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哲学范畴讲,“生成”也称“变易”,反映事物发生、变化的过程。“机制”一词在现代许多学科中被广泛地使用着,其最早源于希腊文,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现在多用来表示有机体或工作系统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关系及其功能。因此,“领导干部自律生成机制”主要指领导干部自律行为构成的基本元素及其发生、形成过程,各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及功能和结果相互作用的显现。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民族的不同历史进程中,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字发挥着凝聚民族整体、振奋民族精神、鼓舞民族进步和发展的巨大作用。但是,在我国当前的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中还存在着语言流失、认识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应通过贯彻执行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加强民族语言文字理论研究工作推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等途径加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  相似文献   

3.
水族是个古老的民族,是拥有文字的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在我国56个民族中,只有17个民族有自己传统的文字,水族的“水书”是其中之一。“水书”是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一种古老文字符号,记载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美学、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提倡和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文字,将为各民族汲取人类更多的精神财富,增加更为丰富的社会体验,提供更大的生活空间,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在新疆这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中,要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就要相互学习语言,才能实现在交流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当代贵州》2011,(25):72-72
珞巴族珞巴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民族,~~3000A。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地区,以米林、墨脱、察隅、隆子、朗县等最为集中。珞巴族内部部落众多,主要有“博嘎尔”、“宁波”、“邦波”、“德根”、“阿迪”、“塔金”等。“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基本上使用藏文,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多年来,珞巴族依靠祖辈相传的口头传说,延续着自己的文化。珞巴族多信巫教。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狩猎,擅长射箭。  相似文献   

6.
土家族     
《当代贵州》2011,(6):66-66
土家族现有人口570万人,分布在湘、鄂、川、黔等省,主要聚居区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是本地人的意思。土家族绝大部分人通用汉语汉文。土家人织造技艺较高,与“摆手舞”一起被称为土家艺术之花。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比较接近彝语的一种独立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大端午、六月六等节日都要祭土王。  相似文献   

7.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它同语言一起,是人类认知世界、相互交际和社会联系的重要工具。文字的产生和使用,是人类进人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世界上的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并以其各自的特色,共同构成纷繁复杂的语言文字大世界。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不仅具有极其独特的形体结构.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又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它以其绝无仅有的特征和品格.独矗于世界文字之林。因此,正确认识汉字的性质和功能,深入理解汉字的价值和作用,不仅对增强民…  相似文献   

8.
所谓“中间体”,本文特指政治系统与科学系统、实践系统与理论系统之间发生关系的过渡带或中间带。这种“中间体”是政治与科学、实践与理论系统之间实现互动,进行转换的必要的存在形式。“中间体”的功能与作用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而: 首先,“中间体”是政治与科学两大系统之间信息输出、转换、接收的“中介”。按照系统理论的一般原则,每个社会子系统总是具有由内部结构决定的“系统语言”。在科学系统中,这种“系统语言”主要表现为各学科的专业语言,并以此为媒介,把科学工作者连在一起,形成特定的系统结构。同时,任何一个社会子系统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它总是需要不断地在运动中和周围其它系统交换能量和信息。科学系统也不例外。但是,由于科学系统语言专业化这一特点,使得任何一个系统都不能直接向科学系统输入本系统的专业语言,也就是说,科学系统与其它系统之间的这种社会互动,不能直接实现,要有一定的“中介”。科学系统与政治系统之间既有紧密联系,又有显著区别,这就决定了这两个系统之间实现互动尤其需要借助于一定的“中介”。这种“中介”对政治系统与科学系统之间的信息实现相互间的输出与接收,进行转换,即“翻译”成系统的专业语言。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全国范围内包括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聚居地方通用,是全国各民族相互交流共同使用的工具。兵团的少数民族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对于其民族的发展、兵团经济的发展、新疆的稳定和民族团结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
一、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重要性新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由于各个民族所操不同的民族语言 ,所以语言阻隔现象严重存在。少数民族一方面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教育的权利 ,这是贯彻民族平等政策的主要体现 ,另一方面少数民族也有接受国家通用语———汉语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曾明文规定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要教育和鼓励各民族的干部相互学习语言文字 ,汉族干部要学习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少数民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 ,也要学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汉文”。这一规定…  相似文献   

