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大生态具有突出的时代特征当代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将大生态列入三大战略行动之一,敲响了建立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强音。黎平:对于三大战略行动之一的"大生态",我从四个方面理解——大生态是大森林、大湿地。其"大"包括体量上的大与质量上的大,体量上的"大"是指2016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2%,湿地保护率40.35%,质量上的"大"则是指贵州的生态系统具有完整性和原真性。大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贵州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先后实施了100多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实现了多个全国"率先"。这仅是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创新的一个生动实践。2016年,中央批准贵州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省委、省政府紧扣"多彩贵州公园省"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总目标,聚焦制度改革主线,推动工作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3.
<正>贵州将集中三年左右时间,打一场生态建设攻坚战,通过创新思路、改革探索,集中力量解决造林绿化过程中的"老大难"问题。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论及贵州,"生态"是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贵州的代表委员为贵州的良好生态感到骄傲,外省的代表委员毫不吝啬地对贵州生态环境点赞。良好的生态已经成为贵州吸引高端人才、新兴产  相似文献   

4.
正"我在世界各地做过很多考察,但我考察和研究最深入、最出彩的是在我的两个家乡——贵州和江西:一个是亚洲第一座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梭戛生态博物馆所在地贵州六枝特区,一个是江西景德镇。"方李莉研究员有很多身份,但有一个身份和贵州直接相关,祖籍是江西省的方李莉,出生地在贵州水城钢铁厂,并在那里的子弟小学读到五年级,才随父亲工作调动转学到江西。  相似文献   

5.
正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更是贵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最鲜明的特色。一棵棵"树",是贵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缩影;一棵棵"树",用绿色托举起贵州奇迹。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更是贵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最鲜明的特色。在贵州,关于"树"的秘密,你知道多少?赤水有棵"常青树"——竹子。  相似文献   

6.
有关调查分析显示,贵州能源消费在"十一五"期间大幅攀升,其中存在能源使用效率低、工业耗能比重大和煤炭消费比重大三大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首次被写入党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这无疑是我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而贵州在党的十七大前就提出了"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理念,并在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体现。再回复到20年间为认真探究生态文明作出努力的一个行业--贵州燃气,我们被那些平朴的燃气人所感动。20年的苦苦实践和创新,贵州燃气产业在最贫困的区域大胆地"试验",可以说是现代企业公民责任的鲜活范例!当我们项目组在结束贵州燃气产业第一阶段"战略研究"之时,我们被贵州燃气决策层高瞻远瞩的智慧和精神所折服。无论是产业构建的理念和产业链的布局,还是人才机制的创新和管理模式的转变,贵州燃气人所创造的企业文化与所搭建的梯队,悄悄地凸显了一个产业对生态文明建设付出的几多心血和汗水。难能可贵的是她的理性发展,具体和丰富了现代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成为了贵州实践和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企业"模式"。于是,当我们在为生态文明建设欢呼的同时,我们为贵州能够有这样的企业超前地参与探索、实践生态文明建设而鼓舞。于是,我们的"战略研究"才刚刚起步,我们对贵州燃气产业的发展追踪还将继续。同时,我们慎重地告知读者,关注科学发展、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关注和谐社会构建……依旧是我们战略研究的重点,以期待各级各界的主动参与、支持和珍视,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贵州的"亮点"推向全国。  相似文献   

7.
正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山地公园省贵州最普惠的公共产品,贵州的生态底色不断"添绿",民生福祉随之增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人民福祉。贵州省作为全国首批三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列。深呼吸、看绿化、见清水,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贵州这个"大公园"普惠的公共产品,贵州的生态底色不断"添绿",民生福祉随之增加。幸福绿色中来清晨,家住贵阳市云岩区的于阿姨来到黔灵山公  相似文献   

8.
正实施河长制、保护母亲河,是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贵州河长制全面实施以来,不断助推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和大生态战略行动。"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新高度,美丽中国的新图景正徐徐展开。作为长江、珠江"两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国家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贵州举全省之力推进生态  相似文献   

