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诸多因素的系统工程,其中,能否从深层次上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当代小康社会得以顺利实现的一个重要客观基础--社会文化生态基础,能否自觉地将社会文化生态系统的稳定、优化与这一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乃是涉及全面小康建设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安全是人们生产、生活安全的和社会安全、稳定、和谐的基础。安全社区建设是增强社会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以人为本,实现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立鹏 《法制与社会》2012,(20):158-159,165
中华现代文明的发展与进步需要新的理念和思想的指引,科学发展观就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路,最终实现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与文明的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必须着力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建设,而文明的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推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党“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思想的重要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全党上下全国上下的重要工作。发挥人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监督职能作用,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家园.促进新农村建设更快更好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要注意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有利于社会政治稳定,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6.
陈杰 《政法论丛》2003,(3):73-74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我们党继上个世纪 80年代提出的两个文明建设理论之后的又一重大创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 ,做好企业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是实现全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目标的重要基础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那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企业无关的认识是片面的。  一、加强政治文明建设 ,是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西方工业文明的出现 ,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  相似文献   

7.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社区功能不断扩大,社区逐步承担起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建设和谐社区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在此意义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社区和谐,把构建和谐社区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根据本刊的专业方向和办刊特点,《行政与法》编辑部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立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建党100周年,进一步明确选题方向并公开征集论文。一、选题方向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探索历程与经验总结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社会主要矛盾转换的关系研究3.新发展理念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4.生态文明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5.社会治理创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6.法治社会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7.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目标的历史演进。  相似文献   

9.
毋庸置疑,“小康社会”是中共十六大报告引人瞩目的关键词之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已正式写入了党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质就是要建设一个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社会,一个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社会。法治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法治的视角解读,小康社会就是崇尚法治、鼓励法律消费、法律服务比较发达的法治社会。“法治”应当是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制度性的文明特质。小康社会不止是处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进行时”,同时也处于前所未有的“法治进行时”,人们不再对法治持一种疏离甚至…  相似文献   

10.
司法所是我国司法行政工作体系中最基层的组织机构,是司法行政工作的基础。司法所建设事关司法行政工作大局。在维护社会稳定,实践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新形势下司法所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维护基层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夯实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全面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水平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不仅为我们探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规律指明了根本的途径和方法,而且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规律作了科学揭示即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规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促进的规律、社会和谐稳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娄延强  王营 《法制与社会》2010,(19):290-290
科学发展观是3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实践中得到的重要启示,也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要保证,更是借鉴当代世界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的结晶,这些都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全面部署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工作,勾画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同时又明确提出要"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为拓宽法律服务提供了广阔市场,也为规范法律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以律师、公证、仲裁、法律咨询、司法鉴定和法律援助为主体的社会法律服务工作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拓宽和规范法律服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5.
浅析营建法治环境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环境是一个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包括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需有和平开放的国际环境外,在国内还亟需营建稳定开明的政治环境、文明公正的法治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及和谐优美的自然环境。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法治环境的营建在现阶段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和重要内容。培植法律信仰是营建法治环境的首要条件法治是人们在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中作出的科学选择,法律信仰是人类在这个管理过程中长期积累形成的认识成果,也是法治必不可少的精神基础。没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指出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我们党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建设实际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最新成果。这一发展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唯物史观中的生产决定论、社会历史主体理论、利益分析理论、社会结构论和人对自然界的依赖性和社会历史的连续性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依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现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一、要切实增强做好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既是我国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前提条件。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尤其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人民调解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中肩负重大责任。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调解组织一定要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  相似文献   

19.
宋爱明 《中国司法》2012,(12):57-6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加快推进,昆山市经济实力显著提升、民生质量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繁荣、城乡面貌日新月异。2007年起,昆山在高水平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同时,全面开启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相对于重在经济发展的小康社会建设而言,基本实现现代化则要求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统筹推进。不断完善人民调解制度、创新大调解工作机制、积极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平衡各种利益冲突,无疑是社会建设和管理,保障和服务民生,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近年来,昆山始终把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放在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20.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推进和谐山西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昆明 《政府法制》2008,(16):55-55
扶贫开发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2001年扶贫开发进入新阶段以来,我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的目标,结合贫困地区实际,扎实开展整村推进、扶贫移民、劳动力培训转移和产业扶贫四项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