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照《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第六十七条、六十八条之规定,胃、肠、胆道系统穿孔,破裂;肝、脾、胰等器官破裂;因损伤致使这些器官形成血肿、脓肿,均属重伤范围。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鉴定腹腔损伤就成了重要的问题。那么,怎样做到诊断正确,鉴定无误呢?其一般思路如下:一、了解致伤因素,详细查体腹部闭合性损伤的原因多系腹部受到钝性暴力所致:一为直接暴力,如踢伤、压砸伤、撞击伤;二为间接暴力,如水浪的冲击伤、震荡伤;三为惯力损伤,如高处下坠和高速行车中骤停致使腹压突然改变发生破裂伤。损伤的严重程度常取决于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2.
玻璃酒瓶所成损伤形态复杂多样,有锐性、钝性及钝锐难辨三种类型。损伤部位以头、面部为主(85.04%)。钝性伤多为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程度较轻,形态有条形、圆形、弧形,钝伤面上可有小锐性伤叠加;锐性伤较深、重,有规则形和不规则形,刺伤角多有鱼纹状划伤,分布集中。损伤表面的毛发中及创口内沾存玻璃碎渣。  相似文献   

3.
根据损伤形态准确判断拽头磕碰致伤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拽头磕碰伤是指行为人拽着被害人头发使头部往地面或墙壁撞击所造成的损伤。其力的作用方式属减速运动型,与坠落伤和摔跌伤相同。拽头磕碰伤常见于刑讯逼供、非法拘禁和虐待伤害等类案件。致伤现场常无目击证人,或目击者不作客观反映,当造成严重后果后,行为人多谎称伤(死)者系因摔跌所致。由于拽头磕碰伤与摔跌伤的暴力作用方式相同、损伤形态相似,因而,从法医学角度往往难对其作准确判定。现报道2例。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1993~2014年连云港地区116例女性杀人案件的受害人年龄分布、嫌疑人与受害人关系、现场特征、损伤工具及致命伤位置等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男女性之间由于心理、生理特征和性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女性杀人案件呈现出自身特点:女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的关系多为家庭内部成员,尤以夫妻或男女朋友居多;现场常位于室内,以卧室居多;工具多是居家常用的生产或生活用具;多选择受害人熟睡、酒后时作案,采用窒息、投毒、溺水等方式;损伤集中于要害部位,分布范围集中,打击次数多,致命性损伤、濒死伤和死后损伤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受力部位颅脑摔跌伤后损伤程度和特征差异。方法收集摔跌所致颅脑损伤68例,根据案情、受伤过程、临床体征、CT影像资料将受伤部位分为颅前部、颅侧部、颅后部;损伤类型分为颅骨骨折、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和脑挫裂伤;损伤数量分为单一和多发伤;颅骨骨折分为受力点骨折和非受力点骨折;脑挫裂伤分为冲击伤、对冲伤等。运用非参数统计χ2检验比较其频数分布。结果不同摔跌部位颅骨骨折和颅脑损伤程度存在明显差异(P0.05),颅后部摔跌颅骨骨折远离受力点多见,多发伤为主,而颅前部、颅侧部受力点骨折多见,单处损伤多见;颅后部、颅侧部摔跌后脑挫裂伤发生率高,以对冲部位多见,颅前部摔跌后脑挫裂伤发生率低,冲击伤亦多见。结论摔跌部位不同颅脑损伤程度和特征存在差异,CT检查资料有助于损伤机制推断。  相似文献   

