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猪源脑心肌炎病毒(EMCV)GXLC株对仔猪的致病性,将其接种4周龄健康断乳仔猪,观察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检测心、脑、脾组织及血清中的病毒含量,测定血清抗体效价,检测心、脑、脾组织中IL-1β、TNF-α、IL-6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仔猪感染后,出现体温升高、精神不振、腹泻等症状;剖检发现心包积液,心脏变软,脑充血;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心肌炎、脑炎,病理炎症分值显著提高;心、脑、脾、血清中均可检测到大量病毒;血清中出现高效价的中和抗体;感染仔猪心、脑、脾组织中IL-1β、TNF-α、IL-6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且细胞因子的表达高峰期与出现临床症状、病理损害的时间密切相关。表明,猪源EMCV GXLC株对仔猪具有致病性,IL-1β、TNF-α、IL-6等促炎细胞因子在EMCV对仔猪的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中比较了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病毒的物理化学特性,认为这两种病毒在结构上是不同的。将提纯的猪水泡病(SVD)和口蹄疫(FMD)病毒裂解并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进行分析,发现在SVD病毒体以及空壳体中有分子量分别约为38000和3000道尔顿的两种多肽链存在。与FMD病毒相反,(在SVD病毒中)未发现可见量的空壳体解离的蛋白存在,(在FMD病毒中)这种蛋白能产生可测出量的缩短的多肽,它可能与病毒的RNA相关联。  相似文献   

3.
对24头有极轻微疾病的猪,用猪水泡病病毒一株英国毒株作了脑内、静脉内或皮内接种。在皮肤、鼻、舌和扁桃体上主要的病变是一种复层鳞状上皮的极其致密的凝固性坏死。在肾盂、膀胱、扁桃体和唾液腺及胰腺的导管,发生上皮变性并有过碘酸雪夫反应(PAS)阳性物质的形成均是本病常见的特征。仅用组织病理学检查,不能将猪水泡病和口蹄疫所引起的十分明显的皮肤病变区别开。对水泡病和科赛奇B_5之间的关系作了简短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作者将自1966年至1973年之间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猪水泡病(SVD)爆发中分离出来的7株病毒,用猪和小白鼠进行比较研究,对猪都产生相同的病象和排毒模式,不过意大利/66毒株较比其他毒株的毒力要弱些。根据用痊愈猪血清做交叉中和试验和腹腔内接种五日龄乳鼠的反应等结果,表明在有些病毒株之间,仅存在微小差别。意大利/66、香港/71和法国/73各病毒株之间,互有不同之处,和意大利/72、英国/72、奥地利/73以及波兰/73各毒株也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尽管猪水泡病(SVD)和科赛奇B_5型(CxB_5)二种肠道病毒间存在着一种紧密的血清学关系,但是通过各种途径,将此型科赛奇病毒接种易感猪均不发生临床疾病。 攻毒之后,没有检出病毒血症,但是从粪便和口拭子断断续续地找到了病毒。曾证实了在一些猪只的粪便培养物中是一种混合病毒群,包括科赛奇B_5病毒和其它病原,大概是本地的猪肠道病毒,初次攻击之后一直到8天粪便中的科赛奇病毒量才开始下降。 抗科赛奇病毒的血清中和抗体显现出一种暂时的上升,攻击之后14天达到高峰,28天即降低到可查证滴度之下。所获抗体滴度与所给予的病毒剂量是相应的,并且中和SVD和CxB_5两种病毒的程度也是很相近的。 攻击CxB5病毒之后28天再交叉攻击SVD病毒,虽然血清中和抗体滴度对两种病毒均显示出一种特有的既往症的反应,但是大部分动物(5/6)没有典型的水泡损伤。  相似文献   

6.
1973年11月到12月,以神奈川县的种猪产地为原发地点,在日本开始爆发了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猪水泡病(SVD)。后来,为了研究这种病毒对猪的侵害程度,而对猪水泡病病毒的抗体进行调查时,在认为同SVD的发病没有关系的血清中,即 在SVD发生以前采集的血清中,还有在认为同区域性发生没有关系的地方农家自养猪的血清中,检出了对SVD病毒的抗体。 SVD病毒是同人的肠道病毒的科赛奇B_5型(CB_5)病毒在抗原上极为一致的病毒。调查了野外猪血清中对CB_5病毒的扩体,研究了它同对SVD病毒抗体之间的关系,所得结果如下: 1.SVD发生前、发生终止1个月后、5个月后三个时间由全国收集的猪血清中,无论是来自哪一个时间的,均检出SVD的阳性例,两种病毒抗体效价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4、0.31和0.34,是相当低的。 2.来自发生SVD养猪场的病猪血清中,发现两种病毒抗体效价间有非常高的关系系数(r=0.74~0.85)。 3.来自发生SVD养猪场的猪血清中,发病不明显的或者未发病而耐过的,其相关系数低到0.44,即使从认为处于抗体上升期的猪采集的血清(抗体效价<4~(4·0)),其相关系数也低到0.53。 从这些结果可以看出,在日本国内猪只中产生低效价抗体的主要原因是这种病不伴发水泡病症,即不显性感染所致;在这种病毒中,应考虑还存在同SVD病毒在抗原方面一  相似文献   

