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北方 《南风窗》2012,(5):42-42
人民民主的历史实践使"主权在民"的理念深入社会,培育了中国社会的政治意识,也留下了让民众可以和国家对话的话语基础,一旦各阶层的代表在人大中获得相应的席位,其阶层利益就会通过人大机制得以体现,于是我们就有理由对人民代表抱有合理的期待。  相似文献   

2.
赵义 《南风窗》2008,(15):26-27
建立主要官员和民众的直接联系渠道,最主要的是能够不被下属包括职能部门"绑架"。现在很多地方的主要官员深入基层、集中接受民众信访后,多对职能部门发出质疑,就是明显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杨志勇 《南风窗》2008,(5):16-18
"人民群众找不到代表"曾经是一个全国性的困局。为打破这一困局,过去5年以来,地方人大就密切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进行了探索,让群众在最需要的时候可以找到代表。  相似文献   

4.
地方各级人大的司法监督,在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提高司法监督实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要充分发挥各种监督方式的作用,用实各种监督手段,积极深入地开展对法官和检察官的人事监督;地方人大监督人员,通过旁听案件,深入案件的司法过程进行监督;提高人大监督人员的专业水平;建立和完善信息化技术监督平台和各种信息系统之间的连接,以科技提高地方人大司法监督水平。  相似文献   

5.
一、台湾地方选举与两岸关系关联性之命题2014年11月底的台湾"九合一"地方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几乎大获全胜赢取13席县市长(6个"直辖市"有4个),国民党面临退台有史以来的全面性失败,几乎是溃不成军,论者或以为这与马英九用人失当及治理能力不佳有关,无疑地这已伤及马英九的清廉形象及降低民众对"政府"施政的认同及支持力度。回顾2008年民进党相继在"总统大选"与"立委"选举中失利,面临党能否永续发展的困境一般,显然在台湾的政党政治运作中,任何一党主政皆必须谨慎为政、步步为营,否则胜选后即会面对严格的道德操守及治理能力考验,台湾民众的投票行为取向或者是民意表达,尤其是中间选民并不固着于特定政党取向。围绕台湾地方选举议题对两岸关系影响,存在以下五种命题组合,已有许多学者进行过热烈讨  相似文献   

6.
福利改革:对德国社会民主党执政能力的考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红绿联盟”政府正在实施的福利体制改革方案“2010规划”遭到了普通民众和社民党内部左翼力量的强烈抵制。2004年下半年以来,执政的德国社民党接连经历了大规模的民众反对、党内左翼人士的分裂、地方选举失败等一系列严峻考验。为此,社民党也进行了深刻反思并积极地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石勇 《南风窗》2012,(20):9-9
著名"表哥"、原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被陕西省纪委调查出存在严重违纪问题,官帽已被拿掉。但他不会被遗忘。舆论会继续关注,"表哥"的"违纪"到底有多深;风头过后,有机会"复出"吗?回过头来看一下,"表哥"被网民盯上,其实是官员财产不公开惹的祸,奢侈品那么多,直觉上已经超出"合法收入"的范畴了。如果民众知道了官员的财产状况,就不会有这么多事。这件事,也在提醒政府和公众:《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实施4年多了,但仍然不被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当回事。有一个问题是:官员的工资,在信  相似文献   

8.
王翔 《法制博览》2015,(4):126-127
监督制度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监督政府行使职权,是宪法赋予人大的职责所在。那么各级人大与常委会就应依照宪法规定进一步行使监督权,尽力做好监督工作,可使得国家政府廉洁从政,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社会和谐。但现今我国人大在对政府行使监督权时,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00,(7)
不寻常的人大 春天,是中国人开会的日子。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中,自地方到中央的人大会议一向是媒体每年必做的“功课”之一。不过,虽然媒体之间时常有热闹的竞争场面出现,但普通人对一群“人民的代表”在讨论什么,如何表决往往不甚了了。代表们决定的当然都是大事,只是大事很少会让普通人去操心。 所以,当2000年许多地方的人大开会居然成为当地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时,人大会场  相似文献   

10.
"船到码头车到站",这是多年前人们对地方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普遍的看法,也是一些"议员"对自我角色的确认。这句话隐含着这样的潜台词:人大岗位是仕途最后一站。多年前,环顾地方人大常委会会场,人们见到的基本上是从政府或党委要职上"转岗"而来的领导同志,乡镇人大主席也是如此。记者经过近年的跟踪调查发现,这种"政治习惯"在湖南正悄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人大代表团分组讨论,对人大常委会的报告进行审议,一方面要看报告本身写得怎么样,那些话是否说得好,借用吴邦国委员长的大白话来说,"有的赞成,有的不赞成,好的赞成,不好的不赞成。"另一方面要看人大常委会所做的实际工作表现,要看两点:第一点是人大常委会的工作离宪法要求还有多远,每一届都要有这种评估;第二点是本届人大常委会的工作与前一届相比,是  相似文献   

