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问为何强调培育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精彩语录: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热点回应: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些不良心态,如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心态;压抑焦虑、空虚迷惘的心态;麻木冷漠、失信失安的心态;怨恨不满、失衡偏激的心态,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有序运  相似文献   

2.
心态是人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一种较为持久稳定的心理状态或内心态度。积极、正面的心态于党的事业和个人成长有益,消极、负面的心态则是干事创业的绊脚石。党员干部重视培养和保持良  相似文献   

3.
<正>心态秩序的确是当下的重要议题。从政治层面而言,民心或人心始终是执政者的重大关切。就学理层面而言,费孝通强调社会学不仅要关注“生态”,也要关注“心态”,并提出了与“生态格局”相对应的“心态秩序”这一重要概念,这无疑是社会学学人需要不断为之努力的重大且迫切的现实课题。就社会学的视角而言,笔者的理解是,心态秩序要处理的是“分”与“合”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失落感,还是二等官员的自卑心理,或过客心态,贫困县官员的边缘心态是认知失调、信仰迷失、理想缺失、价值观错位、官场关系网不足等因素导致的  相似文献   

5.
马寄 《桂海论丛》2014,(2):114-116
社会心态反映着社会舆情,折射着社会现实。文章首先在审视当下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揭示当下社会负面心态的主流是焦躁。导致社会的焦躁心态原因有三:首先是处于转型期的人们心态倾于波动,易于焦躁;其次,收入差距过大,直接诱导社会焦躁心态的产生;最后,利益诉求渠道不畅,进一步加剧了焦躁心态。消弥焦躁的社会心态,营建健康心态,应重点采用以下措施:其一,改善民生;其二,积极拓宽民意表达渠道。  相似文献   

6.
以骂国为主要特征的社会情绪大致有四种:一是逆向社会情绪;二是群体性怨恨情绪;三是异向社会情绪;四是跟风社会情绪目前的一些社会心态状况并不能令人乐观。有学者指出,因为经济多年持续快速发展而不思进取的心态有之,因为看不到成功与进步的可能而放弃进取的心态亦有之;一些富起来的群体、一些有权有势的群体骄横狂妄、肆无忌惮的心态有之心态  相似文献   

7.
基于CSS2013抽样调查数据,从社会安全感、社会情绪和环境意识三方面考察了青年群体社会心态现状,并探讨了社会质量对社会心态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青年群体的社会心态整体上处于积极健康状态,正向社会心态是共识;社会质量是青年群体社会心态的重要影响因素。具体而言,社会经济保障水平越高的个体,其环境意识越强;社会凝聚对三类社会心态都有显著影响且作用方向一致,即社会信任有助于积极社会心态的产生,而对社会冲突的感知则会催生消极社会心态;社会融合对社会安全感和社会情绪有显著影响;社会赋权对三类社会心态的影响方式存在差异。据此提出通过提升社会质量优化青年群体社会心态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青年研究》2003,(10):18-20
●阳光心态●积极心态●负责任的心态●追求结果的心态不要浪费任何一个过程,让每一个过程为你最后的结果去服务。———题记如果说理想是人生航船的灯塔,那么在这个孤寂的远航过程中,心态则是风帆,决定着有顺风或逆风来临时你的走向,并直接关系到最终能否顺利到达彼岸。找工作应聘的过程也是一样。拥有好心态或心理素质,也许并不一定会直接带来成功的结果,但是会在一些事情发生时左右你的判断,使客观事物向着有利于你的方向发展,最少也能把损失降到最低。●阳光心态●阳光是个很感性的词汇,是开朗、热情、宽容、乐观等诸多美好字眼的集合。…  相似文献   

9.
张心童 《北京观察》2010,(12):24-25
<正>卡耐基说"一切财富与成功皆源于健康的心态。"而心态只有两种:要么积极,要么消极。积极的心态有利于身心健康,是滋生快乐的土壤;消极的心态易于让我们陷入悲伤的海洋,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心态调查报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社会心态是一定社会发展时期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中的社会心境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感受、社会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观的总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社会心态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了解社会心态不仅对于了解社情民意、社会热点以及公众情绪非常重要,而且是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在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中 ,证人不作证或不愿作证是一个令执法机关最为棘手的问题。证人主要包括被害人、犯罪行为的目击者、与犯罪组织头目和骨干关系密切的人、犯罪组织成员中主动自首者和叛逆者以及其他知情人。犯罪被害人作为证人具有怕重复被害、怕二次被害、怕卷入刑事诉讼之中、怕罪犯得不到严惩而遗患无穷等心态 ;其它证人也有着各自的心态。  相似文献   