6.
浅析外伤性脑梗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金国 《法医学杂志》1993,9(3):115-116
通过十四例外伤后脑梗塞案例分析,对外伤与脑梗塞的关系进行阐述,认为外伤性脑梗塞的主要原因是脑动脉血栓形成和栓塞。动脉内膜损伤致血栓形成多在四小时后;颅内出血致血管痉挛造成脑血栓多在1至3周之间;外伤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造成栓塞即刻发生,结合年龄大小、有无心血管疾患以及脑梗塞的部位,便可弄清损伤与脑梗塞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Zhao R  Guan DW  Lu B 《法医学杂志》2005,21(3):161-164,F0003
目的观察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iNOS和eNOS在损伤区及损伤周边区内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小鼠背部制作全层切创,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伤后切创组织中iNOS和eNOS的表达,并和无切创的小鼠作为对照。结果损伤区及损伤周边区细胞,伤后3h的损伤皮肤组织中可见少量的多型核细胞表达iNOS和eNOS,伤后6~24h,大部分浸润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为iNOS和eNOS阳性。随着时间的延长,iNOS和eNOS阳性细胞以单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为主。伤后3hiNOS的阳性细胞比率较低,6h~1d持续性增加并于1d达到最高峰,3~7d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直至伤后10d再次达高峰,10~14d开始下降。eNOS的阳性细胞率在伤后1~3h表达较低,6h~3d持续性增高,并在3d达到最高峰,在其后的5d内保持稳定表达,之后开始下降。而且损伤区及损伤周边区、特别是肉芽组织内的新生血管可见iNOS和eNOS不同强度的表达。结论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iNOS和eNOS在损伤周边区内多型核细胞、单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其时序性变化可望用于皮肤损伤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8.
抓痕属于钝器损伤中的徒手伤,是指甲掠过并使皮肤表层移位而形成。抓痕在损伤构成、形状、尺度、部位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损伤特征。本文从对抓痕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法医学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外伤后视网膜脱离损伤参与度的法医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伤后不同类型视网膜脱离的损伤参与度。方法 对23 例我室检验的眼外伤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法医学鉴定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穿通伤占26 % , 钝挫伤占70 % ( 其中钝挫破裂伤占25 % , 单纯钝挫伤占75 % ) , 无明确外伤史占4 % 。单纯钝挫伤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眼均有不同程度的屈光不正, 其中- 6-00DS以上的高度近视眼占58 % 。外伤后视网膜脱离损伤参与度的评定为:眼球穿通伤( 主要是眼球后段的穿通伤) 及钝挫破裂伤后发生视网膜脱离, 其损伤参与度为100 % ; 锯齿缘离断的损伤参与度为75 % ; 伤病共存的损伤参与度为25 % ~50 % ; 原有眼底视网膜、玻璃体变性,外伤为辅助或诱发因素时, 损伤参与度为12-5 % ~25% ; 眼部无明确外伤史者损伤参与度为0 % 。结论 外伤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与高度近视眼视网膜、玻璃体发生退行性改变有关。损伤参与度的评定有助于损伤事件的性质分析和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  相似文献   

10.
损伤在法医学检验中涉及面较广.旦复杂。既有尸体损伤,又有活体损伤;既有自杀、他杀的损伤,又有自伤、他伤的损伤;既有生前伤.又有死后伤;既有伪伤,又有真伤。从损伤的分类或命名上也不统一,特别活体损伤的性质。有的是以自杀、他伤、意外事故的鉴别为主;有的则以致伤手段为主,如造作伤;有的则以致伤目的为主,如诈伤;有的则以伤和病合并命名等。根据法医实践,作者认为法医学损伤的检验应从理论上予以理顺,据我国目前的法医检验状况,可分为尸体损伤鉴定和活体损伤鉴定两部分、前者应包括:(1)生前伤死后伤的鉴别;(2)损…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损伤是指被鉴定人在就诊前机体所遭受的损伤,绝大多数属机械性损伤,包括钝器伤、锐器伤,爆炸伤以及交通事故损伤等;"医源性损伤"则是指由医疗因素所造成的机体损伤,即由于医务人员诊疗护理不当造成治疗必需而导致的损伤。后者并不完全等同于医疗事故所造成的损伤,因为某些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样会给机体造成一些难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2.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42例颅脑损伤伤者的法医学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颅脑损伤诊断按照病史资料和颅脑CT/MRI确定;精神障碍按照CCMD-Ⅱ-R、CCMD-3及龚氏修订的韦氏智力量表(WAIS-RC)确定;伤残程度评定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将所获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精神障碍以脑震荡后综合征居首位(26.2%),其次是遗忘综合征(21.4%)、神经症(16.6%)等。精神障碍以脑伤的低伤残等级多见(Ⅹ级52.4%,Ⅷ级14.3%,Ⅶ级19.0%),但整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多分布于脑器质性损伤(脑挫裂伤54.8%,脑干损伤16.7%);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多分布于脑功能性损伤,其中脑震荡占21.4%,其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智力缺损多见于脑器质性损伤(P<0.05),80.6%分布于脑伤的Ⅹ级、Ⅷ级和Ⅶ级(P<0.01)。结论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及智力缺损的发生与颅脑损伤的类型、性质有关,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并不平行。  相似文献   

