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了进一步阐发 ,为其广泛推行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指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好的方式 ;应以此为基础同所有国家从容地发展关系 ;以此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具有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得到国际上如此多的国家的承认和支持,这确是中国外交上的成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来的。1954年4月29日,中印双方签署《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及交通协定》,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写入序言,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次写入正式的国际文件。1954年,周恩来又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并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分别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  相似文献   

3.
涂莉丽 《友声》2014,(4):2-3
<正>9月19日,正在印度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德里出席由全国友协举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颁奖仪式,会见了首批荣获友谊奖的印度友好团体代表和友好人士,并为他们颁发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发表60周年。6月  相似文献   

4.
同志们: 中印、中缅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整整三十年的历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主权国家一律平等作为根本的出发点,高度概括了国际关系中、首先是双边关系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的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相似文献   

5.
要论     
《时事报告》2014,(8):4-4
习近平: 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论”,中国人的血脉中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 --摘自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6.
试论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中国外交战略与策略康金铭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人民反对丧权辱国的外交,也不赞成闭关锁国的政策。改革开放的中国执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张国与国之间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平等互利、友好往来。这个政策作为中国...  相似文献   

7.
《时事报告》2004,(5):12-12
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当今中国和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谈到,中国“要坚持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友好相处,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五十多年的外交实践,受维护民族国家利益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维护社会主义利益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这两种相矛盾的外交政策的共同作用,使得新中国外交不断调整,历尽坎坷.最终,还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取代了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原则成为中国外交的指导原则,其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中国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40周年。40年来,国际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了历史的考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对于当今建立国际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空前广泛的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广大摆脱了殖民统治的亚非拉国家,迫切需要建立新型平等的国际关系,以维护独立和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10月1日举行的开国大典上,  相似文献   

10.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50周年 6月28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5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温家宝总理出席并发表了讲话。当天,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分别同印度总统阿卜杜勒·卡拉姆和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互致贺电,庆祝50年前中印两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6月28日至7月15日,《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大型展览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开幕。《行政许可法》实施 7月1日,我国第一部《行政许可法》实施。这是世界上以单行法形式颁布的第一部行政许可法。该法对于推动依法行政具有重大意义。内地与香港互认高等…  相似文献   

11.
50年前,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同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确认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就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经过半个世纪的洗礼,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依然放射出真  相似文献   

12.
50年前的6月28日、29日,中国政府分别同印度和缅甸政府发表联合声明,确定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而宣告诞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问世在当代国际关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向当时由少数西方大国一统国际事务的强权政治提出有力挑战,是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一国两制”的和平共处吴伟强和平共处原则是列宁首先提出来的。中国共产党则完整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把和平共处原则运用到解决国家的统一问题。进入80年代,邓小平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一国两制"及其和平共处作为解决国家统一的具体方案。"一国两制...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举世闻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诞生二十周年。在我长期从事外事工作的经历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些原则始终是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中的一个灵魂,而且在不断发扬光大。中国对外关系的总任务一向就是:团结一切友好国家及各国人民,共同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以便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同时促进人类的和平事业;无论是一九五四年通过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还是一九八二年通过的新宪法,都明确地规定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对外关系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明了邓小平在处理中美关系问题上如何始终坚持和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为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尊重世界的多样性是建构新安全观的思想前提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建构新安全观的政治基础 ;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是建构新安全观的经济保障 ;协商、对话、合作是实施新安全观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和谐世界:中国外交新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我国对外政策中的纲领性主张,对我国外交工作全局有着重大指导意义。和谐世界理念同我国一贯坚持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霸权主  相似文献   

18.
实现人类社会普世和谐、共同繁荣.是中国人民的崇高愿望.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崇高理想。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战略思想,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这一战略思想是对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丰富和发展.传承和深化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时期指导我国外交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方针。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80年代初面对我国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为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大统一而做出的伟大战略决策。实战证明,“一国两制”伟大战略决策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及至世界政治发展史的一大历史贡献;它不仅在理论上对创新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作出了新的建树,而且是新时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的伟大实践。而闪耀着“一国两制”光辉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和实施,更是展现了中国政治设计中的制度创新,这一制度创新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10月在东南亚正式提出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引起国际社会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强烈反响,认为这是中国政府在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下,为加强和深化国际合作、建立战略互信、化解域内猜疑、共同维护和平与安全的具有时代感强、主题新颖、可操可控的伟大倡议。这也是中国上世纪50年代在东南亚万隆会议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0年后再次提出国际关系的重要主张,有关各方对此正认真研究其真正的内涵,并抱有很高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