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纪恩 《世纪桥》2009,(24):70-71
警察即时强制在权力设置上极有垄断性和扩张性,容易对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由于立法不完善、执法理念滞后、程序规范缺乏、法律救济不力,滥用即时强制损害公民合法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必须加强对警察即时强制的法律控制,以防止警察即时强制权的滥用,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解析我国《行政强制法》的新构架、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时12年,我国《行政强制法》终于出台。这部一波五折、艰难问世的法律,肩负着规范行政权力和保障民众利益的双重责任,以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性化的特质倡导了新的行政执法理念。《行政强制法》是完善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举措,将促进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刘效敬 《求实》2013,(Z1):61-63
<正>自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行政强制法》,是我国出台的第六部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重要法律,对进一步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具有重大意义。《行政强制法》在总结以往执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行政强制制度作了诸多创新。但同时,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统一《行政强制法》法典的国家,并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并且由于法律制度本身具有天然的滞后性,在《行政强制法》实施一年来,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任君 《世纪桥》2013,(15):52-53
2011年6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该法已于2012年1月1日正式施行。它对完善行政强制制度,规范行政强制行为,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巨大影响。本文主要研究行政强制的实施现状,解决行政强制消极适用和过度适用并存的不良局面,寻求加强行政强制与制约行政强制的衡平途径,提出《行政强制法》有效实施的措施,从而达到既有效维护社会秩序,又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推动行政强制合理使用,提高行政效率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法律援助供需矛盾解决途径之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援助,是指在国家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指导和协调下,由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制度.国家通过给予那些需要依照法定程序实现和保护自己合法权益,但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公民以法律上的帮助,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得以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6.
我国理论界对警察当场盘查的标准研究不深,法律规定笼统,造成在实践中盘查权被滥用。国外尤其是英国、美国对这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在警察工作中,发挥良好作用,对我国警察盘查制度的完善有借鉴作用。在警察盘查制度中,建立合理怀疑标准,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公安行为是公安机关为了调整有关国家安全与社会治安秩序的社会关系 ,依据公安法规所采取的行政性、刑事性和武装性行为 ,是公安机关依法行使警察权力的行为 ,具有法律性、特殊强制性、特许性等特征。由于公安行为体现的是国家意志 ,涉及社会公民的各项权益 ,有些行为又含有警察暴力 ,所以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遵守法定程序 ,做到程序公正 ,结果公正 ,才能以法服众 ,维护公安机关的执法形象。在现实生活中 ,有些公安人员在实施公安行为的过程中 ,无视法律程序的规定 ,随心所欲行使警察权 ,不同程度地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引…  相似文献   

8.
高洁如 《世纪桥》2008,(5):65-66
我国理论界对警察当场盘查的标准研究不深,法律规定笼统,造成在实践中盘查权被滥用。国外尤其是英国、美国对这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在警察工作中,发挥良好作用,对我国警察盘查制度的完善有借鉴作用。在警察盘查制度中,建立合理怀疑标准,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行政协议中行政优益权的法律规制,有利于降低行政优益权滥用风险和摆脱现实困境.行政优益权法律规制的理论基础是维持行政协议中行政性和民事性的平衡,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践中,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行政优益权的规定较为笼统,极易损害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因此,亟需完善相关立法,明确赔偿标准,适当运用比例原则,发挥协商在解决争议...  相似文献   

10.
杨蕾 《世纪桥》2014,(7):43-44
在行政行为的"大家族"中,行政强制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具体行政行为。说其特殊,一方面是说它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保障行政法律规范的实施、督促行政相对人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中起着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不可比拟的强制作用,另一方面则体现在行政强制的滥用又极易侵犯行政相对人的基本权利。正是基于行政强制行为的这种"两面性",有必要对行政强制行为从原则和制度上进行法律规制。比例原则是我国行政法上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其基本内涵是指行政权力的行使除有法律依据外,行政主体还必须选择对人民侵害最小的方式为之。我国虽然已于2012年1月1日正式施行《行政强制法》,但行政强制仍然是目前我国行政权力中最活跃、最容易被滥用的一部分权力。本文就"比例原则"在行政强制程序中的合理适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舒小庆 《求实》2005,(10):81-82
行政即时强制是行政法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具有时间上的急迫性、程序的简洁性、较高的自由裁量性和不为当事人同意的强迫性。基础行政决定是行政即时强制的依据,紧急状态是行政即时强制的限度条件,依法行政是行政即时强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建设中民生法律规范的缺位,导致民生建设缺乏规范性指导和制度化解决途径.法律分配社会资源的过程中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化实现就是对民生的规范性调整,纳入法律规范调整的民生建设形成了“民生法律关系”,其主体、内容、客体都在法律规范框架下完成塑造.法律规范对民生建设的保障方式通过对主体行为的调整而完成,对公民赋予并保障权利、明晰主体地位、疏通诉求机制并通过课以义务的方式限制其权利滥用;对国家公权力则规范其权力行为并发挥其主导作用,在实定法运行的各个环节保障民生,同时尊重发挥优秀民间规则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指出,法治是迄今为止人类能够认识到的最佳治国理政方式。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领导政法工作,提高政法工作法治化水平。要信仰法治、坚守法治,严格按照法律授权行使权力;谨慎地恪守正当程序,防止权力滥用。要把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民、保障人权统一起来,用法治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越是复杂疑难问题,越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探寻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4.
论依法行政     
行政活动是一种行使行政权力的活动.作为公共利益的保护者和公共秩序的维护者,行政机关应为享有履行职责的必要权力.而由于权力的运用将会产生许多法律问题.因此,就需要对行政权力进行依法调整.首先,行政权的性质决定必须依法行政.行政权力的运用必须有法律依据,在无法律依据时不能随意作出影响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决定.如果没有法律对行政机关权力行使的程序和规则加以规定,那么,侵害公民或其他社会组织权益的现象就会屡屡发生.所以,未经法律许可,行政权不得剥夺或限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利,减少或免除法  相似文献   

15.
何峻 《唯实》2005,(4):55-57
土地征用引发的矛盾,其根源在于行政征用权的滥用,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缺少应有的法律保障。因此,必须用法律规范行政征用权,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即时强制是危机情况下行政权扩张后创设的"加强版"行政强制措施,其凭借"即时设定,即时执行"的特殊优势成为危机处置的重要工具。但扩张的行政权与相对稳定的实定法之间冲突造成即时强制的"半阳光化"困境,而规范与行为之间"时间差"、"空间差"、"数量差"使其无法有效规制即时强制,"空白支票"式的概括授权则潜伏着巨大的社会和法治危险。即时强制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合法性困境应通过目标规制、原则规制的路径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刑讯逼供是我国法律所严厉禁止但却带普遍性的犯罪行为,在司法实践中。这一犯罪行为的频繁发生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违背了国家的法律,破坏了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因此,防范刑讯逼供应当确立沉默权制度,加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权利的保护,建立并完善预防刑讯逼供的有关制度,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允许公民对刑讯逼供行为实行正当防卫。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监护     
为民 《支部生活》2008,(12):44-44
监护是指为保护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而由特定的公民、组织对其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管理和保护。它是为保护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的权益所采取的一种法律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才英浩 《世纪桥》2012,(11):46-47
正当防卫是在公力救助不济的紧急情况下,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是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有效手段,准确界定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理清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及必要限度,对于保障广大公民充分行使权利,防止防卫行为被滥用.保护公民、国家权利、公共利益免受侵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监护     
监护是指为保护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而由特定的公民、组织对其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管理和保护。它是为保护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的权益所采取的一种法律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