11.
三都     
《当代贵州》2008,(21):F0002-F0002
远古贵族的玄妙“天书”—水书 水书,是我国水族的独特文字,水语称“泐(le)睢”,意即水家的文字或水家的书,是一种类似于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父字符号,是我国17个有自己传统文字的民族独特文字之一,是水族一部古老的文化典籍。它保留着远古贵族文明的信息,成为中华民族独特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吴明 《共产党人》2006,(7):33-34
“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手抓数毛家。”“老毛手抓,民族一绝。”“货真价实,名不虚传。”……这不是商家的广告词,而是宁夏老毛手抓美食楼的宾客们在留言录中,用不同文字、不同语言所表达的对老毛手抓特色美食的赞誉之情。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人们描述客观世界,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工具,不同的人类语言为相同民族或地域的人们之间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方法。对应地,计算机语言就是人和计算机进行交流的语言。人们通过计算机语言将现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调“形成企业内部权责分明、团结合作、相互制约的机制”,“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实行公司制”,也要“着重于转换机制”。但是,从企业改革的实践看,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碰到不少困难,致使经营机制的转换未能取得预期的实质性的进展。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难点究竟在哪里?应采取什么对策加快改革的步伐?是值得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一、少数民族学习汉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语言文字是人类认知世界和相互交际的重要工具。世界上的各个民族 ,都生活在一个小小的地球村里 ,相互之间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互相交往。而无论国内或国际间的交往 ,首先都依赖于语言文字这个社会交际的工具 ,依赖于语言文字的互通与交流 ,否则 ,一切都将成为空话。在这种情况下 ,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语言文字 ,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我国是一个由 56个民族 ,80多种语言构成的多民族、多语种的统一大家庭 ,自古以来就形成了相互学习语言文字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后 ,随着我国民族关系的根本变革 …  相似文献   

16.
《党风党纪月刊》2002,(5):33-33
封建时代,凡是皇帝的指示和命令,都被称作“圣旨”。“圣”指皇帝,“旨”即旨意,“圣旨”就是皇帝的旨意。在具体应用和形成文字时,分为“制”、“诏”、“敕”、“谕”、“诰命”、“敕命”等种类,有着严格的区别.不可随便相互取代.  相似文献   

17.
滕晓 《学习月刊》2010,(8):23-2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沉淀形成了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价值取向及潜在的价值意识,同时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由于文化的交流和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文化的交汇点.即形成了费孝通先生说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相似文献   

18.
叶险明 《新视野》2007,3(2):45-48
基于对“文化全球化”解释学意义上的拷问,作者从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探讨了“文化全球化”,即:“文化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文化全球化”的基本矛盾以及“文化全球化”发展的过程及其趋势。进而指出,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就必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全面、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拒斥“西方中心论”和狭隘的民族文化观与向西方国家先进文化学习和发展本民族先进文化间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吕京 《世纪桥》2008,(11):92-93
在全球化时代,英语普及的趋势有目共睹。英语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来的“语言霸权”特征和随之而来的西方文化对中华本土语言和民族文化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如何顺应“全球化”,保护“本土化”,在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交流中保持“文化自觉”正确看待英语普及的现象,寻求语言与文化的和谐统一,已成为当前值得研究和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书荐     
《当代贵州》2013,(24):58-58
《历史研究》 摘录: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事例:某一种语言和某一种文字在统一国家成立之前已把所有可能的竞争者都排挤出去了。例如:在埃及的“中王朝”,官方语言和文字必须是古典埃及的象形文字;在日本幕府时代,则必须是日本语言和那些已在日本使用的具有特殊用法的汉字。然而。这种单纯的情况,不是一般性的。关于官方语言和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