7.
1977年在我国高热病猪中发现了爆发性弓形虫病。1979年又在我国高热病猪中发现了弓形虫包囊弱毒株,接种猪只不引起死亡;接种小白鼠不产生症状,但在脑内可形成包囊。由于这株虫株是在江苏南通县的病猪中分离的,故定名为弓形虫南通包囊弱毒株,简称NT株。为了证实NT株在猪体内,是否与在小白鼠体内一样可形成包囊,因此将猪源小白鼠传代的NT株作了回猪试验。  相似文献   

8.
1973年11月至12月间,日本首次发生猪水泡病(Swine Vesicular disease——SVD)。据报道,1966年在意大利首先发生,以后在英国、欧洲和香港地区相继发生。SVD在临床上与口蹄疫很相似,所以仿效其他国家的作法,日本在这次也按照口蹄疫的法规采取防疫措施,结果自1973年12月中旬以后,临床上无新的发生报告。但于1973年11月在发生SVD的  相似文献   

9.
猪水泡病     
引言 猪水泡病(SVD)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以鼻、舌、蹄出现水泡为特征的猪的一种急性经过的发热疾病。猪水泡病与猪口蹄疫的鉴别诊断是有特别重大意义的,尤其是当此二种病 1971年在香港和1973年在奥地利同时发生时,其与猪口蹄疫在临床上和病理解剖上是无法加以区别的。 猪水泡病1966年首次在意大利记载,在那里首次由Nardelli和Mitarb分离和描述了病原。1971年此病在香港发生。自1972年至1975年在许多欧洲国家(波兰、奥地利、瑞士、法  相似文献   

10.
猪的腺病毒同其他哺乳动物或鸟类腺病毒一样是由组织培养发现的。从分离病毒和抗体调查结果,发现世界各国的猪只都在遭受腺病毒感染。但腺病毒作为自然感染病例病原体的重要性,迄今为止尚不完全清楚。 病毒分离 猪的腺病毒是由Haig等(1964)从12日龄下痢猪的粪便中首次分离的。以后相继有Kasza(1966)从出现脑炎症状的10周龄的猪脑分离出腺病毒,Bodon(1966)、Ho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省有些地方的猪只发生疑似猪传染性胃肠炎。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均和国外报道的猪传染性胃肠炎(TGE)一致。1978年春我院用四平地区某猪场自然感染此病猪的小肠悬液接种2~4日龄的健康仔猪。接种后24~48小时,内均发典型“TGE症状”。取其小肠经电镜观察只见冠状病毒,据此最后确诊我省近几年来所流行的猪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所引起的猪传染性胃肠炎(TGE)。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随着甘肃省养猪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和畜禽及其产品的频繁流通 ,猪传染病越来越多 ,危害日趋严重 ,尤其是猪繁殖障碍病、猪呼吸系统疾病和腹泻病是目前制约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 ,已成为现阶段猪病防制的重中之重。因此 ,为了进一步查清猪繁殖障碍病和猪呼吸系统疾病的感染及免疫状况 ,为更加有效地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笔者在甘肃省某规模化养猪场采集猪血清 2 0 84份 ,对猪瘟 (CSF)、猪伪狂犬病 (PR)、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PRRS)、猪细小病毒感染 (PPVI)、猪乙型脑炎(JE)、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APP)和猪霉形体病 (…  相似文献   

13.
1966年,在意大利北部发生了猪的水泡性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口蹄疫诊断以及在实验室的血清学和病毒学研究结果,认为是由猪的一种肠道病毒引起的,确定它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这是猪水泡病(Swine vesicular disease:SVD)在世界上最早的报告。1970年以后,本病在香港及意大利、英国等欧洲国家相继发生,有流行可能的地区逐渐扩大。 1973年11月,在茨城、神奈川两县的两个养猪场的猪群中发生了疑似口蹄疫的水泡性疾病。病猪呈现显著的跛行,在蹄部观察到水泡和烂斑。把从病猪采取的水泡液和水泡上皮进  相似文献   