12.
特大城市社会心态风险是指特大城市中社会成员内心攒聚的不良心理态势对城市良性运行造成损失的不确定性,复杂性、隐蔽性、冲突性、持续性、突然爆发性、极速传播性与颠覆性是其主要特征。特大城市开发进程中对不同阶层弱势群体的持续性社会排斥是社会心态风险发生的根源;怨式情感的累积及其对弱势身份的强化所造成的情感区隔是社会心态风险发生的具体机制;特大城市的空间属性是社会心态风险发生的催化剂。包容性发展理念是根治特大城市社会心态风险的理念前提;包容性的制度安排是治理社会心态风险的核心举措;情感治理是修复特大城市社会心态风险的润滑剂。  相似文献   

13.
<正>心态即心理状态,是人在一定情境下各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是其思想、情绪、意志、性格、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心态决定状态,心态影响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淡泊名利,保持良好的心态。培育积极乐观、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良好心态,对于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处理好从政为官、处世做人的关系,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反复证明,为官从政,一定要拥有好的心态,尤其要十分注重培育和保持十种良好心态。  相似文献   

14.
监狱民警的职业心态,是监狱民警在对罪犯的行刑与改造的过程中,所内化出的一种反映其职业操守与职业行为的心理状态。受其正能量因素与负能量因素的影响,监狱民警的职业心态,又可分成为正向性职业心态和负向性职业心态,其正向性职业心态是监狱民警担当法律之责、刑罚之任的主流心态,分别表现为趋强性、趋稳性或趋弱性的演绎逻辑过程,构成为交错性、反复性、重叠式、跳跃性和阶段性的演绎特征。其调适的路径主要有监狱民警职业态度的再度塑造、监狱精神的传承弘扬、监狱文化的着力建设、监狱民警的心理养生、监狱民警的职业调理和监狱民警的职业评估等。  相似文献   

15.
<正>自信是一种心态。就社会成员而言,自信是一种社会心态,是社会成员作为整体对自己国家和社会的历史、国情、愿景的认可和认同;就个人来说,自信是作为个体对自己能力、职业、生活的认可和认同。个人自信不以盲从他人状况及其价值为本;社会自信来自不盲从他国或其他社会的价值取向为基。信心乃人生之本、社会之本,力量和奋斗之动力与源泉。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关键阶段。进一步增  相似文献   

16.
突发事件中的社会心态 当社会出现问题、产生矛盾、发生冲突的时候,各种平时隐藏着的声音都会冒出来。如果不及时正视,处理失当,矛盾不能化解,这种声音可能会在传播中加速、强化甚至异化,并借助群体的力量,弥漫为一种普遍性的集体意识或群众心理,渐渐固着,形成一种常态化的社会心态,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社会心态其实是社会问题的折射。只有社会问题解决,社会心态才会趋于常态。因此,理性认识和把握当前社会心态的基础是理性地进行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青年是社会发展与变革的重要力量,社会心态对青年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影响。引导青年形成良好的社会心态,团结青年力量,凝聚青年责任,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对此,还需完善制度体系,为青年良好社会心态的形成提供制度保障;强化思想教育,为青年良好社会心态的形成提供思想保障;发挥媒介作用,为青年良好社会心态的形成提供舆论保障。  相似文献   

18.
试论社会心态调控的基本目标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 ,社会心态调控的基本目标及其实现途径是社会心态研究的重要内容。社会心态调控的基本目标主要包括社会心态环境的改善、健康健全人格的塑造、群体合作意识的培养三个方面 ;而这些基本目标则主要是通过强化社会心态系统的外部引力场的作用来实现的 ,大力发展生产力、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校正价值取向、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等是其主要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9.
陈元龙 《理论月刊》2005,7(4):67-69
过渡时期的几次思想文化批判运动体现出复杂而精微的文化心态和文化性格。这一时期的毛泽东存在着对知识分子的二重心态,体现着一种主变、主斗的文化性格;知识分子群体则呈现出一种无意识的文化心态和非自主化的批判人格。思想文化批判运动中的背反现象与运动中的文化心态、文化性格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社会出现问题、产生矛盾、发生冲突的时候,各种平时隐藏着的声音都会冒出来。如果不及时正视,处理失当,矛盾不能化解,这种声音可能会在传播中加速、强化甚至异化,并借助群体的力量,弥漫为一种普遍性的集体意识或群众心理,渐渐固着,形成一种常态化的社会心态,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社会心态其实是社会问题的折射。只有社会问题解决,社会心态才会趋于常态。因此,理性认识和把握当前社会心态的基础是理性地进行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