13.
附加伤的分类及法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医检案过程中,经常会在致死性损伤(主要损伤)之外,发现其他形式的损伤。这些损伤的作用方式、形成机制、成伤的目的各有特点。笔者试着将这些损伤定义为附加伤,再按照损伤形成的时间分为生前附加伤和死后附加伤,并总结其法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于眼球的位置暴露,结构极为精细脆弱,为此眼外伤很常见.在法医临床学鉴定实际检案中,眼损伤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笔者就法医临床学中遇到的视力损害鉴定难点进行分析讨论. 1眼外伤特点 (1)伤者多为男性,青少年或壮年,多为一眼外伤,或一侧较重;(2)眼球钝挫伤、眼球穿通伤、球内异物、酸或碱化学伤等常见,严重的可以造成眼球屈光间质的混浊或视网膜或视神经的损伤,引起视力丧失;(3)眼的单一损伤较少,往往造成多种组织或结构的损伤;(4)伤后并发症多见,如创伤后眼内炎症、感染、眼内增殖性病变,可继续威胁视功能和结构的恢复;(5)一侧眼伤后对侧健眼可发生交感性眼炎.  相似文献   

15.
<正> 棍棒伤是法医检案中常见的一种损伤。由于棍棒种类繁多,形状多样,因此在人体或尸体上出现的损伤特征也随之多变。笔者从200多例棍棒伤中发现10例棍棒伤的形态和性状比较少见,现报告如下。一、头皮上出现条形中空性皮肤出血例1.男,25岁。某日窃钱包时被群众抓获,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总结扼颈损伤的一般规律,归纳损伤程度鉴定的要点,为法医临床学司法鉴定实践及制定、修改相关鉴定标准的条款提供参考。方法对襄樊地区1963年1月—2004年1月因扼颈致伤的案例,按性质、症状、鉴定结论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颈部扼伤加害者多为青壮年男性,加害者身上多有抵抗伤;被害人颈部多有扼痕反应,主要症状、体征以喉挫伤、眼部窒息征象表现为主。结论损伤程度以轻伤与轻微伤为主,现行鉴定标准有一定的不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在法医学活体或尸体检验实践中,由多人(有二人或二人以上致伤者)对同一人体所造成的损伤(简称为多人伤),评定其严重程度或进行死因分析,可能存在争议。多人伤多见于多人参与的团伙斗殴、群体闹事、刑讯逼供、非法拘禁、抢劫、杀人等案件中,多表现为多发伤。多个致伤者可存在侵害的共同敌意,亦可能没有侵害的共同故意,均可表现为时间、地点或事件事由的相同或不同而对同一个体的故意或过失的侵害。对多人伤进行损伤程度评定和死因分析的方法的不同,就可能产生不同的评定分析结论,从而影响对致伤者的责任追究和受伤者的权利保护,影响法律法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的法医学鉴定思路和要点。方法收集17例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的案例,通过事故现场勘验和尸体检验收集交通事故发生的基本信息以及损伤分布、性质等资料。根据收集的信息,重建事故发生过程,明确死者的致伤过程,分析损伤的致伤方式和机制、损伤的严重程度,判断属生前伤抑或死后伤,明确死者的死亡原因。结果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案例存在损伤严重,多发伤与复合伤常见,生前伤、濒死伤与死后伤并存,致伤方式多样,致伤机制复杂,甚至多次损伤相互掩盖等特点。结论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的法医学鉴定需结合事故现场勘验、尸体检验等综合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19.
胸腹损伤影响因素很多。本文笔者对5例胸腹损伤剖胸、剖腹术后鉴定的案例进行总结分析,供同行参考。1案例资料案例1 2013年2月22日,曾某在酒吧被人用刀和啤酒瓶殴打刺伤,医院诊断:轻型脑伤、头皮裂伤、肺挫伤、右侧血气胸、第5肋骨折、左上肢鹰嘴骨折、全身多处皮肤裂伤。查体:T35.5℃P91次/min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大鼠骨骼肌机械性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cocytes , PMN)、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及成纤维样细胞(fibroblastic cells,FBC)百分率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骨骼肌机械性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伤后6h、12h、1d、3d、7d、10d、14d及正常对照组。应用HE染色法和图像分析检测大鼠骨骼肌损伤后不同时间点PMN、MNC及FBC百分率。结果伤后6~12 h,损伤区内可见PMN和MNC浸润,PMN百分率达到峰值;伤后1 d,损伤区内主要以MNC浸润为主,MNC百分率达到峰值,而PMN百分率开始下降;伤后3~7 d,FBC百分率开始逐渐增加,PMN和MNC百分率则逐渐下降;伤后10~14 d,FBC百分率达到峰值。结论大鼠骨骼肌损伤区内PMN、MNC及FBC百分率呈时间规律性变化,有望成为骨骼肌损伤时间推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