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以人为本”若干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以人为本”的论述颇多,对其中不准确的理解必须澄清。以人为本提法汲取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精华,但它们在价值取向、“民”或“人”的范围、人的地位方面有明显的不同;以人为本是批判吸收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产物,二者在思想内涵、性质、人的概念、人的地位等方面存在区别;将“以社会为本”放在以人为本之上并不完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对道德伦理和现实也存在误导的风险。以人为本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中外优秀文化成果,做到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举。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刍议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人与物的关系问题是价值论的基本问题,根据这个问题的回答,形成人本主义与物本主义。人本主义和物本主义分歧的焦点在于:人的价值是否决定于他所拥有的物的价值?人的命运是否应当由物来控制和决定?人本主义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人类的经济活动是一把双刃剑,它本来是为人的,但它又会导致人性的扭曲。在人本主义经济中,经济活动中的“非人性”因素将受到有效的抑制,经济将进一步人性化。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性战略,以人为本的"人"从外延看指人人,主体上是人民;以人为本的"本"是根本,是世界观、价值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以人为本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特别是它的中国化即在中国的发展与创新为理论基础。马克思的人本主义主要体现在马克思在大学期间的人本主义思想以及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的接受、批判和超越,其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人的本质理论、异化理论、人与法的理论等方面。毛泽东、邓小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继承、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思想,从而使以人为本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人本主义一般是指从人本身出发来研究人的本质,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古希腊哲学中就有人本主义的萌芽,如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肯定人的价值,要求个性解放,强调人的现世的享受;近代思想家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思想,并进一步把关于人的学说与唯物主义自然观以及对人的理性认识能力的肯定相结合,为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而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是对古近代人本主义思想的一种否定。纵观古、近、现代西方关于人的学说的发展历程,现代西方关于人的学说有它的合理性以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论罪犯教育中的人本主义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人为本”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不仅适用于民警的思想政治工作,而且适用于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充分重视和对待罪犯的“人性”问题,是衡量“以人为本”的一个重要内容。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是我国监狱工作的根本宗旨,为此,在给教育改造工作定位时,必须以人为本,注重人的自然属性。在坚持“改造人、教育人、挽救人”的大前提下,必须拓宽教育思路,建立健全教育改造工作的长效机制,构建人本主义的教育改造格局。  相似文献   

6.
梁辰瑾 《法制与社会》2011,(24):280-281,283
“道德人”是指作为有自己的目的并具有一种正义感能力的有理性的存在物的个人。它是罗尔斯正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基础预设。“公平正义”是我国和谐社会观的道德价值诉求,“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观的哲学前提。道德人在和谐社会中有普遍实现的可能性,“道德人”对和谐社会的实现有重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的“以人为本”思想在存留养亲制度、亲亲相隐制度中均有所体现。在我国古代的刑法思想中,刑罚的目的并非是单一的报应论,而是最终达到“以刑去刑”的教育刑目的。因此,在古代刑罚适用中,需要慎刑戒杀,矜老恤幼,体恤不同的犯罪人,从而避免刑罚成为弑杀的工具。现如今,古代的“以人为本”思想依然闪烁着制度光辉。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落实、贯彻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传承古代“慎刑观“”恤刑观”理念,是秉持“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8.
自清末以降,“新法家”作为一种法政思潮,已经或隐或显地流淌了一个世纪。“新法家”思潮中“隐”的一面,主要体现在章太炎、梁启超、刘师培、沈家本、陈独秀、吴虞等人的著述中;“显”的一面,主要以陈启天为代表。从“新法家”的角度,可以有效地解释从“富强”到“发展”的主流观念史。“新法家”法政思潮在现代中国的兴起,既是“新战国时代”背景下的一种思想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法政实践。  相似文献   

9.
英国历史哲学家柯林武德站在人本主义哲学的立场上,在对科学主义思潮的批判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思想。本文认为"活着的过去"这个概念是其历史思想的精髓所在,本文通过对"活着的过去"四重涵义的分析试图对柯林武德的历史思想有一个初步的概观。  相似文献   

10.
周茜蓉 《政法学刊》2008,25(5):83-90
“以人为本”思想有古老的渊源,并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在现代的提出,与人类历史进入现代史紧密相联。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它为现代历史提供思想基础和导向,作为一种制度,它为现代历史的展开提供方式和途径。当代中国的“以人为本”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既体现了我们对历史发展趋势的理论自觉,也确立了我国明确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由此规定了公安工作的具体方位,它因此给公安工作提供的关键性的思路和方略在于,着重从制度性建设的维度来推动公安工作的现实展开。  相似文献   

