孙中山逝世后的几十年间,董必武对孙中山及辛亥革命依然一往情深,他参加了各种纪念活动,发表了大量文章,不仅表达了对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纪念,而且深刻总结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伟大精神和失败原因、经验教训,并使之为现实服务,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金冲及 《政策》2011,(11):19-23
●有着几亿人口和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国,要发生一场历史性巨大变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革命从来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要千百万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作出巨大自我牺牲,更不是哪个人或者少数人的鼓吹就能办到的。它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到辛亥革命前夜,民众对清政府的不满和愤怒已发展到十分普遍的地步。辛亥革命的发生到这时是不可避免的。●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进程中提出了一个新的奋斗目标,这个意义非同小可;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这是其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了不起的事情;在思想领域内也引起十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民主精神高涨和思想得到很大解放。●辛亥革命没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也没有结束。这是当时中国新旧社会势力的力量对比所决定的,也是中国还不成熟的社会条件所决定的。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从正反两个方面教育了中国的先进分子,起了某种阶梯的作用。10年后成立的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显示出中国以往任何政党不曾有过的全新特点。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面目为之一新。  相似文献   

15.
政党是现代政治体系的中心,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共产党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主导型力量。而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在民族地区通过各种政治整合实践有效地推动了少数民族的政治发展,促进了多民族国家整合的实现,有效地保证了民族地区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其中,中国共产党在西南民族地区分别通过民族调查和识别、培养民族干部、实行民主协商和建立民族区域自治等多种方式和措施,为顺利实现多民族国家整合提供了话语体系、治理结构、价值理念与制度基础,进而成为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经验之一。  相似文献   

16.
《民主与科学》2011,(5):5-11
由九三学社中央民主与科学杂志社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报共同举办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近日在京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台湾地区的30多名专家学者就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会议主题进行了多视角的研讨。与会的九三学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协研究中心、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以及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关于孙中山的社会建设思想、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的文化遗产、辛亥革命前后的文化现象、反思历史文化观、从辛亥革命看改革与革命、辛亥革命与政治发展、辛亥革命与现代中国、辛亥革命的上海因素、辛亥革命的史料研究、近代中国人对民主共和的理解、辛亥革命前后的内政外交、晚清是否能走上君主立宪道路、从辛亥革命谈知识分子的品格等课题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7.
吴智刚 《传承》2008,(14):84-85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革命,是中国政治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经过这一役,中国政治逐渐开始步入现代政治发展的轨道,在国家政治结构乃至政治思想文化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中国政治从此迈上了探求自身发展道路的艰难旅程。  相似文献   

18.
10月9日上午,我们聆听了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民主革命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全面回顾了辛亥革命100年来中国人民百折不挠、  相似文献   

19.
<正>为发现辛亥革命研究的新秀,培养青年学者研究辛亥革命的兴趣,传承辛亥革命研究的学脉,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术盛会,由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和辛亥革命史研究会联合主办的"首届辛亥革命研究青年学者论坛"于2007年11月27日在武昌隆重召开。来自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大学、江汉大学、湖北省社科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30位青年学者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20.
统战资讯     
[理论]如何认识孙中山思想的现代价值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究竟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遗产?其中有哪些现实性的启示?我认为,具有突出现实意义的有以下几项:一是民族平等思想。如何处理国内民族问题是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辛亥革命爆发后,鉴于实行民族压迫政策的满清封建王朝被推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