12.
石破 《南风窗》2013,(10):9-9
4月7日,河南陕县6名干部在外出考察途中因车祸伤亡。消息曝光后,网上一片欢呼,很少同情的帖子。尽管当地政府解释这批官员外出是公干而非公费旅游,但网民仍半信半疑。在"全民焦虑"的今天,"污名化"官员(以及名人、富人)成了普通民众缓释精神压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在作为弱者一方的民众看来,官员乃强势群体,不需要对他们理解、同情和关怀。某些遭遇"污名化"的官员,会立即被网民套上一  相似文献   

13.
人大代表的职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大代表团分组讨论,对人大常委会的报告进行审议,一方面要看报告本身写得怎么样,那些话是否说得好,借用吴邦国委员长的大白话来说,"有的赞成,有的不赞成,好的赞成,不好的不赞成。"另一方面要看人大常委会所做的实际工作表现,要看两点:第一点是人大常委会的工作离宪法要求还有多远,每一届都要有这种评估;第二点是本届人大常委会的工作与前一届相比,是  相似文献   

14.
新医改路径     
赵义 《南风窗》2008,(22):12-12
酝酿多时之后,新一轮医改方案10月14日全文公布,征求社会意见。医改方案可以用五个关键词概括:政府主导、倾向基层、全民覆盖、均等化、公益性。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也许意见内容比较艰涩,但的确是利益攸关。自从2005年那场著名的"医改基本不成功"的争论以来,医改就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爆炸性新闻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5.
陈弘峰 《法制博览》2015,(5):125-126
十八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高度,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质询权是人大监督政府的一项重要宪法权力。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转型期,发挥质询权的监督职能尤为关键。但是由于质询权的程序性法律规定不完善,使质询权在现实中无法良好运行,影响到人大监督的有效监督。质询程序性法律规定的空白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质询结果的处置、质询权的实施范围、质询答辩及结果公布。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规范质询监督程序是完善人大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质询权对政府的监督作用,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转型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实现依法治国伟大目标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6.
石勇 《南风窗》2014,(13):26-28
<正>在维护治理秩序上,强调对公共安全的维护是一个新思维,国家权力也找到了更有说服力的运作依据。"宁做太平犬,不做乱离人。"这是千百年来中国民众传统的社会理想:安全第一。乱世是可怕的—比做"犬"更可怕。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一个太平盛世,但安全并非就没有问题。事实上,就近来国内的各种暴力恐怖活动、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看,社会安全的隐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张鲲 《南风窗》2010,(24):69-71
华为是很多来自中西部毫无背景的平民子弟实现"中国梦"的地方,是中国少有的具有偶像意义的公司。但其始终不上市、谜一样的治理结构和被猜疑的背景使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华为公司的"接班风波"最终以媒体"道歉"而告一段落,但其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机制,却给公众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8.
在威权体制的“理念型”中,“有限的政治多元主义”(Iimited political pluralism)被视为威权政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其中,举办各种选举是威权体制下有限多元主义的重要体现。但西方学者建构的威权体制的“理念型”,一般较少涉及地方政治层面。而在台湾,地方政治,特别是地方选举政治是我们了解国民党威权政权及其演变的重要线索。按美籍西班牙学者胡安·林兹的说法,在威权体制下,一般人对参与政治性事务意愿不高,民众有一种对政治的“被动的服从和冷感,退而扮演偏狭的和臣属的角色”,政权本身也不愿意见到  相似文献   

19.
潘荣涛 《工会博览》2011,(7):347-349
代议制度是民主国家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大制度是我国代议制度的基本形式,同时又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对我国民主宪政的实践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监督权作为人大的一项重要权力,是人大作为我国权力机关的重要体现和保证。开展专题询问和质询是人大行使监督权的一种有效的形式,对人大从“橡皮图章”走向“铁钢印”具有深远的影...  相似文献   

20.
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动和欧美社会内部精英群体和下层民众之间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引发了以欧美为首的资本主义社会左翼思潮的升温。但从实质上看,与其说欧美左翼思潮的再兴起是为了放弃资本主义而实现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不如说是因为对自由主义和经济紧缩政策的不满而试图寻找非资本主义的所谓"替代物",至于对这些"替代物"的了解到底有多少,他们并不关心也不十分清楚。但可以确定的是,在资本主义矛盾继续深化、社会主义中国崛起的同时,《共产党宣言》将成为资本主义曾经革命、蓬勃发展和未来归宿的最好见证,成为欧美左翼思想家和左翼政党批判现实和实践纲领的思想武器,成为资本主义条件下最广大群众的精神指引。由此,共产主义的"幽灵"才拥有穿透历史的长久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