11.
涂麟同志在《应该开展对现代西方哲学的整体研究》一文中,提出“要开展对现代西方哲学的整体全面的研究”,并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共同性和一致性”进行了分析,读后颇受启发,对于要开展现代西方哲学的整体研究,本人深表赞同。但在谈到如何从整体上来把握现代西方哲学时,涂麟同志说:“在一些研究论文中,现代西方哲学被划分为人本主义和科学哲学两种互相对立的思潮,殊不知这两种思潮在很多方面都是  相似文献   

12.
付莉莉 《法制与社会》2013,(35):186-187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相结合的理论结晶。通过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的分析,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并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要求即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和以民为本。  相似文献   

13.
人道主义是近代欧洲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思潮,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起过进步作用。人道主义作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基础,在确立世界进步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方面,有着不可抹煞的历史功绩。二十世纪初期,在神州大陆掀起的一场“五四”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狂飚中,人道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一起被引  相似文献   

14.
以规范人的社会活动为目的的法律与以追求人的真善美为目标的文学,两者紧密相连、相互影响。文学视域中的“法庭之友”制度,深刻揭示法律不是“本本中的法律”而是“行动中的法律”。“法庭之友”制度进入到司法环节并适用于个案诉讼程序,对促进公正司法、提高司法民主具有重要价值。“法庭之友”制度在价值取向、制度模式、诉讼地位上与中国专家法律意见制度具有共同性,但两者在参与主体、论证内容、提请程序上存在差异性。可通过借鉴“法庭之友”制度的精神和价值理念,建构规范中国专家法律意见制度。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一个时期的研究中,人们往往以儒家为“人治派”。法家为“法治派”,而在儒家中,又认为苟子最具有代表性.因为他第一次提出了貌似于“人治”与“法治”的概念,即“治久”与“治法”.并明确主张“有治久,无治法”。①。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愿与学界同仁磋商。一、“人治”与“法治”的由来欲弄清苟子的“治人”与“治法”思想,须先了解多少年来人们所常用的“人治’与“法治”的概念。这二者并非中国所固有,而是随着西学东渐之风.最早由我国改良派学者介绍来的,并用以研究评价先秦德法两家的政治法律思想。本世纪二十年代…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法治——一种法哲学上的阐释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依法治国”与“以人为本” ,是协调统一的。法治是源于人类对自身的存在、价值和命运的一种制度安排 ,“以人为本”则是深藏在它背后决定其发展方向和命运的最高的精神力量。从总体上说 ,自由、民主、平等以及个体本位没有内生于中国传统社会的观念文化中 ,这是数千年中国法意识和法制度匮乏的重要原因。当代中国 ,“依法治国”与“以人为本”要求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法治观念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应以彻底解放人作为最高宗旨 ,“以人为本”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7.
近世以来,中西文化交流一直处于活跃状态。鸦片战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逐步形成了“制夷——悉夷——师夷”的思路。冯桂芬在处理中西文化关系上提出“善”的标准,成为洋务时期“中体西用”思潮的蓝本。甲午战后,在尊崇“中体西用”的表象下,这一思潮经过演化,导致“体”的内容逐步“剥落”,“用”的内容不断变化与发展。随着中国新兴资产阶级阶层的勃兴,以及其所倡导的激进的自由民主主义的出现,“中体西用”论遂演化为“国粹主义”思潮。唯物史观,辨证方法的大量引入是对“中体”的致命一击,“西用”思潮继续经历深刻嬗变。  相似文献   

18.
车文博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理论心理学家和心理学史家。20世纪末期,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做出了卓越的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深刻剖析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元理论及其内在的思想逻辑、科学评价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贡献与缺陷、客观探讨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未来走向及其发展趋势、独到阐释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当代心理学的影响、准确分析了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关系。车文博先生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孔敏蓉 《法制与社会》2010,(32):220-221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儒家思想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现今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极大的借鉴之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思想观念和教育方法上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从根本上走出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三年多检察长的工作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落实“以人为本,依法立院”的目标要求,抓好队伍建设,要着意抓好“四个一”:有一个抓队伍的好班子。好班子是保证“以人为本,依法立院”目标实现的根本,所以突出“以人为本”,首先是突出“班子”之本。领导班子要有浓重的“人本”意识,强化带好队伍的责任感,特别是作为一把手,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是带队伍的第一责任人。办案子要抓队伍,创事业要靠大家。抓好队伍是根本,班子是重中之重。因此,班子要有严肃的“依法”意识,建设一流队伍,创建一流机关,必须从战略高度来谋划计议,切忌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