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郑伟达 《前进论坛》2013,(12):46-47
健康与长寿,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和普遍关心的一件大事。19世纪末人们的平均寿命是47岁,但是在21世纪的今天,这个数值已经提高了50个百分点以上,达到76岁了。有些科学家预测,人的寿命可以达到125岁以上;另有些科学家更是主张,生物技术将使人类寿命延长至150岁!有句民谣说得好:“人生百岁不稀奇,八九十岁笑咪咪,七十还是小弟弟,六十睡在摇篮里。”我们之所以能延长寿命,主要得归功于现在的和谐社会、防疫卫生、现代医学水平与中医养生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寿命延长──人到70不稀奇  1900年全世界人均预期寿命仅为 45岁,而今天这一数字已提高到66岁。联合国人口署更是把老年人的年龄界限定为“85岁”以上。人类寿命的延长得益于20世纪医学的迅猛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特别是我国科学家参与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将把所有基因的位置、结构、功能和作用方式弄清楚,人类的生、老、病、死之谜可望得到破解,并进一步得到控制。地球变小──突破地空的约束  在20世纪,从公路到铁路,从水路到“空路”,运输工具的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嫦娥奔月”不再…  相似文献   

3.
也许你并不知道,一些平时看似不重要的生活习惯,或是你曾经的生活环境,都会影响你的寿命。美国《预防》杂志3月13日刊文列出了以下几个确有科学依据的长寿迹象。 1.出生时母亲很年轻。美国芝加哥大学科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出生时母亲年龄如果不到25岁,他们活到100岁的几率是出生时母亲超过25岁的人的两倍。  相似文献   

4.
茶有很多的保健功能,但是在延长寿命方面,还没有确凿的科学依据。事实上大多数长寿老人或长寿家族、长寿地区几乎均没有长期饮茶的习惯(更没有饮咖啡的习惯)。如调查的广西巴马县50例九十岁以上的长寿老人中,有饮茶习惯的人仅4例,大大低于长期饮酒者的人数(25例)。长春调查的该  相似文献   

5.
仁者寿     
中 国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现实。人的平均寿命随着健康老人的增多而逐年增长。长寿族越来越多了。《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讲到“三寿” :“上寿百二十岁 ,中寿百岁 ,下寿八十岁(孔颍达疏)。”这是中国人最早关于人类寿命预见的历史记载。它与当今科学对人类寿命的预测是不谋而合的。每个人的个体寿命又取决于不同环境的压力 ,诸如 :食物、住处、天气、职业、体质条件的变更(疾病和意外事故)等等 ,皆有直接关系。其中基因的作用更不可小视 ,它是世代相传的遗传信息的载体 ,名为“脱氧…  相似文献   

6.
据美国三所著名大学的研究表明,善恶影响人寿命的长短。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跟踪调查了加州阿拉米达县 7000位居民,密西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则对 2700多人进行了 14年跟踪调查后得出这一结论。 研究人员在以“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人的死亡率”为课题的研究中发现:一个乐于助人,和他人相处融洽的人预期寿命显著延长,在男性中尤其如此;相反,心怀恶意,损人利己,和他人相处不融洽的人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 1 5倍至 2倍。不同种族、收入高低、体育锻炼以及生活作风都不能影响这个具有普遍性的正确结论。 研究人员发现,一个善良的人的长寿原…  相似文献   

7.
《创造》2009,(8):98-99
银杏又称长寿树,“千年人代惊弹指,独有参天鸭脚存”。30年生,300年兴,3000多年仍能抽枝和结实。资料显示目前寿命最长的银杏树已达4000余年。如此坚强的抗衰老特性,不能不说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故而被科学家称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猫”。  相似文献   

8.
寿命是指从出生到死亡的存活时间。人类不同个体间的寿命有长有短,但大都不会超过一个最长的时限,这就是人的最高寿命,也称寿限,古时称“天年”。人类的自然寿限究竟有多长,至今尚无定论。从生物界的寿命来看,各种生物的自然寿命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寿限。但人的寿命极限有多长,如何预测人的寿限,学术界的意见并不一致。150岁还不是人类的最高寿限有的学者用“生物钟”来象征生物寿命的长短,认为生物体在一定年限内是注定要死亡的,就好像有一个“时钟”在管制着寿命历程似的,到一定时限寿命就要结束,并根据细胞分裂周期与分裂次…  相似文献   

9.
徐澄 《协商论坛》2011,(5):63-63
当杯里的水不小心倒掉一半时,你会怎么想?有人会说“糟糕,只剩半杯水了”,还有人则会说“真好,还有半杯水!” 这也许就是悲观的人和乐观的人看待事物的区别。美国梅奥诊所的一项为期30年的追踪研究也告诉我们,态度影响认知。他们发现,乐观的人不仅生活得更加幸福快乐,很少得抑郁等疾病,而且还能延年益寿。与悲观的人相比,乐观的人长寿几率增加20%。而总是消极、悲观看待世界,则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心脏病和癌症等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声音     
心里总出现“快乐”、“高兴”、“满足”、“爱”这些词的乐观者,寿命比生性悲观的人平均长10年左右,患老年痴呆症的几率也远远低于那些人。 美国神经精神病学教授斯诺登发现乐观者长寿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讲究保养、眼热高寿的时代,是一个追求生活质量、活出高兴指数的年代。谁不希望龟鹤延年,长命百岁?但有人说,长寿也是一种痛苦。想想也是,如果是整天躺在病床上,让病魔恣意煎熬,也真是一种罪过。我想,人生在世,倒是应该竭力去增添“快乐的寿命”。  相似文献   