14.
初产母猪死胎(包括木乃伊)是母猪繁殖障碍影响养猪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四川、上海、黑龙江、浙江及广东等省市均有报道。1982~1984年,我所在秋季初产母猪死胎病因研究中,分离出乙型脑炎病毒一株,猪细小病毒3株,并对5个猪场进行了血清学调查,猪乙型脑炎阳性率平均为98.62%,猪细小病毒阳性率平均为60%。为此,我所于1984~1985年开展了免疫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采用内布拉斯加株猪肺炎枝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实验接种29头仔猪。试验猪是用子宫切除术取出的未喂初乳的仔猪。顺次连续扑杀,以测定病变的发展过程。用2头仔猪作为对照。接种后第6天有1头试验猪出现显微病变,其余试验猪均在接种第10天以后查出有显微病变。肉眼病变于接种后第14天出现,除1头例外,肉眼病变一直维持到42天。从接种后第10天开始至第42天,除1头例外,均从接种猪肺中再分离到猪肺炎枝原体。免疫萤光反应不太敏感,但还是能在接种后第14天到第42天的大部分试验猪的细支气管上皮显示出免疫萤光。 电子显微镜所作的观察表明,枝原体存在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上皮细胞原生质膜和纤毛附近,局限在上皮细胞表面,并不在上皮细胞里面。  相似文献   

16.
猪伪狂犬病的诊治1994年2月初,某猪场爆发了以幼猪为主的具有神经症状的疾病,病死率高达100%。经过流行病学、病理剖检、微生物学试验、动物试验、血清学试验确诊为伪狂犬病,经过严格消毒,对20日龄以上的猪及产前10~20天的妊娠母猪接种伪狂犬病疫苗,...  相似文献   

17.
对猪的一种水泡性疾病的起因予以迅速鉴定是人们所希望的,这将可以尽快履行或撤销适用于或者口蹄疫(FMD)或者猪水泡病(SVD)的控制措施。补体结合实验(CFT)已应用于这两种疾病的诊断,但是用上皮样品直接试验如欲成功,病毒抗原必须大量存在。常常需要将材料在组织培养上继代,这可能延迟诊断达一天或更长一些。  相似文献   

18.
2009年从四川多个地区的猪场采集流产死胎及库蚊样本12份,采用BHK-21细胞培养方法分离出2株乙型脑炎病毒,分别命名为JEV-CZ1与JEV-YA1,PrM/C基因与疫苗株SA-14-14-2的同源性分别为90.9%与99.6%,基因分型研究显示JEV-CZ1株为基因Ⅰ型乙型脑炎病毒,JEV-YA1株为基因Ⅲ型。分离株在BHK-21细胞中能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其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分别为10-6.206 TCID50/0.025mL与10-4.943 TCID50/0.025mL。经脑内注射测得分离株对体重9~11g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9.97LD50/0.1mL和6.95LD50/0.1mL,其中JEV-CZ1株毒力较强。小鼠接种分离株3~4d后出现抽搐、肢体痉挛、异常兴奋等神经症状,5~7d后全部死亡,剖检可见脑部充血、水肿;病理切片观察可见脑内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其他器官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结果表明这2个分离株符合乙型脑炎病毒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对猪肺泡巨噬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猪圆环病毒2型(PCV2)BF株经口、鼻接种40日龄健康仔猪,在接种后不同时间宰杀,收集猪肺泡巨噬细胞(PAM),同时设立对照。用FITC-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AM凋亡现象,通过EA花环试验测定Fc受体数目,通过吞噬鸡红细胞试验测定吞噬功能,分析PCV2感染对PAM生物学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整个试验期内2种方法均没有检测到PAM凋亡,表明PCV2感染不会诱发PAM凋亡。PAM的Fc受体数和吞噬鸡红细胞数的变化规律一致,与对照组相比,两者数量在接种后第3 d明显下降,第7 d有所回升,之后基本恢复,表明PCV2感染后PAM吞噬和清除病原的功能出现短暂下降。  相似文献   

20.
作者研究了由猪粪浆形成的气溶胶中猪水泡病(SVD)病毒的稳定性。由于有证据认为此病毒曾感染过实验室工作人员,所以也检查了白细胞培养液形成的气溶胶中此种微生物的稳定性。在相对湿度高于55%的条件下游离的以及由室外在微丝(microthreads)上捕获的气溶胶中都发现此病毒是气溶胶稳定的。本文联系流行病学资料和其他研究的试验发现对此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