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人们可以对思维方式生态化作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的理解。广义上的"思维方式生态化",是指所有思维方式(不论是否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对象)逐步向和谐、有机、整体性等等的过渡或转变。人们并不会突出自然生态之作为思维对象这层含义,而仅仅在比喻的意义上,把所有人类思维分为生态的(和谐的、有机的、整体的、健康的等等)和非生态的(不和谐的、机械的、局部的、病态的等等)两种大的类型,并主张将非生态的思维方式转变为生态式的。  相似文献   

2.
邱杰 《前沿》2009,(2):17-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必然面临着各种矛盾。我们必须树立以和谐为主题的矛盾思维、摒弃以二元对立为特征的惯性思维、寻求以化解矛盾为途径的双赢思维,以正确的矛盾思维引领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马中柱 《岭南学刊》2006,4(1):38-42
不能简单地把思维方式的性质看成只是由社会性质决定的。否定辩证法、革命辩证法、矛盾辩证法都是对辩证法实质的规定。和谐思维是辩证思维的组成部分,辩证思维适用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与思维方式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毅夫 《桂海论丛》2006,22(4):40-42
思维方式直接支配着人们的行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对以前那些不利于或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维方式进行变革。即由以前的功利型思维方式向互利型思维方式的转变,由单一思维向系统思维转变,从对立思维向和谐思维转变。  相似文献   

5.
蔡玉珍 《前沿》2007,3(4):18-20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思维,对和谐思维的认识和理解非常重要,要反对对和谐思维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理解。和谐思维是辨证的,主要体现在普遍联系是和谐思维的根本,矛盾是和谐思维的基本范畴,发展是和谐思维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6.
思维方式是人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是相对稳定的思维结构和思维习惯。思维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影响到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思维方式的重大转变。我们要在工作和生活中改变以下五种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7.
和谐人及其特性探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映胜 《前沿》2010,(3):31-34
人是社会的本体基础,研究社会必然研究社会主体。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需要通过对社会客体的改造和优化,以便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客观条件,更需要对社会主体——人的改造和优化,以便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主观条件。和谐人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是集个体和谐、人际和谐与类和谐的统一体。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社会主体的要求,和谐人具备自身的一些特性。本文从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三个视角分析和谐人的特性,一方面体现了人之发展的时代取向,同时也从社会主体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从哲学视域审视有两种不同的和谐观:一种是形而上学的消极和谐观,一种是辩证思维的积极和谐观。形而上学的消极和谐观害怕和排斥矛盾。抽象地“以社会为本”,忽视人的发展,强调和突出的是社会整体秩序的绝对优先性,以单纯的社会稳定利于统治为目标。辩证思维的积极和谐观合理地科学地看待和谐与矛盾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以能够促进社会和人的共同进步为目标。我们所要倡导和奉行的是辩证思维的积极和谐观,即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建立一种能够正视社会矛盾在社会发展中具有正向功能的思维方法,在实践层面上,则表现为能以最小成本和代价来化解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从而构建能达到长治久安并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理性妥协:和谐社会的重要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思维.理性妥协作为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基本方式之一,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必不可少.一个在思想文化上完全排斥妥协、追求激烈对抗的社会,即使有先进的制度与体制保证,也是难以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的.纠正对理性妥协的传统偏见,客观、全面地认识和评价理性妥协,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时期的思维方式突出了对矛盾斗争性的认识与运用,在党的执政地位确立后,要求思维方式必须突出矛盾同一性,即思考问题的方法必须与时俱进,从突出斗争性转变到突出同一性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进一步强调矛盾的同一性思维,并提出了和谐社会理论,实现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思维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朱革新 《桂海论丛》2007,23(1):78-80
和谐权力与和谐社会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和谐权力与和谐社会是相辅相成、相含相生、相融并进的。二者之问存在着基础关系、共生关系、同步关系、尺度关系和双赢关系。构建和谐权力。必须实现权力主体化、权力社会化、权力合理化、权力伦理化和权力法治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文化发生的历史渊源的角度,分析了文化多样性的必然性和促进多样文化健康发展的必要性,重在论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动力的重要观点,从而提出了推动多元文化和谐发展、构建国际文化新秩序的时代任务。  相似文献   

13.
论和谐教育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和谐教育与和谐社会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一方面,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有和谐教育的支持;另一方面,和谐教育的发展也需要有和谐社会的配合。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与和谐语言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社会是和谐语言建构的社会语境。和谐语言的建构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和谐语言的建构与和谐社会的良性互动是必要的和可能的。我们应以和谐的方式使得和谐语言的建构与和谐社会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吴虹 《理论月刊》2007,(6):156-158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企业,和谐企业需要和谐文化。因而用和谐理念打造和谐企业文化,构建和谐企业,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文章论述了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的观点,分析了优秀企业文化中的和谐理念,提出建立和谐企业文化必须处理好物质与精神、务实与理想、文化与制度、效率与公平这五大关系。  相似文献   

16.
犯罪对策的核心离不开宽和严,和谐社会犯罪防控的最佳选项应该是宽严结合,宽严和谐.与严防、严管、严打相比,犯罪对策的宽严和谐拥有更多的科学依据.和谐社会犯罪防控的宽防,宽管、宽打,表现为对犯罪等社会治安问题的宽大对策和培育社会治安防控的宽松生态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创作时间:2006年 创作背景: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举办  相似文献   

18.
和谐与崇高尽管有一定的区别,但二者又有联系.崇高中含有和谐的因素,是在自然界的或社会的崇高中,还是在崇高的审美心理中,均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19.
实现社会和谐既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坚实的政治保障,又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和良好的文化条件。扎实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兴市,要求全市宣传思想战线必须肩负起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使命,充分发挥理论、新闻、文艺等优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思想意识,积极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和谐兴市的社会大环境,为科学发展、和谐兴市奠定思想基础,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在和谐铁路建设的实践中,各级组织、各铁路企业都自觉坚持以人为本,把内部和谐作为构建和谐铁路的基础,靠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和谐铁路建设目标的实现,使和谐管理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联系当前铁路基层管理工作的实际,我们认为倡导和推行和谐管理,应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