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政策执行是解决公共政策问题的根本性环节.决定了公共政策方案能否疾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和范围。美国政策学者艾利森曾指出:“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作为一项特殊的公共政策.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能否实现最大程度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的政策目标.同样取决于其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因此,以《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为例,从学理上分析影响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有效执行的要素.对完善国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推动地方灾害应急救助预案的执行无疑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从国家到地方,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不断细化,内容不断丰富,质量不断提高,有效预防和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提高了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部分应急预案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利于应急问题的迅速处理。日前,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演练成为一个较好的检验方式,特别是经常性演练,不仅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完善应急预案,还能不断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来红州 《中国减灾》2005,(12):30-31
我国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制度的建立.规范了我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对于提高救灾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所设立的应急响应启动标准,是针时我国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出现的一次灾害过程而言的。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城市灾害管理的现状2003年"SARS"事件之后,我国政府加强了对灾害管理机制的建设:制定并颁布了《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形成了包括灾害在内的各类灾害事件应急预案框架;建立责任政府,加强政府部门的责任和透明;加强灾害管理的国际合作等。这对于提高城市应对灾害的救助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供了很好的解决依据。  相似文献   

5.
“麦莎”、“珊瑚”“泰利”、“卡努”……8月以来,为应对来势汹汹的台风灾害,民政部已经启动1次三级响应,5次四级响应。救灾应急响应启动的根据,正是最新颁布的《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和《民政部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工作规程》。2005年5月14日,《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正式经国务院批准,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印发。这是我国救灾应急工作制度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各种重大自然灾害分布  相似文献   

6.
当“碧利斯”到来的时候,民政部和各地民政部门根据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紧急启动救灾应急响应,采取措施,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摆在首要位置,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2012年6月18日,山东省威海市台风灾害预警及应急救助综合演练在威海和荣成两地举行。此次演练是在山东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具体指导下,以台风灾害的预警和应急救助为背景的市、县层面的综合演练,其目的是全面检验基层救灾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学习贯彻《云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云南省重特大灾害自然救助应急预案》,4月25日至27日,云南省民政厅在大理举办了全省救灾应急预案培训班。  相似文献   

9.
2012年6月18日,山东省威海市台风灾害预警及应急救助综合演练在威海和荣成两地举行。此次演练是在山东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具体指导下,以台风灾害的预警和应急救助为背景的市、县层面的综合演练,其目的是全面检验基层救灾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操作性,进一步提升各级各部门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水平。省减灾委主任、副省长夏耕,国家减灾办、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副主任冯金社观摩了演练并讲话。省政府应急办、省减委部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减灾》2007,(1):F0002-F0002
2006年,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尤其是台风和旱灾等极端性气候事件来势猛、强度大,灾害损失严重。综合各项灾情指标判断,2006牟是本世纪以来我国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一年,也是1998年特大洪涝以来灾害最为严重的一年。一年来,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针对各地灾情,按照《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启动应急响应40次,其中四级响应32次,三级响应8次。灾害发生后,国务院相关部委及时应对、密切配合,全面部署抗灾救灾工作,各地政府也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全力开展抢险救援和灾后救助工作。2006应急响应在行动$国家减灾中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减灾》2014,(3):34-35
2013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和地质灾害、地震、台风、干旱灾害为主,风雹、低温冷冻、雪灾、森林火灾等灾害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给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和地方各级民政部门按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要求,及时启动自然灾害救助预警响应和应急响应,派出应急工作组协助指导灾区开展抗灾救灾工作,紧紧围绕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确保灾后救灾资金和物资及时到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减灾》2012,(8):6-7
2012年上半年,针对各地重大自然灾害,按照《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共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lO余次,三级响应1次,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减灾》2004,(8):10-16
近日,民政部颁布了重新修订的《民政部应对自然灾害工作规程》,按照灾害损失情境,从中央层面将灾害分为四个等级,进一步规范和细化了灾害应急响应的工作流程,明确了相应的救灾工作内容和对策。这是民政部贯彻落实国务院审定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具体步骤,也是全国提高政府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的重大举措。本刊现予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减灾》2013,(2):22-22
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又多丘陵和山地。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自然灾害频发。一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减灾救灾工作,切实加强对减灾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灾害救助制度和综合减灾管理体制,制定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组织开展一系列防灾减灾活动,加大减灾救灾的经费投入,有力提高灾害应急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全社会综合减灾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减灾》2014,(2):34-35
2013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和地质灾害、地震、台风、干旱灾害为主,风雹、低温冷冻、雪灾、森林火灾等灾害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给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和地方各级民政部门按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要求,及时启动自然灾害救助预警响应和应急响应.派出应急工作组协助指导灾区开展抗灾救灾工作,紧紧围绕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面临"违法性"的困境和"虚化"的困境。产生困境的原因是,我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高校管理者将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及与之相匹配的应急预案体系和国家行政机关的应急管理及与之相匹配的应急预案体系等同起来,尚未从法理角度深刻认识到因高校应急管理与国家行政机关应急管理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从而需要一种不同于国家行政机关应急预案体系的现实。优化高校应急预案体系需要遵循相对自主性原则和依法行政原则。以此为基础,高校应急预案体系需要对分级制度、分期制度、救助性应急措施制度、限制性应急措施制度和保护性应急措施制度加以重新规定。  相似文献   

17.
《山西政报》2008,(10):3-22
1总则 1.1编制目的为做好气象灾害防御与处置,保证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全面提高应对重大气象灾害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保障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制订本预案。  相似文献   

18.
<正>2009年,我国遭受了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影响。为及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始终严格按照《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要求,重新修订《民政部救灾应急工作规程》,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切实保证了2009年自然灾害救  相似文献   

19.
<正>为健全完善吉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救助行为,提高应急救助能力,推进救灾救助和灾害防范救援一体化衔接,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省应急管理厅会同省减灾委相关成员单位,修订了《吉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2023年2月8日经省政府同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吉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现解读如下:一、《预案》修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吉林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吉林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文件。  相似文献   

20.
《山西政报》2013,(14):14-28
晋政办发[2013]79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新修订的《山西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13年7月10日山西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做好气象灾害防御与处置工作,保证气象灾害应急高效、有序进行,进一步提高应对重大气象灾害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水平,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特制订本预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