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王姬说要写我,就写王姬最重爱情文图孙建三《北京人在纽约》播完了。王姬一下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于是评家蜂起。在一片颂扬之中,有很多关于"王姬就是阿春"的评论。人们说她有和阿春相似的在美国的奋斗经历。王姬从美国飞回来,自然成了大忙人。那天我为她拍照,也有...  相似文献   

2.
一诺千金     
一诺千金邹人煜有友人问我,对目前推行的承诺制看法如何?我答曰:"这是大好事,但希望一偌千金,取信于民。"本来,中国是个最讲信义的国家,所谓"仁义礼智信",信就是最高道德标准之一。一信之诚,如天贯日月,生死不渝。冯梦龙就写了个朋友间因失约而自杀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徒有虚名     
徒有虚名史维则业余创作三十余年,笔耕不辍,乐此不疲。姓名屡随新闻、科普、言论、文艺之类稿件见诸报刊。熟人见我常说:"常拜读你的文章,写得不错。"陌生人一听我的姓名,大都惊道:"久仰,久仰,见你常在报刊发表文章,很活跃,一直以为是位年轻人,原来……"我...  相似文献   

4.
钟其鹏 《前沿》2010,(2):144-147
《文选》"鸟兽"类共选录了五篇以鸟兽为题名的作品,有三种创作模式:(1)简单体物,通过起兴与虚构角色来写志,物我错位;(2)多方面体物,通过比兴与对比来写志,物我融合;(3)多方面体物,通过典故与对比来写志,物我相离。探讨《文选》"鸟兽"类的创作模式,有助于提高今人的鉴赏与创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难解情结:这信我回不回?孔介夫老朋友五盛给我来信了,而且信的末尾还特意写了句"望火速回音",并在这5个字的下面加了着重号。五盛不轻易给我写信。8年前,他到省城人事厅来看过我一次,这是自那以后给我来的第一封信。可这信我越看越发愣,所以回信的时间也就越拖...  相似文献   

6.
夜宿天童寺     
夜宿天童寺胡良骅暑假期间,我和内子带着刚升高中的女儿游宁波天童寺。我是特意安排在山上宿夜的。我们一进天童山门,便见一张引路指标,上写"游客住宿登记由此向前"。这倒使我感到意外,我只知道寺院前的酒店能住宿,没想到寺内也能留宿。在佛教中,到寺院借宿叫"挂...  相似文献   

7.
读张洁《不再清高》丁峻前不久,我到北京去了一趟,有传闻说,我国著名女作家张洁乃"庸俗之辈",其原由是她斤斤计较稿酬之故。开初我有些不信,有人便对我说,她本人都供认不讳,谓予不信,可查查这两天《光明日报》。于是,我看了报三版上确实有一篇张洁本人写的名曰...  相似文献   

8.
在我门口和房顶上插花圈应如何处罚?编辑同志:我是一个担任过30年党支部书记的农村基层干部,因计划生育工作得罪了王某,1995年6月6日和7日他把死人坟墓上的花圈拿来,先后插到我家的大门口和房顶上,并写纸条扔到我院内点着我的名叫我"安息吧"。破案后,派...  相似文献   

9.
修不完的“红旗渠”胡方玉关于河南林县的红旗渠过去已写了不少文章。今日所以再提红旗渠,是因为林县新的"红旗渠"的故事打动了我。80年代,林县实施了第二个"红旗渠工程":13万建筑大军打入全国25个省市的250个大中城市、创收40亿元。在北京,几乎每个脚...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公务员》为我开专栏冯铁金细心的读者可能注意到,从今年第四期开始,《中国公务员》杂志新开了一个───《吏治通鉴》栏目。在这个栏目中,至今已刊登了我写的稿件数篇。提起这个"专栏"的开办,还有一段故事呢。故事要从我给《中国人事报》投稿说起。该报于今年...  相似文献   

11.
"我爱职康站,我爱温馨家园。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家。"这是32岁重度智障的杨佳,在北京市丰台区和义街道残疾人温馨家园职康站,写的第一个心语。为了帮助智障残疾人练习表达自己,这里的老师让他们从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写起。  相似文献   

12.
华芳 《今日上海》2010,(2):43-43
“老师,我就喜欢您的字,今年给我写个带‘虎’字的春联吧。” “我去帮您拿墨汁,下一幅您可得帮我写了……”  相似文献   

13.
朱铁志 《今日浙江》2010,(23):61-61
中国青年报社有一个社会调查中心,经常就读者关心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在"青年调查"版面发布来自互联网等渠道获取的信息,数据翔实,结论客观公允,是我非常喜爱的栏目。今年5月以来,先后有《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写"撒谎作文"》和《作假已成国之痛》两篇调查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4.
风说     
风说文非两千多年前的楚国大夫宋玉,曾写过一篇《风赋》,认为风有"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的截然之别。及于近代,不少论者在讲释这篇作品时,就往往引证它是"间接表现统治者和人民在生活上的差异","隐寓"着对楚襄王骄奢之行的"讽谏之意"。遗憾的是:由于...  相似文献   

15.
我来到了杜甫草堂沈运良我来到了杜甫草堂,这是我很早就想往的地方,无论是上中学,还是上大学,只要一读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就想到了这个地方。杜甫草堂位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这里三面环水,风景幽美,当年唐代大诗人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来到这里建屋...  相似文献   

16.
我的一位亲戚最近"比较烦",他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所在的学校为了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了解沟通,在"六·一"期间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互相写一封信,父母写给孩子,孩子回信给父母。而如今,亲戚本人却手持两封信,愁眉苦脸地坐在我面前。按他的话说是:我们写的信看了激情洋溢,儿子回的信让人垂头丧气。  相似文献   

17.
“但得一士贤,可以收群才”──从康熙《黄金台怀古》诗说开去卢白木清代康熙大帝曾写过一首《黄金台怀古》的诗:"昭王礼贤士,筑馆黄金台;矫矫昌国君,奋袂起尘埃。下齐七十城,声振沧海隈。……但得一士贤,可以收群才。"读罢,引发我对历史上"黄金台"故事的联想...  相似文献   

18.
我和祖国同年生。俗说“同庚易生情”,我最爱写“祖国万岁”。 听父亲讲,我出生那天,正逢家乡全境解放。两个月后,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母亲为此特高兴,逢人便说我命好,赶上了好时代,街坊邻里都称我是“建国号”。襁褓中,母亲就常在耳边念叨: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小宝长大了要好好读书报国家,并摇着我的小手说:学写字哦,就写“祖国万岁”。开始咿呀学语了,母亲就要大哥教我用笔写“祖国万岁”,每天手把手地教,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我,总是为心爱的人工作。我想想,大部分时间里大约是吧。此刻为"双溪小女"文章写序,也是。我的家乡有麻阳、崇阳双溪,双溪小女出生的村庄还有两条小溪淙淙流过,她便以"双溪"为自己的博客命名。她说几年前建个博客开始学写文章,渐有了这本将要出版的书,  相似文献   

20.
别人的好     
前几天上街,遇到了退休同事老徐。他看到了我,老远就喊:“很长时间没见了。我家乐乐天天念叨你呢,要不是你当初辅导他写作文,那年他也不会考得那么好。”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老徐说的没错.上班那年,我只是个毛头小伙子.离家又远,晚上就住在单位。老徐一家子也住在那里,他的儿子正在上高二.星期天没事就溜到我那里找我玩。后来他和我讲一直感觉作文写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