9.
<正>贵州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力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大生态战略作为新时期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如火如荼在贵州大地全面展开。一、大生态战略与贵州区域经济定位贵州的基本省情决定了"要始终坚持发展和保护两条底线",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必然要求。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贵州人格外懂绿、小心护绿、利用好绿,凝聚共识推动绿色发展,奏响大生态时代的"贵州好声音"。完成退耕还林477.4万亩,治理石漠化1000平方公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6.6%;推出大生态产业工程包,创建一批绿色园区和绿色企业……五年来,从名扬天下的"山地公园省"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绿色早已成为多彩贵州"调色"中最重要的底色。贵州知绿、护绿,更懂绿。4月16日,在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贵州正式将"大生态"列为继大扶贫、大数据之后的第三大战略行动。这是贵州践行五大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  相似文献   

11.
正生态文明建设,贵州锚定高质量。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绿色经济,高质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生态保护中推动高质量发展。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数据最有说服力。从"十二五"破题到"十三五"收官,再到"十四五"开局,透过数据我们能深刻感受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高远志向:森林覆盖率从2011年的41.5%提高到2020年的61.5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居全国前列;石漠化面积减少数量和幅度均居全国岩溶地区首位;绿色经济占比达到44%……"十年一曲生态歌",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而言,也是可圈可点的"黄金十年"。  相似文献   

12.
正正是坚守了"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目标,贵州的底色越来越厚重,生态文明的主旋律越来越响亮。回望来时路,一个致力于传递生态文明理念、绿波涌动的贵州,正生动呈现在世界面前。山青、天蓝、水清、地洁。6月的贵州,绿意盈盈,生机盎然。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要求"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6年8月,贵州入选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同年9月,贵州决定将每年6月18日设立为"贵州  相似文献   

13.
正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坚实托起了人民对于美丽环境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百姓富则贵州富、生态美则贵州美。"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贵州正式将"大生态"列为继大扶贫、大数据之后的第三大战略行动。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作为中国首批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始终注重处理好发展和  相似文献   

14.
正贵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搭建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使生态文明建设步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再一次宣示了党中央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决心和坚定意志,指明了以制度之力推动新时代绿色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5.
正创新发展绿色经济,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努力推动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有机统一,贵州奋力推进绿色化行动,充实大生态内涵。"贵州最迷人的就是气候和生态。"来自四川成都的游客杨敏告诉记者,从去年的六盘水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到今年的毕节市拱拢坪国家森林公园,贵州的"绿"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省委十届二次会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和生态现代化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根本途径. 有识之士认为,青山绿水作为稀缺资源,是贵州加快发展的"潜力股"."讲好生态文明发展'贵州话',打好科学发展'组合拳',贵州的未来将因此无限美好."  相似文献   

17.
3月1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附件中提到"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检察机关建立赤水河、乌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协作机制",共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为此,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聚焦四省市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协作机制的牵头单位,专访了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余敏。  相似文献   

18.
<正>结合水城实际,进一步深化拓展和丰富"中国凉都·生态水城"建设的内涵,着力写好"五篇文章",奋力推动生态水城多彩画卷与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有效衔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贵州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描绘了"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美好蓝图,唱响了贵州绿色发展的主旋律。水城县在2014年12月召开的县六届四次党代会上,就提出了"中国凉都·生态水城"建设的战略思路,在2016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12月28日召开的贵州省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十二五"期间,贵州"办成了许多大事要事",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有"1+10"件大事。"1"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贵州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为贵州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分别到贵州视察指导,半年内,总书记、总理视察贵州是前所未有的,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为贵州发展指明了航向,增强了动力。"10"是:党中央、国务院给予贵州"空前巨大"的支持,以及经济增速连续五年居全国前3位、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脱贫攻坚创造了"贵州样板"、开启大数据时代、内陆开放型  相似文献   

20.
<正>贵州只有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才能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当前,贵州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新常态更要重视抓生态。"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上说。新常态下,良好的生态是贵州实现跨越发展、后发赶超的优势所在,这种优势极为宝贵。贵州是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生态脆弱,水土一旦流失或遭受污染,治理难度大,很难在短期内恢复,甚至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就要求贵州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用辩证思维处理好发展和生态的关系,把绿水青山变为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