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三晋”之称 ,最早约见于《战国策》。《赵策》有云 :“及三晋分智氏 ,赵襄子最怨智伯。”《史记·周本纪》也有“三晋距秦”的话。这个称谓源自春秋末年三家分晋的史实。原来 ,晋国是春秋各诸侯中最强的国家 ,《孟子》就有“晋国天下莫强焉”的论断。晋国的卿士中 ,赵、魏、韩三家最强。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前 4 0 3年 ) ,三家瓜分晋地 ,各自独立 ,成为历史上战国时期的开始。由于晋国原地主要在今山西 ,所以后人就用“三晋”指称山西。文题所谓“三晋文化” ,即指山西文化。“三晋”地处黄土高原东部 ,周秦以来就是汉民族与“戎狄”杂居之…  相似文献   

2.
试论晋文化的源流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晋文化源与流的问题,首先要弄清晋文化的含义。大家公认,晋是山西的简称,晋文化理应指山西的历史文化,这毫无疑义。但山西这个自然地域称谓(即太行山以西,又称山右)被当做行政区划称谓,是元明以来的事情。从历史发展渊源角度看,晋文化就不能只是指称元明以来的山西历史文化。在元明之前,今山西地域中称晋者尚多,有先秦晋  相似文献   

3.
晋阳文化是以晋阳为代表的一种区域文化 ,它是晋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晋阳城从周敬王二十三年 (公元前 497年 )创建 ,到公元前 40 3年赵国定为都城 ,历时九十五年。本文将这九十五年称为早期晋阳文化时期。而这一时期 ,正是郭沫若所说的“太子倒霉了 ,诸侯起来了 ;诸侯倒霉了 ,卿大夫起来了” (《奴隶制时代》 1 973年版第 33页 )的“卿大夫起来了”时期 ,以赵简子家族为代表的卿大夫的崛起 ,正是早期晋阳文化的总集成、总代表。一、赵氏再兴与智伯覆灭赵简子 ,名鞅 ,又名志父 ,号简子 ,又称赵孟 ,春秋末晋国执政。公元前 583年“下宫之…  相似文献   

4.
三、晋文化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这里我们站在“广义”的晋文化视野高度 ,沿着自远古以来人类历史迈进的脚步 ,着重从四方面概要地谈谈山西古代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特殊重要地位及其深远影响。(一 )中国远古人类最早开发的重要地带在中国人类开始形成后的旷古而久远的旧石器时代 ,山西曾是中国原始人类繁衍生息的集中地带 ,是我们民族的先民最早开发的重要地区 ,由此积淀了极其丰富而深厚的原始文化层。目前已发现旧石器遗址 3 0 0余处 ,位居全国之首。足见山西地区在早期人类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山西旧石器文化发展的显著特点 :…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军事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法的早期渊源。这一时期军事法有四种比较重要的表现形态:誓,礼,律,兵书。誓产生于夏朝,“甘誓”是夏朝的基本军事法,商朝有“汤誓”,西周有“牧誓”和“费誓”,它们大都是古代战争动员令的记录。“礼”起源于祭祀,它体现的宗法精神是夏、商、周三代军事法的核心。到西周时,礼成为军事法的主要形态,对军事行政法、军事组织法、兵役法律制度、军事后勤法律制度等都有规定。“律”在甲骨文中曾有记载,是关于军队的法律,作为一种军事法的形态,律一直在完善、发展,是我国军事刑法的雏形。兵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军事法的一种特殊形态  相似文献   

6.
一、历史渊源中日两国,一海之隔,医学交流,源远流长。日本把中医学称为“汉方医学”,或以“东洋医学”之名来概括起源于中国、包括日本在内的东方传统医学。据史家考证,在日本神祗至大和时代前期(公元前1世纪),是日本固有医术(草昧时期)。大和时代(公元533年)起传入三韩医术(古代朝鲜马韩、弃韩、辰韩的统称),即“韩医方”。公元3世纪起(相当于我国东汉时代),日本与我国开始文化往来,公元6世纪中下叶(相当于我国南北朝时代),我国吴人智聪携《明堂图》及药书160余卷东渡,这应该是中国医学传日的开始。而日本史家认为中日医学交流始于公元7世纪,那是根据倭直福因和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死刑行刑种类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死刑行刑种类体现着死刑的残忍度和每个朝代的时代精神。中国古代死刑行刑种类基本的有两类,即“斩”与“绞”,但每个朝代会有相应的变化。中国古代死刑行刑种类经历了以下发展的历程:三皇五帝至商朝:起源与渐增;西周至汉朝:繁多与残酷;三国至唐朝:减少而适中;五代十国至清朝:反动与继承;清末法律变革时期:少而人道。中国古代死刑行刑种类的态与发展体现着在中国古代具有浓厚的报复主义与威慑主义。  相似文献   

8.
方音释古     
先秦诸多典籍,如《诗经》、《国语》、《国策》、《论语》、《孟子》,与当时口语非常接近,今天读起来,仍朗然上口,心知其意。魏、晋之后,古代书面语与口语分道扬镳,日渐陌生。但是,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陕西关中方言长期居于“雅言”地位,保持了大量的古代书面语的成分。本文通过几个词语、语句的分析,说明关中方言在阅读、整理古代文献资料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了其政权形式、政策法令等的暴戾性和封闭性,但同时,其工商法令也影响着我国古代经济、政治结构。本文拟就我国古代工商法今的基本倾向及其对经济、政治结构的影响谈点粗浅的看法。一、我国古代工商法令的基本倾向贯穿于我国古代工商法令的基本倾向是官营手工业、商业和重农抑商。(一)官营手工业和商业。我同最早反映官营手工业的记载出现在西周。《国语·晋语》里称“工商食官”,主持工事的官吏称“司空”或“百工”,位居六卿。随后,历代统治者都为控制手一工业设立了机构和官职。如秦朝的“工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身体问题的讨论和研究逐渐升温,前不久张再林教授推出的《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古代哲学》一书可以看作是他关于中国古代身体哲学的又一力作,将“身体哲学”的研究推向又一个高度,尤为特出之处在于,它辟出了一条通往传统文化的甬道,掘发出的是一片别开生面的天地。当然,别有洞天不是原始容貌的再现,而是原始生命力的再生,这得益于开拓者合情人理的恰切诠释。  相似文献   