12.
我们黄埔同学,虽然业已成为白发苍苍的老年人,但在晚年岁月里,应该振作精神,坚持锻炼,推迟衰老,延长寿命。那么怎样才能推迟衰老延长寿命呢?我提出以下六条办法供同学们参考:振作精神坚持锻炼法国名人伏尔泰说:“生命在于运动。”要想身体健康,必须彻底克服懒惰,坚持锻炼。我早先练太极拳,后来,在报上看到美国运动医学博士提倡的有氧代谢快步走,我就改练快步走,直到现在。美国的博士讲快步走有诸多好处:能够增加血液的总量,能改善心脏功能;能够促进肠胃功能,令排泄畅通,免除老人的便秘;能够提高肺活量及防止骨质疏松,还能降血压、降血脂、控…  相似文献   

13.
重启     
一项研究表明,人们早上刚起来时那种昏昏沉沉的感觉将影响我们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科学家称之为“睡眠惯性”。在这段时间里,人的短期记忆力、计算和认知能力都减弱了,科学家认为“睡眠惯性”对每个人的影响都不同。丹佛国立犹太人医学研究中心睡眠研究中心主管巴拉德说:“一些人刚睡醒就可以恢复正常状态,而有些人则需要冲个凉,喝两三杯咖啡才能真正清醒。”  相似文献   

14.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的这首诗道出了千百年来人们对生命的留恋,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然而,时光易逝,岁月难留,当皱纹爬上脑门、白发间杂双鬓,有谁不曾想过追回逝去的年华,乞求重获青春活力?衰老是逃不过的规律当你在工作和生活中渐感体力不支、精神疲惫时,你可能已经“老之将至也”1老,是任何一个生命体的必经阶段,谁也逃脱不了的自然规律。尽管千百年来,人们都曾不间断地试图抵御自然衰老,并想出千方百计,尝试“长生不老”的各种办法,但没有一个人最后不老不死。从炼丹、长生草、长寿丹…  相似文献   

15.
数字     
《台声》2014,(10):15-15
<正>79.12岁9月4日,台"内政部"公布第10次台湾民众生命表,显示岛内民众平均寿命79.12岁,其中男性平均寿命75.96岁、女性平均寿命82.47岁,女性比男性长寿6.51年。对比第9次生命表数据,男性平均寿命73.79岁、女性平均寿命79.63岁,女性比男性长寿5.84年。显示10年来,台湾民众平均寿命男性以每年2个月延长、女性则以每年3个月在延长,且男女寿命差距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由于经济不发达,医疗条件差,一般人们的寿命是很短的,六十就叫“花甲子”,七十就到“古来稀”了,啥叫古稀之年?古时侯活到这个岁数很稀少呗!不知道我这样解释对不对?孔子活了七十三,孟子活了八十四,也就算长寿了。所以有句老话叫“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但事有例外,古代也不乏长寿之人,在那样的条件下能够长寿甚至寿活百岁,其经验既便是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春秋时就有一位寿星佬,他活了一百多岁,长寿秘诀只有一个字:“和”。  相似文献   

17.
延长有个“傻老冒”●刘吉祥延长县城,人们一提起年仅四十岁的个体户高权利,有的人便说是“傻老冒”一个,也有的说“这个人让人解不下”,但更多的人却交口称赞,说他是积德行善的好人,是新时代青年人的楷模。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鼓舞下,权利于九三年初办起了振兴加油...  相似文献   

18.
杨凤立 《现代领导》2008,(12):43-43
红薯含百分之八的膳食纤维,大多是可溶性膳食纤维,通便功能很强。李时珍曾说过,“红薯食之使人长寿少疾”、“红薯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充粮食,延年益寿”。日本东京大学对一百三十种食物抑制胆固醇的功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新知     
《小康》2010,(1):14-14
懒散生活能长寿 英国公共健康专家彼得&#183;阿科斯特教授说:“如果你希望长寿,一半的自由支配时间应该被‘浪费’掉。”他的研究表明,早起并且整日忙忙碌碌的人平均寿命较短,他认为,倘若身体处于健康状态,懒散的生活方式是长寿的关键,同时也是缓解职业压力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20.
数字     
《人民公安》2009,(3):4-5
一民俗专家介绍说.正月初七是中国传统习俗中的“人日”.即“人的生日”,这在中国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人们习惯在初七这天吃七宝羹来祈福.盼望一年的好兆头。而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有“捞鱼生(类似吃生鱼片)”的习俗,寓意越捞越高、步步高升。此外,一些地方在这天还有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