11.
赖晨 《人事天地》2011,(6):47-47
赵衰是春秋时晋国大夫,以其性情温和,备受欢迎,被当时的晋人誉为“冬日之日”,他为何有此美名呢? 首先,赵衰富有政治视野和智慧。赵衰跟随重耳在外逃亡19年才得以返回晋国,晋文公重耳所以能顺利返回并成为霸主,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赵衰的计策。当秦穆公想把女儿怀赢嫁给重耳时,重耳考虑到她曾是侄儿子圉的原配,心里很纠结。  相似文献   

12.
“将”是我国古代对郡守一级的行政长官的称谓,但对此用法前人及历代辞书多有忽略。这个称谓起于何时也不尽清楚。本文以大量的例证,较为详尽地阐述了“将”这种用法的产生时间及古代确实存在“将”指郡守一级行政长官的用法。  相似文献   

13.
壬申秋月,在全国书画万里行活动中,有幸赴敦煌、云岗、龙门考查揽胜,收益颇丰。石窟文化艺术、气势磅礴、意境深邃,使我为之震惊、为之倾倒。激动之余,特撰文以与读者共享。石窟文化艺术,是随佛教在中国的产生而发展的。佛教自西汉传入中国,东汉修庙造字,至魏、晋、南北朝达到顶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尽战争折磨、饱尝离难之苦的人们,精神上的压抑和苦闷,希求得到解脱。这种社会环境迎合了佛教理论的宗旨,给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创造了最好的土壤。佛教文化迅速在汉文化中融合、成长、发展起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论坛》2018,(9):I0005-I0005
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深入开展交流学习,摸清资源底子,找准发展路子,不断探索文化资源向产业转变的新路径。摸清资源底予,文化产业稳步发展一是规划先行。制定《晋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三五”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中共晋宁县委晋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晋宁区关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方案》。推进文化与大旅游、大健康、体育、特色农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促使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成为晋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5.
“陇西”是中华民族李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望出陇西”,就其本意而言,是指李氏的郡望为陇西郡,而非今陇西之概念。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陇西李氏的发展既有辉煌也充满了曲折不平;到唐朝李姓成为国姓,“陇西”成为皇姓的郡望,使得陇西李氏的发展达到了辉煌时期;陇西李氏文化的特色主要有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李姓帝王,百姓之最;名人辈出,成就斐然;宗族兴旺,家谱繁多;天下李氏,根在“陇西”。  相似文献   

16.
汉语的词类问题一直是语法学界研究争论的热点。有些问题至今悬而未决,仍待深入研究。本人对词类研究的发展历程加以粗略的评述,以期给研究者提供方便。一、酝酿萌芽时期。我国古代学者很早就有了语法意识的萌芽,对词也进行了研究,但主要偏重于释义,尤其是解释说明虚词意义和用法。汉、魏、晋时期,是对单个虚词进行解释。南北朝以后,发展到对虚词进行分类说明。宋代,明确提出了“实字”、“虚字”的术语。将语词分为实虚两类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它反映了语言的本质特点。明代出现了第一部论述汉语虚词的专著——卢以纬的《助语辞》。清代的虚…  相似文献   

17.
古代南京城市文化形成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先秦到六朝是它的奠基期,初步形成了南京城市文化与精神框架;隋唐至两宋是它的深入发展期,出现了独特的诗人政治家群体和商业文化;明清时期,南京作为东南重镇,市民文化蓬勃发展,城市商业和文艺活动兴盛,古代的南京城市文化逐渐成熟且形成了体系。到了近代,南京城市文化经历了现代转换,完成了从古代农商文明向现代工商文明的转型。由此,南京城市文化形成了自六朝以来的诗意审美文化、日常市井文化和海纳百川的开放性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代表先进生产力意味着物质文明,也就是古代文化之“器”;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精神文明,即中国古代文化以“变”求“通”的“道”之说;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即追求中国古代文化中所讲的道德伦理与政治伦理的相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凝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顺应历史发展要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居于统领地位,是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19.
“屌丝文化”反映出社会变革转型期的时代特征和精神气质,透视了社会心理结构的变迁。“屌丝”称谓放大为自我审视的精神符码,其传播具有庶民叙事的特征,网络亚文化由下而上的”话语革命”方式表达话语权的获取与崛起。屌丝文化是自嘲中的解构与身份认同中的建构。它意味着草根阶层或弱势群体更多的获得了诠释自己生活的角度与权利。屌丝文化所反映的集体焦虑,折射了社会内在的深层次问题。其代表的自嘲韵味是解构文化中的快感和胜利,这和阿Q精神有着内在传承性,网上的愤青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屏丝。“虐骂”和“求虐”心理是屌丝文化中集体喷射的快感。  相似文献   

20.
文化与经济紧密相关,文化对于经济的影响深远而持久。山东地域齐文化与鲁文化风格迥异,古代齐国、鲁国之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状况,亦因文化风格差异而不同。通过西周齐、鲁两国都城所在地淄博与济宁两市当代经济数据的对比分析,包括文化产业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把握齐文化与鲁文化对于当地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为今后山东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